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森林概念设计图书馆
创造一个有机空间

在前厅的辽阔空间里,前台像一个坐落在草原边际的小屋。

这段因缘巧合是这样开始的。去年,王慧怡陪同一名校友到巴生兴华中学处理一些事务,刚好碰上黄秀玉校长。在聊天时,黄校长问道:“你有做室内设计吗?”“有啊。”“那就好,兴华图书馆就交给你了。”

身为一名建筑师兼兴华校友,王慧怡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重游图书馆进行现场勘测之际,她发现图书馆的样貌从没变过;而这次,她将亲手为图书馆注入新的灵魂,并赋予全新的面貌,以非一般森林的概念打造这座万宝山。



王慧怡回想当年在学时,兴华中学的图书馆是以功能性为主,有桌子、椅子、书籍、书架、电脑等等,设备齐全,但独缺了人文教育气息。

“当然,我对母校的图书馆并不陌生,而且也非常熟悉馆内各个区域的连接,所以在进行勘测时,脑海中已拟出空间构图的概略,同时也发现许多地方的优良天然条件被忽视了。当时,我第一个浮现的灵感就是以森林的概念作为设计主题;不过,那并非是一个表面模仿的设计形式。”

若是表面模仿森林的形态,相信大家一看就懂;然而,王慧怡采用的非一般森林空间概念设计是一种抽象的空间表达,你必须先了解其意义,才能体验图书馆所发挥的最大优势。

“我一向来对于建筑对人类的影响非常感兴趣!”访问一开始,她就说了一段很有趣的建筑概论。由古至今,建筑都被视作是一个“强势”的庞然大物,原因无他,纯粹就是因为大!看看早期的古代建筑物如大教堂,其宏伟庞大的体积非常震慑人心,因而也使其显得很强势。

不论人生阅历之深浅,都能在图书馆丰富的空间里、在先人的智慧里,各有所得。左起为黄英莲、王慧怡及林卿卿。

推崇弱建筑理念



近10年来,建筑设计界兴起一股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提倡的新巧思,即“弱建筑”(或称“负建筑”)。所谓弱建筑强调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弱化建筑物的存在感,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

她举例说,假设你和朋友约在一个大型购物商场见面,你们会先说好在哪一个入口处等候;不过,如果会面地点换成是一座森林,你们将无法确切的指出某个特定入口处。

“当你走着走着发现植物越来越密集,泥土的味道越来越浓厚,光照越来越弱,才会意识到自己进入了森林。弱建筑就是类似的一种境况,疏密有致,却有着一种相对的关系。我一向来都非常赞同和推崇弱建筑的理念,所以我选择了以森林的概念设计图书馆,以创造一个有机的空间。”

打造自然规律的空间

王慧怡强调,在此概念下,图书馆的摆设是具流动性的,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地在这个空间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比如说,在一座森林里,我走累了,刚好看到一片平地,我就在此建立一个家园;这也意味着我把一个空间变成了一个场所——家。一个场所必须要有人类互动才有意义,通过互动所创造出来的场所也是弱建筑的部分概念,这也是我想透过图书馆设计创造的意义。

“虽说森林是主要概念,但并不是单纯的仿效自然,而是提取自然的元素融入至人为的建筑物里,打造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空间。现今人类群居的模式是社会发展的象征标志,而未来的森林将是由钢骨水泥构成的‘钢铁森林’,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人文走廊起点

兴华图书馆的整修工程于2015年底完成,也将作为兴华中学人文走廊的起点,扮演熏养人文底蕴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角色。

全馆共分为3个区域,即前厅、书库和参考中心;各个空间强调“相对关系”——人与人、人与空间、使用者与藏书的关系。空间节奏不墨守成规,而是抑扬顿挫、疏密有致,提供各种与空间互动的契机。

前厅的地面画上了巴生著名的5条道路,并以该路的交通圈作为中心点,而标上号码的书柜则完整重现兴华中学历年来的校舍搬迁历史缩影。

●前厅——广阔的风景

前厅是一个开放空间,宛如一幅广阔的风景。空间的各个功能以“场域内的物件”的形式洒落在大空间里——前台像一个坐落在草原边际的小屋;书柜则是一个个不规则排列的体块,也是代表着兴华中学的历代校舍如下:

1. 第一校舍(1947年7月):万津路一号(荒废米粉寮)

