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江沙一游 探访“皇者天下”
《霹雳州皇城笔记·上》
图/文:阿简
学校假期,风尘仆仆8个小时车程,天未破晓,就已抵达霹雳州皇城——地处霹雳中部的瓜拉江沙,这个常在中学历史课本读到的名字。
自南北高速公路收费站转进江沙出口的指示牌,左边一组沙容陶瓷的地标装饰在黑暗中特别美丽。老姐跳下车拍照,结果因灯光效果,拍出来的照片一看好像恐怖片剧照,大伙车上笑翻了……与家人出游的欢乐。
车子向市中心慢驶。进入皇城,脚步会在不知觉中放慢,深怕打破晨间的安静。经过几个交通灯,我驶入市中心的操场,将车子停在草场旁边一间学校外的泊车处。

老姐们在八角楼里头留影。
大气派八角楼
第一站先到蓝灯灿烂的八角楼。此木制建筑风格极有气派,大大的梁柱,站在中央抬头往上望去,屋顶的各色蒙花玻璃很豪气。我给老姐们讲解出游懒人包——这建于1920年的建筑实际上是休息站,当年的苏丹依斯干达沙与皇亲贵族们在这儿休闲玩马球。
我们走上褐色阶梯往最高层,遥想人们你追我逐的热闹情景。我让老姐在八角楼旁边的爱心镂空地标留影,带她绕两圈市中心,“妹妹这地方不大呢。”
是的,城市范围不大唯很有来头啊!

市内天主堂的石头砌成之台座,玻璃内的圣母雕像极为庄严神圣。
第一棵橡胶树
1879年,半岛第一棵橡胶树在此种植;1905年,迎来火车轨道及江沙马来学院。英殖民时代,霹雳州政司J.W.W BIRCH 被暗杀后, 接任的第三人总督休罗在此居住。那棵橡树已经由树苗变成苍梧老树,见证了大马作为橡胶大国的发展史。
经过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大钟楼地标,将车子停在河边公园。“妹妹你看这些植物,有用心打理。”
老姐们喜园艺,懂得欣赏河畔公园那修剪有致的灌木丛。大气宏伟的白色门坊很有气派。霹雳河缓慢流淌,我们欣赏屋身很长老建筑的精致壁画。

大街旁的大象壁画,栩栩如生。大象在江沙皇族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白袍胡须老者
根据历史记载,当年的苏丹尤索夫豢养一头大象古禄占丹跑了,时任霹雳王储的苏丹依德利斯沙在江沙市郊的布布(GUNUNG BUBU)山脚找到该头大象并偶遇一位身穿白袍的胡须老者。老者告诉依德利斯沙他将会成为苏丹,而大象必须在他登基后7天放返森林,并在指定的山丘建立一座新皇宫,该山丘就正是如今的占丹山皇家山(BUKIT CHANDAN)。
1877年苏丹依德利斯沙登基,坐骑就是大象。雪白的外墙,一副还原当年情景的大象壁画栩栩如生;另一幅则是画好之时曾引起议论的“少女注视档子”的壁画。
我指着大钟楼,“姐姐们,1960年江沙曾经大淹水,那时的水位高到这座钟楼只剩下那粒时钟。”大伙听了吐吐舌头,太吓人了。

漫步皇城皇家山平房,偶遇米南加保老屋子,误打误撞结识了屋主——贵族的后代。
向皇家山前进
我们一路上山将车子开往皇家山,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矗立眼前——苏丹阿兹兰沙展览馆。向守卫道明来意,被告知未能探访因装修工作进行中。
铁门内只见人们在修建树木和打扫,站着和守卫们交谈,人们指一个耄耋老者,“他最懂这个地方的历史,你可以问问他”。满头白发的老人家娓娓道来,这旧皇宫是现任苏丹的公公所建。当年实际上有两间,这间是ISTANA HULU (笔者翻译为上游皇宫)与对面的ISTANA HILIR(下游皇宫)相对应。上游皇宫是苏丹尤索夫所拥有,下游皇宫的主人则为苏丹阿都加林。
望向里边,之间正殿前面的水池有沙容陶壶居中为装饰的喷水池,很能带出地方特色。

