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泉:苦苦支撑华教
感叹被骂“卖华汉奸”

(吉隆坡5日讯)马华总秘书拿督斯里黄家泉直言,华社常归罪马华独立时没有争取华文列为国家官方语文,使到华文教育至今面对很多困难,这是华社对母语情感而“合理化”自己的想法,没有看见列为官方语文的“合法性”困难。
他说,华人社会时常都在“挖历史,找罪人”,这是马华要背罪的其中一项历史大包袱。可是华社没有看清当时共产社会主义以及民主资本主义的对立,产生“冷战”的大动荡年代,华文教育已经被卷进去这个冷战的大漩涡。
他说,对反共的西方国家而言,华文是散播共产思想的媒介语,打压华文教育发展是阻止共产思想的重要战略。
“回顾历史,马华就是在华人社会在情、理、法的混淆吃尽苦头。”
他今日在马华第68周年党庆发表演词时,这么说。
他说,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大动荡时代(1945年世界大战过后,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后),还徘徊在对祖国落叶归根和落地扎根的迷思。
“对祖国的情意结,使我国华人社会只看到事情‘合理性’表面的需要,而看不到其‘合法性’落实的困难。”
黄家泉说,在独立后1959年第一次全国大选,也因为华文教育及民族尊严问题的迷思,使马华失去12个国会议席,以国父东故阿都拉曼为首的巫统,也被批评对华文教育太大让步而重挫。
“另一厢,马华却被华人社会骂为汉奸走狗,出卖华教。可以看出我国多元种族建国的困难。”
点名为华教贡献领袖
黄家泉感叹,马华68年来都在为华文教育的合法性苦苦支撑,还要被人骂“卖华”,实在不应该。
他说,其实,很多恶骂马华的人,他们在华文教育是根本没有作出任何贡献的。
他也提到,政治力量对马华处理华教事务极重要,在1995年大选获胜,马华能够顺利决解教育法令21(2)的条文的争议,而在1999年的大选胜利,也使到马华获得拉曼大学的批准函、批准9所新华小和61所微型华小的搬迁。
黄家泉说,在1999年到2008年大选前,马华争取了15所新华小的批准及74所微型华小的搬迁。
“这89所华小,如果平均各50位学生来计算,共为我国的华裔子弟提供4万4500个学额。”
他在马华党庆致词时提到,聆听历任代表马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领袖的心声,就会深深感受到在整个困难的大环境下,马华在华文教育的贡献及马华如何保护华文教育的发展到今天。
他也特别感谢及细数为华文教育贡献的马华领袖。
云时进
为党为国敦厚老实
1987年拿督斯里安华担任教育部长时,教育部委派一批不谙华语的教师到华小担任行政高职,引发一波的激烈抗议。同年10 月8 日,董教总联合华团和所有的华基政党在吉隆坡举行抗议大会。10 月27 日,政府展开“茅草行动”引用内部安全法令逮捕了百多名人士,其中包括多位文教界领袖。
黄家泉说,最终代表马华在教育部解决这场轩然大波的人,就是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云时进。
他说,云时进也是在1988年8月23日亲手将教育部批准“南方学院(今天的南方大学)”的函件,交给当时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丹斯里刘南辉。
“很多人都不知道南方学院这个名称还是当年云时进所建议的。”
他赞扬云时进为党为国,敦厚老实,不恋栈虚名。
冯镇安
参与制定新教育令
1961 年出炉的《拉曼达立报告书》建议而制定了1961 年教育法令。法令中第21(2)条文阐明:“任何一个时候,只要教育部长认为某一所国民型小学已适当转变为国民小学时,他可以直接命令有关学校改制为国民学校。”这项条文深受华社关注和担忧。
黄家泉说,一直到了1996 年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此条文才算被取消。在1995年12月在国会提出新的教育法令,取消21(2)条文的时任教育部长就是当今的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当时担任副教育部长的丹斯里冯镇安博士,就是代表马华参与制定新的教育法令,取消21(2)条文的功臣。 ”
他说,1997年5月28日,也是冯镇安将新纪元学院的办校准证交给时任董总主席郭全强。

