时事

2015年平均生产1.4名小孩
大马华裔生育率全球最低

赖晓丽

(双溪龙21日讯)在2015年,每位大马华裔女性平均只生产1.4名小孩,属全球最低生育率的一群。国内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无形中也推迟女性结婚年龄,进而影响其生育率。

马来亚大学高级讲师赖晓丽博士指出,根据2015年数据,大马华裔生育情况为女性平均只生产1.4名小孩,比越南(2.0)、中国(1.6)、欧洲(1.6)、日本(1.5)及泰国(1.5)低,但比香港、新加坡及韩国的1.3略高。



大马华裔在1990年的生育率是2.5,2000年微增至2.6,之后跌至2010年的1.5。

赖晓丽在“大马华人人口的趋势与挑战”研讨会主讲“大马华人人口趋势”时指出,大马华裔与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一样,是全球最低生育率的族群。

她指2010年调查显示,大马华裔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7.0岁,男性是28.7岁。巫裔男女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7.7岁及25.4岁,印裔男女的平均结婚年龄则是28.2岁及26.1岁。

赖晓丽说,虽然华裔生育率低,但在人口增长势头下,华裔人口在2030年时可达到700万人口。

“不过,基于生育率改变及移民问题,预计华裔人口从2050年起下滑。”



她指除了教育因素,城市化、女性在城市地区的劳动力增加及生活成本提高,也是大马华裔人口下滑的原因。

族群低比率削弱决策权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指出,虽然现今华裔生儿育女时“重质不重量”,但在一人一票的“票箱民主”制度下,族群人口和占比减低,将影响该族群在政府政策的参与及决策权。

他说,不管智商或教育程度的高低,每个人都只有一张选票,因此,某个族群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比其他族群少时,久而久之,就会改变作为多元社会的上述状况。

“我国采取一人一票的平等制度,并非拥有博士学位者就有5张选票;因此若人口减少及占比太过悬殊,在政策参与及决策权上,一定有影响,这点放诸四海皆准。”

多数族群肯定占优势

魏家祥指出,世界各国政府拟定政策都会以全民为出发点,政府虽不会在政策上忽略其他族群,但多数族群肯定占优势。他说,在1957年,华裔在马来亚人口比例达到37.6%,但去年华裔人口比例已下跌至23.4%。

人才流失到高薪国成趋势

询及如何解决华裔人口及比例下降时,魏家祥指出,国内华团组织一直鼓励华裔多生育,但如今已很少人有“多子多孙多福”的概念。

针对华裔人才流失到他国,他坦承,在大时代,我国无法抵挡人民朝向更高薪的国家发展,这也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企业高薪聘请员工及发放多个月花红,因此人往高处走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必须珍惜及栽培人才。”

他认为,只要有更多就业机会及人民认同国家,这些子民会回流祖国。

“大马华人人口的趋势与挑战”研讨会,是由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院(INSAP)联办,出席者包括马华副总会长兼INSAP主席拿督何国忠博士、首相政治秘书拿督王乃志、拉曼大学拿督蔡贤德教授、副校长李仕伟教授、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亿文副教授、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副教授及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黄文斌副教授。

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学生及民众出席研讨会,前排左起为何国忠、魏家祥、蔡贤德及李仕伟。

人才被外国吸收重用
证明大马教育有素质

何国忠指出,我国华裔人才为外国所吸收及重用,说明我国教育制度有能力培养能适应全球市场所需的人才。

他说,这也意味着,我国教育制度也有培养外国人才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推动教育国际化,在各阶段吸收更多不同国家的人才,丰富教育多元化的特征,进一步提升大马整体的教育水平。

何国忠出席“大马华人人口的趋势与挑战”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这么说。

他说,在全球经济转型过程中,大马华裔投入各重要领域的新兴行业,在世界各地发挥无限创意和影响力。

“这种创意和影响力的发挥,是一种互相激荡的整体循环,我国华人也丰富了国际市场多元性,另一方面,这种丰富的国际视野和经验,也将影响大马国内行业的景象。”

2040年华裔或跌破20%

何国忠指出,作为国家主要族群之一,大马华裔人口比例到了2040年,或跌破20%,从人口学角度来看,面对了更加沉重的挑战。

“大马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从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初的37.6%,降至2000年的26.03%,再降至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24.6%,接着再降至2016年国家统计局估算的23.4%,下降趋势极为明显。

“根据这下降趋势,华人人口有可能在2040年跌破20%,甚至更低。”

何国忠说,国家统计局去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已达3170万人,当中2840万人(89.7%)为大马公民。

“土著人口比率高达68.6%(1948万2400人),华裔则是第二大本地族群,占23.4%(664万5600人),印裔人口占7%(198万8000人),其他族群为1%(28万4000人)。”

他说,数据显示,华裔人口比率下跌,但人数相对增加,而2001至2010年内,华人增长持续放缓,只增加70万人。

“随着国家城市化的完成,这个族群的结构,将逐步稳定下来。”

陈耀泉

主题:大马人口分布变迁与华文小学发展
主讲者:理大政策研究与国际研究中心代表陈耀泉博士
应以务实机制增减华小

陈耀泉认为,我国应该以一个务实的机制解决城市华小生过多及微型华小问题,人民也不应以感情及民族情绪去看待关闭华小课题。

他说,当华小生人数超过1050人时,政府就要增建华小,而人数少于30人的华小则要被关闭。

不应以建校当政治筹码

“董教总肯定会反对关闭华小,但若要政府增建华小,需要某种程度的妥协,这样华小发展将更健全。”