躲藏在查丹山区域的传统高脚屋,屋子上方材料木板下面大柱为石灰,罕见依然保存得完好的皇族民居。屋檐的雕花窗户等等富有艺术感。
皇家回教堂 出自大师之手
武吉占丹(BUKIT CHANDAN)笔直道路的左边是一座宏伟大气的建筑——皇家回教堂(MASJID UBUDIAH)。其金色圆顶和尖塔,与吉隆坡火车站很像。其实这座回教堂的设计者是大师阿尔特比尼森(ARTHUR BENISON HUBBACK),而吉隆坡国家回教堂(MASJID JAMEK)及怡保火车站也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苏丹阿兹兰莎展览馆,前身是皇宫。
建筑材料被踏碎
恍然大悟之后,就说一个故事。相传当年苏丹依德里斯沙曾在往波德申时候龙体欠安,向上苍祈愿,回返江沙后他为还愿遂有建回教堂的倡议。建筑材料的大理石是顶级的,由意大利运来。
回教堂的奠基仪式在1913年,根据记载,建筑期间曾发生一件与大象有关的事件。工地附近有一场皇族成员为孩子进行成年割礼的宴会,人们欢聚觥筹交错之际,苏丹依德利斯沙和拉惹朱兰饲养的两头大象嬉闹打斗,踏碎了建筑材料,结果得重新运来建筑材料。
那一批重新从意大利运来的大理石又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船期延误,一直到1917年回教堂才正式落成。
当年建筑费用耗费30万元。

出现在许多旅游书本的旧皇宫,完全没有用一根铁钉的木及棕榈材料建筑,橙黄黑3色配搭极为有特色。
无铁钉的记忆宫殿
前往另一必访之处——记忆宫殿,对于建筑物完全没有动用一根铁钉,很是震撼。
建筑物由黄色为底、黑白色为辅的复杂手工编织组合,颜色独特富有浓厚的米南加保风味。这座由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取名的老建筑,是当年皇家成员举行祭祀仪式及葬礼仪式的主要据点。

建于1937年的英殖民时代建筑,现为政府部门办事处。
台阶精美花纹
占丹山的依斯干达列皇宫建在山丘上,建于1933年的皇宫外围一大圈是当地人们晨运的地点。我们看见晨运者穿着运动服或跑或走酣畅淋漓。老姐们赞叹不已一脸艳羡,“妹妹这里的人很幸福啊在皇宫外面跑步,独特又安全”。老姐们也是喜欢运动之人,每天清晨必在花园小区健走运动。
我越过许多跑步者,慢慢行驶绕完一圈,临走时让大伙在一座废弃建筑前留影。虽木制建筑依然破败,屋前的台阶精美花纹,沧桑中不失大气。根据手上的资料,这是霹雳王子的故居。
离开占丹山前,车子驶进不知名的岔路口,这一来有惊喜,原来这儿有一个老区,还有好几间老建筑极富米南加保风格。看见一间红屋,如今人们在贩卖挂耳咖啡及炸鱼条,唯大门深锁没人在,打退了我欲探访之意。

皇城另一荒废的老建筑。
到太平湖散散步 别辜负它的美!

湖光山色。
《北上霹雳游》下篇 图/文|黄妙倩
马来西亚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深入探索,好好体会,不是看看就走,那会让你错过许多。太平湖就是极力推荐至少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用脚去逛逛的地方。
太平距离著名的旅游胜地十八丁渔村只有十多公里,许多人把它当成游览十八丁渔村的“配套”,到这里喝一杯正宗的虎咬狮,尝一尝有名的云吞面,和百年雨树及美丽的太平湖拍拍照,打打卡就离开了。我曾经也这样到太平游玩了无数次,直到有一次,我和朋友像当地人一样,绕着太平湖好好走了一圈,才发现其醉人的美。
如此感觉就像体验了好几次杭州西湖的游船,都不知道西湖到底美在那里,一直到有一年的春天,我放弃游船,用双脚走入西湖公园,才真正见识到她迷人的美一样。
一棵棵倒了
许多人都说到太平湖一定要看雨树,在硕大的雨树林荫大道上拍张照,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太平湖的雨树倒了一棵又一棵?那是因为雨树老了,已经到了生命的终期。
雨树是一种很特别的大树,源自南美洲,寿命介于140至200年左右,从英国人在1876年前后在太平湖种下第一棵开始,距今已经超过140年。所以这几年都会陆陆续续看到湖边上的雨树一棵一棵倒下,经不起岁月摧残的它正渐渐向人们告别。
无法想象没有雨树的大平湖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而林荫大道上的它会慢慢消失殆尽?想欣赏,就要趁早,赶快到太平湖向雨树道别,因为不知道那一天,它将不再伫立于此了。
说起这些雨树,就不得不提六十年代曾在太平执教的台湾诗人许建吾。他曾带着一批学生为太平湖找出了“8大绝景”即:翠臂擒波,皇岗听猿,碧水红莲,曲桥待月,竹韵琴声,春鸟幽情,铁骑寻芳,平塘独钓。

太平湖+太平山=美景。
绿草如荫像幅画
其中“翠臂擒波”指的就是雨树横越马路垂向湖面的美景,形容得非常具体,形象化。诗人极之用心,也非常贴切的描绘了太平湖之美,后来者环游太平湖时,不妨寻着诗人的脚步去搜寻这8大绝景。
我们是在傍晚时分到太平湖环湖散步,夕阳西下的太平湖格外的如诗如画,绿草如荫,高矮不一的青翠树木倒影在湖面上,每当风儿吹来,树木和湖水静中带动的景色互相辉映,让人赏心悦目。