2. 第二校舍(1948年1月):甘光亚答第259号店屋

3. 第三校舍(1949年1月):直落牙弄路44号

4. 第四校舍(1949年6月):直落玻璃51号

5. 第五校舍(1950年):五条路观音亭戏台

6. 兴华中学现校舍

王慧怡特别在地面画上了巴生著名的5条道路,并以该路的交通圈作为中心点,而标上号码的书柜则完整重现兴华中学历年来的校舍搬迁历史缩影。

在这辽阔的空间里,“物件”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使用者和使用者之间、使用者和空间及书籍之间的互动自然发生。以图书馆的前厅为起点,一股新的人文创意学习风气开始散发。此外,校方也可以借由这个空间定期举办各项主题活动,如展览、分享会、导读会等等,致力于推广创意文化。

为了营造出“浓密的森林”的氛围,书库的书架以“非常规”的方式排列。学生游走在书架间的同时,也可与不同的书籍“邂逅”;走着走着,来到有绿色标记的空旷地就能随性地坐下来阅读了。

●书库——浓密的森林

在书库寻书,像在神秘的洞穴里寻宝。图书馆的使用者穿越层层书架,就像渐渐走入浓密的森林里,跟不同的书籍相遇。

书架的“非常规”排列创造了疏密有致、抑扬顿挫的空间,同时也制造了多种人流动线和不同活动发生的契机。另外,对外突出的窗台不但提供使用者安静阅读的空间,也成了穿透连接图书馆内外的“瞳孔”。

“这个区域是全馆最少自然光的地方,我就趁势把它设计成森林密度最高的空间。当你在书架之间游走,就像是在树林里游走,走着走着忽然会出现一片平地,所以我特别在书架间空出一个空间,在地面画上一大片绿色的标记;如果你手上正拿着一叠书,就可以很随性地坐下来阅读了。”

参考中心是以“山和水的交汇”为设计概念。高耸林立的书架以较深色的地面和墙面作为“山”的定义;自修桌椅以相对浅色地面作为“水”的定义。

●参考中心——山水交汇处

参考中心是图书馆采光最佳的区域。一整排没有高楼遮挡的窗户,创造了平静湖面一般通透明亮的空间。窗户的另一边是一道与大礼堂相隔的实墙,厚实坚硬,像是高耸的山麓。因此,参考中心和自修室以“山和水的交汇”为概念。

高耸林立的书架被安排在实墙的一边,以较深色的地面和墙面作为“山”的定义。自修桌椅靠窗排列,以相对浅色地面作为“水”的定义。“山水交汇”也寓意“动静相承”,透露办学者对学生学习知识和实践并重的期许。

建置于校园各处的“迷你书屋”旨在分享好书,让书漂流。

激发阅读兴趣

巴生兴华中学董事部2015年耗资八十余万令吉重新规划设计图书馆,其中2014年兴华中学家教协会赞助30万令吉。 

目前重新规划的图书馆书刊数量共有8万余册,视听资料逾4000种。图书馆主任黄英莲指出,图书馆焕然一新,学生开始爱上图书馆,更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兴华校园各处也建置了8个“迷你书屋”以分享好书,让书漂流为宗旨。

创意主题书展活动

中文、教务处助理、资讯出版组成员林卿卿说:“自从图书馆翻新后,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创意主题书展活动,如读书与摄影、读书与手帐、读书与设计、读书与咖啡等等。主题书展会配合分享活动,让阅读与学习、生活及兴趣结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反应

 

要闻

管理员指服装不得体 马大生遭驱出图书馆

(吉隆坡19日讯)马大学声阵线及马大新青年接获一名法律系学生投诉,称自己在中午时分到法律系图书馆温习时遭管理员以服仪不得体为由驱赶。

这两个团体联署发文告说,事实上,该学生当时穿着有袖上衣及长裤包鞋,并无任何裸露或不得体之处。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该学生提出愿意穿上长袖外套时,管理员依然不让其入内,并扬言若学生执意进入便会勒令保安将其强制驱离。

“我们怀疑,校方是想通过此事故来杀鸡儆猴,在校园内营造白色恐怖,逼迫其他学生严守服仪规定。”

文告表示,通过此次的事故,可以发现所有校方人员被赋予权力驱赶学生是此次服仪规定中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所有校方人员皆可对"穿着得体"下定义,并有着绝对的解释权。

“即使学生穿着没有任何问题,但只要某位校方人员主观认为学生违反了规定,该学生还是会被强制驱赶,无从辩驳。

“我们认为,马大所实施的服仪规定是一项倒退及充满歧视性的政策,它不但破坏了马大开明和多元的风气、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更提供了校方更多空间打压学生。”

因此,马大学声阵线及马大新青年再次强烈要求马大校方立即撤回不合理且保守的服仪规定,并认为校方应该重心放在解决学生的问题,而非一而再再而三地百般设法钳制学生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也呼吁所有受到服仪规定打压的同学联系我们,我们将考虑入禀法庭挑战校方,以捍卫学生应有的权力。”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