韩春锦
积极争取建华小
在90代开始,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乡区的年轻一代受了教育,都往城市搬迁。许多新的城镇和住宅区都纷纷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之下,对新华小的需求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黄家泉说,在拿督韩春锦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时,马华积极争取获得政府批准9所全新的华小,61所微型华小的搬迁。这70所华小,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学额给进入华小就读的学生。
他说,韩春锦在2001年也代表教育部颁发拉曼大学的正式批准函给马华领导人。目前拉曼大学已有2万6000名学生在就读。
魏家祥
落实89新建搬迁华小
黄家泉赞扬拿督斯里魏家祥在2008年大选后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在落实89所新建和搬迁的华小出了很大的力量。

何国忠
助数学院升格大学
黄家泉说,时任高教部副部长的拿督何国忠博士,在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拉曼学院升格为大学功劳最大。2013年是由何国忠将高教部批准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的批准信函交给董总前任主席叶新田博士。
深信马华否极泰来
黄家泉指出,1959年大选巫统面对重创,大选成绩也使到巫统党内的鹰派领袖抬头,使到巫统的领袖开始对华文教育采取强硬态度。
1959年是独立后第一次全国大选,马华竞选31个席位。
黄家泉说,因受到华文教育和民族尊严问题的迷思,马华失去12个国会议席。内忧外患,党内严重分裂,也是马华的失利主因。
巫统竞选的70个国席,输掉18席,连带输掉吉兰丹及登嘉楼州政权。
他说,泛回阵线(伊党前身)能够重创巫统,主要就是抨击以国父东姑为首的巫统已被马华所收买,不以回教法拟出宪法及对华文教育作出太大的让步。
他说,马华首任会长敦陈祯禄于1960年离世后,失去陈祯禄的协调,政府、马华和董教总渐行渐远,这也是使到后来马华和董教总的中央教育小组在1959年过后就分道扬镳。
他说,当《拉曼达立报告书》在1960年8月出炉后,马华和董教总更是渐行渐远了,教育法令其中一项21(2)条文,马华新一代的领袖要在35年后才能把它纠正过来。
他说,马华党庆工委会也整理了马华68年来对华文教育的贡献的专辑。
他说,每次整理马华的档案资料都有一个信念,马华是实实在在地为我国及华社,在政、经、文、教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就凭这一点,我很有信心,党一定能否极泰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魏家祥率团访贵阳 推动教育与中医药领域合作

魏家祥(左)与郭强率领团队在贵阳国际生态会展中心会面,双方再次进行高层次互动。
(吉隆坡15日讯)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率代表团拜访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并积极推动拉曼大学和拉曼理工大学与贵州省高校合作,尤其是拉曼大学中西综合医院与贵州中医药领域方面的合作。
魏家祥今日在脸书贴文时指出,这是继贵州省常委兼统战部部长郭强去年率领代表团访问马华公会并进行合作交流后,获郭强邀请首次到访贵州省贵阳市,获安排在贵阳国际生态会展中心黄果树厅会面,双方再次进行高层次互动。
他说,双方在会面上相互介绍两地优势,以及未来有机会共同开拓的领域,包括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算力发展、芯片制造、教育、旅游、清真产业等。
他说,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原因是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不过,贵州却克服地理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省建成超过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公路总里程超22万公里,达成了“县县通公路”的成果。
陪同者有马华副总会长拿督威拉林万锋、副总财政李荣宗和总部行政主任拿督林清海等;贵州省方面则有省统战部副部长刘睿、省外事办副主任刘宝昌、省侨联主席李立和副主席杨黔生。

魏家祥(左)与郭强率领团队在贵阳国际生态会展中心会面,双方再次进行高层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