太平湖边上日渐老去的雨树。
往前再走,几棵大大的芭蕉树长在湖中一方小小的土地上,不晓得铁扇公主是否隐身其中?
走着走着,见到了诗人的另一绝“曲桥待月”,乍看还真有点杭州西湖的影子。
那日运气很好,湖边不知名的树上开满了红花,和前方绿色的小孤岛及其后的太平山形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此时夕阳余晖刚好照在莲花点点的湖上,洒下一道金光,美得让人炫目。

点点荷花加夕阳,太平湖美得似一幅画。
遇见群鹤觅食
除了静态的青草,绿树,荷花,太平湖也不缺动态之美,深入其中,总会遇见群鹤觅食,只见它们把头伸到水里,没两下就嘴含鱼儿独享美食了,动作之利落让人惊叹。

春意盎然。
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太平湖是由大大小小好几个湖泊组成,各有各的美,有风光绮丽的,也有静谧的美,如果你喜欢山水,太平湖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个人觉得它是马来西亚最美的公园湖泊。
下一次来太平湖,我还是会选择花点时间在公园好好的走一遍,欣赏太平湖的千姿百态。大家来到,也记得要好好欣赏她,千万不要辜负了她的美丽啊!

花儿盛开。

铁扇公主会不会躲在这一大片芭蕉林里?
江沙皇城的瑰宝
瓜拉江沙是霹雳州的皇城,霹雳州苏丹的皇宫就坐落于此,这里也有培育出无数个马来精英的江沙马来学院,壮观的乌布迪亚清真寺(Ubudiah Mosque),但你知不知道这里有个很特别的村庄——沙容村(Kg Sayong),隐藏着一门古老的手工艺“葫芦黑陶瓷”(Labu Sayong)?
沙容村得天独厚,河岸产出的陶土非常适合制作黑陶瓷。传统的黑陶瓷是一种盛水的容器,呈葫芦状,故称Labu Sayong。村人习惯把饮用水装在黑陶瓷里,喝起来冰冰的,惊艳四方,尤其是喜欢喝冷饮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这“冷饮”不是冰饮,而是对健康有益的天然冷饮。

看到这个大大的陶瓷,就表示来到沙容村了。
获外国人青睐
听老一辈的人,喝了装在葫芦黑陶瓷里清凉的水,有解暑的效果,非常适合天气炎热的马来西亚,当地人还相信这水有缓解咳嗽的功效呢!
我是在修读导游课程时才认识到葫芦黑陶瓷,但其实它早已获得许多识货的外国人青睐,游客到来参观之后都会带上葫芦黑陶瓷和一些手工艺品回家。
我这个游客也买了一个回家试试它的“神奇”。我把黑陶瓷摆在常温的餐桌上,倒入白开水,过几个小时后再喝,的确是凉凉的,而且不管放置多久,倒出来的水都是凉凉的,真的好特别!

老师傅的陶瓷制作
除了带一个葫芦黑陶瓷回家试喝,游客也可在沙容村里参观各类陶瓷的制作,这个村庄有好多家售卖黑陶瓷的专卖店,以前村人都一代传一代的以人手制作陶瓷,随着需求的增加及年轻人往外发展,目前许多黑陶瓷已经是以机器替代人手。
然而,村里还是可以找到手作的老师傅,比如Xtream Craft的老板 Zulkifly,就是村内硕果仅存的手作老师傅之一。为了传承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他除了开店售卖手作品,也开班授徒,更欢迎学生,游客到访,并现场示范如何制作。

师傅手作黑陶瓷,信手拈来。
手作人的坚持
当天,老师傅的徒弟为我们露两手,只见他在磨具上捏出一个花瓶的模样,先把花瓶口多余的泥土卸去,用小工具修饰花瓶口,再慢慢将花瓶的表面磨平磨光滑,然后轻轻的把已成型的花瓶取出,在靠近瓶口下方画上两条线,印上图案。接着,再直接用小刀在花瓶上雕刻出美丽的图案,不需预先画图,也无需任何参考,那些图案已经深深镶在了手作人的脑中,信手拈来,不一会儿功夫,一个漂亮的花瓶就呈现于眼前。
如果没两把刷子,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幸好有这些手作人不懈的坚持,我们才能亲眼见证一个个陶瓷器的诞生;幸好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今日还有机会喝到装在葫芦黑陶瓷里冰凉的饮水。发展到今天,沙容村里的黑陶瓷产品不只有传统的盛水葫芦黑陶瓷,当地人也用巧手制作出大至水缸,小至扑满等各种实用的器具和摆设呢!

各种各样的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