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祖莱达促固体废料局设委会
加强发展武吉达卡土埋场

工作人员向祖莱达(左起)、陈志远和卓润德展示水源测试的结果。

(乌鲁雪兰莪29日讯)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今日指示国家固体废料管理局,在两周内成立委员会,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以及在日后将其作为全国垃圾处理的参考指标。

她指出,国内仍有许多垃圾场没有干净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只是纯粹的堆积垃圾,并未执行垃圾处理。



祖莱达参访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后,针对政府将以何种方式加强国内垃圾管理的工作时说,尽管武吉达卡垃圾场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拟全国垃圾管理计划

“这垃圾场目前只是处理家用废料,还有其他废料如食物、工业、金属等,都需额外技术处理,所以我今天带(国家固体废料管理局)总监苏里曼到这里,他须完成这任务并成立委员会,研究如何将这地方变成国家的参考指标。”

祖莱达同时希望通过此次的参访,可以结合各方经验,拟定一个全国性的垃圾管理计划。

土埋场可成景点



她补充,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未来或许可成为观光景点,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我国处理垃圾的方式。

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是由成功集团旗下的KUB成功环保有限公司负责经营。

出席者包括成功集团创办人丹斯里陈志远及KUB成功环保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卓润德。

土埋场具有先进和多层的水源过滤技术。

8州未签固体废料法 

授权中央接管垃圾

祖莱达说,大马还有8个州属未签署2007年固体废料及公共卫生法令,授权中央政府管制州内垃圾管理的问题。

据了解,这些州属包括吉兰丹、登嘉楼、雪兰莪、霹雳、玻璃市、槟城、沙巴和砂拉越。

确保干净符标准

祖莱达指出,该部有必要确保大马垃圾管理系统干净且符合标准:“他们要找谁作为承包商以收集垃圾,我们没意见,但最重要是垃圾的管理。

“有些州也寻求我们协助以解决州内垃圾场问题,我们正在尝试协助垃圾场配对,为他们寻找适合发展商以清理垃圾。”

将垃圾毒气转为电能

透过高级技术,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除了将垃圾废物产生的废水进行多层过滤,也可将垃圾废物排放的有毒气体转为电能。

该土埋场也具有先进和多层的水源过滤技术,让废水能淨化至零污染的水源。

为了进一步确保区域水源不受污染,该土埋场并未把过滤后的水源直接倾倒河内,而是透过喷洒至森林和油棕园区内,让植物吸收以进一步过滤。

这个由KUB成功环保有限公司投资的土埋场,在2014年获得时任政府颁发为期30年的经营权。

仅管它距离吉隆坡市中心50公里,但大门至运作区还设有500公尺的缓冲距离,以确保场外的一切发展与运作区有一段距离。

武吉达卡土埋场 

荣获数国际奖项

陈志远说,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是本地唯一获美国认可,荣获第四级最高等级的垃圾处理厂。这土埋场同时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包括新加坡、东盟等组织颁发的奖项。

他指成功集团具有这方面的技术,以建设一个有经济效益的土埋场,并期许未来可在全国各地建设更多类似土埋场,惠及国人。

“我们愿意把这技术发展至全国,但这还需要中央政府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给予支持和机会。”

他解释,武吉达卡垃圾土埋场自2005年启用,是吉隆坡和雪州地区的区域垃圾场。它能承载1亿2000万公吨的容量,以吉隆坡和雪州地区每天约5000吨的日常废料计算,这垃圾场将可营运长达65年。

 

 
 

 

反应

 

言论

固体废料转化能源困局/骆雅蕙

每天3万3000吨垃圾堆积如山,90%直接填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5万吨,填埋场已不堪重负。同时,电力需求年增4.7%,天然气供应紧张。

垃圾与能源的“双重困境”正侵蚀马来西亚的未来。政府提出的固体废料转化能源(Waste-to-Energy, WTE)项目,看似破局之道,却屡遭反对,暴露重重问题。

固体废料转化能源技术并不新鲜。日本70%以上的城市垃圾通过120座焚化厂转化为能源;瑞典实现“垃圾资源化”,甚至进口垃圾;新加坡Tuas Nexus系统高效循环,成全球环保典范。

更先进的国家早已攻克技术难关,如丹麦的等离子气化几乎杜绝二恶英,荷兰阿姆斯特丹AEB WTE厂通过烟气净化将排放降至欧盟最低标准,并利用余热供暖。技术并非瓶颈,问题在于马来西亚的执行力与监管透明度。

雪兰莪煤炭山固体废料转化能源项目宣布后,环保组织质疑二恶英排放,公众不信任政府承诺。关键问题无人回应:谁来确保排放达标?如何避免“特殊通融”?在一个连垃圾分类都无法落实的国家,能否严格执行国际标准?

但若不推进固体废料转化能源,代价更惨重。槟城浮罗布隆垃圾填埋场5年内将达极限,填埋用地几近枯竭。同时,填埋场每年排放大量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填埋是饮鸩止渴,固体废料转化能源至少能“止血”,但公众仍存疑虑。

能源问题同样严峻。政府宣布向新加坡供应50兆瓦可再生能源,表面是“绿色电力外交”,实则掩盖国内能源紧张的事实。

天然气短缺,煤炭仍主导,绿色能源发展落后于需求增速。国内电力吃紧,却要输出能源,这背后是对本国能源困境的忽视。

填埋危机与能源告急

填埋危机与能源告急,本该通过固体废料转化能源破局。但现实是,政策承诺从未解决执行力问题。从垃圾分类的拖延到监管漏洞,政府一再辜负民众信任。如今,固体废料转化能源的优点再明显,也无法弥补执行力的短板。

今天承诺“严格排放标准”,明天是否会“特殊通融”?今天说“先进技术”,最终会否烂尾?

马来西亚能否真正解决执行问题,打破公众质疑,确保监管落实?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您能给出答案吗?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