陈耀泉说,政府不应该以华小建校及迁校作为政治筹码,也别在大选时期才兑现承诺,而忽略华小需求。他指出,我国政府是根据种族政治模式,因此要采取妥协方式,不能以公民社会作为平台。

“华裔人口减少,因为许多华裔外迁到城市,造成乡区华小变成超级微型华小。若华小人数有150人,还值得坚持,但剩下10人也坚持下去,从务实角度来看是行不通。”

他指有些微型华小逼不得已被关闭,但华小发展依然蓬勃,也吸引越来越多非华裔报读华小。

“牺牲少数,去缓和大多数的问题,这样比较健全。”

黄锦荣

主题:面对族群人口之不利因素:马来西亚华人对政策影响及企业发展的展望
主讲者: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黄锦荣博士
应走出强调族群框架

黄锦荣认为,当华裔面对人口比率不断下降,越是强调及维护族群利益,越无法突破框架。

“(华人)要走出框架,要强调的不再是华人的身分认同,而是应多强调其他的认同,如马来西亚人的(身分)认同及追求公平及效率的认同。

“想象一下,你面对一大群他族,而你是少数,你越强调两者的不同,对方越来越壮大,你却越来越渺小时,你永远处于劣势。”

他认为应把对方当朋友,强调两者的共同点。

黄锦荣认为,人口减少对政府来说,意味着该族群的选票影响力也随着下降。

李荣健

主题:多元族群社会之族群政治:人口分布变化对政治的影响
主讲者: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研究员李荣健
建议大选采附带席位制

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研究员李荣健建议,我国应该以附带席位制,取代目前的选举制度。

“附带席位制即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混合设计。目前采用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纽西兰。

他说,这个制度的优点是少数族群的“政党票”集中的话,能确保国会具有一定的比例代表,允许分裂选票;而缺点则是将产生2类议员,一类背负选区义务,选区一般上规模更大。

他发表“多元族群社会之族群政治:人口分布变化对政治的影响”研究报告时说,虽然3·08及5·05政治海啸大幅增加反对党议员,但并没有增加华裔议员的人数。

“国会拥有最多华裔议员的时期是2004年及1995年,均属于国阵大胜的时期。

部长与人口比例成正比

“过去20年,巫统及伊斯兰党的国会议员人数就已经占国会的45%至50%。”

他指出,华裔部长人数与华裔人口比例下降成正比。

“内阁人数从1973年的23位增至2017年的35位,华裔部长亦保持在5至7人。”

蔡信廷

主题:马来西亚华裔老年人口扶助:老年人护理管理
主讲者:博特拉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信廷
健保需求已成投资

蔡信廷认为,各造应投资健保及社会保障相关产业,民众也应停止视老人院为福利问题,因为该产业已经形成。

“这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它有市场的需求,因此政府需要管制。”

华人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他说,2016年我国共有392家老人院,住户达1万3730人,当中69%为华裔老人,23%为巫裔,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政府老人院,近年来其他种族入住老人院比例也有所增加。

蔡信廷直言华人人口老化问题比其他种族更严重。

“在我国,主要仍是由家庭负责照顾老人。年轻人也可通过多种方式关怀老年人,如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我们应该协助家庭照顾老人,而非直接帮他们照顾老人。”

他强调,支持机制(正式或非正式)需要互相配合,才能有效扶助老人。

反应

 

要闻

陈大锦:友族就读助文化交融 华裔少生无损华小发展

报道:江枚霞

(吉隆坡16日讯)董总主席陈大锦认为,华裔生育率下降并不会影响华小的生存,更不会影响华小发展。

他强调,华小日益受到友族家长的认同,这也展现出华小为多元学校的优势。友族家长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这不单体现文化交融,也展现各族的和睦相处。

陈大锦向《南洋商报》说,然而华小的本质不能变,必须要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他也建议教育部为进入华小的友族孩子提供一年的华文学前教育,为进华小打好基础。

陈大锦以台湾的少子化为例,直指华裔生育率下降是趋势,原因包括迟婚、生活压力和规划等。

他说,台湾因面对少子化问题正进行学校整合,然而大马的情况不同,我国的华小是“一个也不能少”。

他认为,教育部应针对乡村地区的微型华小进行改革,以响应教育部长法丽娜提及的“有教无类”。

陈大锦也呼吁教育部别把退休校长送往乡村的微型华小,反之应安排有冲劲的校长,以及派遣优秀老师到乡村华小:“尤其是透过行知教育所培训的爱心老师,他们有带动能力,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

他指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上每次拨予教育部的款项最多,这也证明政府重视教育,且知道其重要性。在“有教无类”政策下,政府需了解城市及乡村地区华小有差距,为此更应给予特别关注,包括投放更多资源。

我国在2000年有约400所微型华小,在2020年则有逾600所微型华小,陈大锦相信这数据会逐步上升。

他强调,董教总对华小的立场向来是“一间也不能少”,在1970年我国有1346所华小,然而2020年只剩下1299所,少了47所。

“华小展现的是多元,是推崇有教无类政策的全民学校,因此所有华小都应保留下来。”

高官孩子读华小学华语

陈大锦说,华语是未来的语言趋势之一,不少高官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好的格局,都选择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

他以东马一些华小为例,指由于不少华裔与友族或原住民通婚,他们的孩子在华小报读率甚至高达100%。

他曾探访乡村地区10人以下的微型华小,发现校长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若校长以爱心带动教育氛围,学生的报读率将会上升。

较早前,人民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指出,2022年华裔婴儿占大马初生婴儿总数不到10%,如今,许多乡村地区的华文小学已被归类为微型学校。

他说,即使在城市地区,华小也在努力争取学生入学,而5年后情况只会变得更严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