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邦 美丽又和谐!

河岸甘榜,需要渡河过去。
国内游·吉兰丹(上篇) 文/图|梁慧芳
南马生长的我,年轻时对于远在最北的吉兰丹感觉好遥远;当我踏足吉兰丹,感受着这一片土地,深深被当地多姿多彩的文化给吸引。
吉兰丹被誉为“马来文化”的摇篮,鲜明的马来文化、中华文化及泰国文化,是文化百花齐放的州属。
靠近赤道的这里太阳好晒,人情味也好浓!
吉兰丹州是我国在西马北部的一个州属,首府為哥打峇鲁,吉兰丹州号为Darul Naim,意为“幸福之邦”。
渡船享受凉风习习
黄澄澄的一条吉兰丹河,孕育了当地子民,早期的村落都依河建筑,子民依河为生,神庙都依河而建。
我总爱望着吉兰丹河发呆,它外表看起来不是美丽河流,但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条河。
一些地区甚至能以乘船越河的方式抵达,一些甘榜位于偏僻的河岸,被当地人称为“Pulau”。

河岸黄昏,洒落浪漫情景。
渡船是非常的传统老旧,乘船吹凉风,两岸河畔晚间会有一些食摊营业,夜里在河畔的小食摊吹风吃小吃,写意的度过河畔静悄的岁月。
最喜欢河畔的一种氛围,平静中带着欢愉,当见到河岸的马来甘榜,上岸走走,看看椰林高脚屋,仿如从河流渡船到世外桃源之感。
当地的丹道北(Tumpat)又是另一番风情。来到这里仿如来到“小泰国”,许多泰国寺庙都建在此地,宏伟的泰国寺庙包括站佛、龙船寺、坐佛寺庙等等。
金色辉煌的泰国庙,一些也设有僧侣宿舍、厨房,甚至提供举行丧礼的空间。
泰国庙的建筑色彩偏向于金黄色,若要细细观赏庙宇,得耗上大半天时间,如果有机遇,可参与热闹的庙会,依着善信供奉的“钱树”绕着庙宇游走一圈以祈福。

坐佛寺是当地著名的泰国庙之一。

坐佛寺设立的佛学校舍。
剧院格局的菜市场
此外,千万不能错过到当地着名的茜蒂卡迪查巴刹,看看丹州的风土民情。
巴刹好像“舞台”,一尺高的泥灰平台上摆满了各类蔬菜,卖菜妇女席地坐在中央,或在摆着蔬菜,或在秤着蔬菜,或在与购物者讨价还价。
巴刹的建筑结构是4层楼,顶上是八卦透明屋顶,阳光从透明屋顶照射,每一层楼都绕圈设计,中间呈空心状,仿如歌剧院的设计格局。爬上最高层,俯视巴刹景观,就像在欣赏一部生活剧场,小贩叫卖与购物者逛巴刹交集成道地的丹州生活片段。

全马最具有特色的茜蒂卡迪查巴刹,从巴刹了解丹州风土民情。

小贩坐着卖东西,保留传统早期小贩的买卖方式。

具有百年历史的吉赖火车吊桥,将打造成景点。
壁画绘出文化特色
游走吉兰丹时发现了许多铁路及火车站,都是古色古香的旧式火车站,旅游部也曾推介乘坐火车旅游吉兰丹的旅游计划。
在这里参观火车站,相当有趣,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留下浪漫倩影。 火车铁桥在大马比较寻常,但独特的吉赖火车吊桥如今已被旅游局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走一趟当地特色壁画之旅。
同时,旅游局也大力推荐哥打巴鲁壁画,游客可摆出各种姿势与壁画互相映衬。
一幅幅颜色姿彩绚丽的文化壁画,绘画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包括马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像丹州的特色食物,包括蓝饭,叶子饭、椰子冰淇淋,达岗饭、咖啡面包、月饼等等,也绘出当地的文化艺术,有吉兰丹锣鼓、武术、月亮风筝,乃至特色服饰,华巫印服饰等等,呈现出多元文化面貌,也展现了种族融合的精神。
观赏壁画,大致上对于丹州的特色文化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属知识性壁画。据说,壁画出自一群对丹州文化颇有研究的艺术系大学生,单看壁画水准,我相信这批学生对丹州有一定的文化认识,才能绘出丹州壁画。

哥市设立一些博物馆,游逛丹州博物馆,让你对丹州有更深层的了解。
有趣的地名描述
此外,哥打峇鲁有许多博物馆,例如吉兰丹州博物馆、艺术工艺博物馆、战争博物馆、皇室仪式博物馆等,逛一趟能让你对文化历史有更深了解。
根据吉兰丹州博物馆记载,吉兰丹的地方名源自于最早期的人时常看到闪电“Kilat-kilatan”,闪电大光,后来就称为吉兰丹(Kelantan)。
另外一个地名由来是叫作“Klang Tang”。“Klang”是泰国话“中间”的意思,“Tang”是“地方”的意思,因为泰国人从海路要到登嘉楼,都需要停在吉兰丹的意思,逐渐被称为吉兰丹“Kelantan”。
第三说法是吉兰丹在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有一座重要码头名称是“Jilandan”,后来被称为吉兰丹。
这是游走吉兰丹博物馆所搜集的知识,能找出“吉兰丹”地名,有趣吧?

全马首间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落成。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贴着红彤彤春联及神案的高脚屋,是早期土生华人房屋的缩影。
传统屋变身文物馆
另,全马首座的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已落成,可到此参观了解吉兰丹土生华人。该馆是由土生华人的传统房屋改装而设的文物馆,贴上红彤彤春联及神案的高脚屋子。
吉兰丹土生华人也称为”福建暹”(Hokkien Siam),扎着“华人”的根,注重华人文化礼节,是最早南来福建男人和泰国妇女的“混血儿”,对华人文化的根不离不弃。
无论是在语言、居住建筑物、饮食方面都是中华文化中交融着泰国文化、马来文化,福建暹一直坚持保留中华文化的情操,虽然居住在马来人居多、泰国人居多的泰国边界吉兰丹,也不被同化,反而在种族文化交融中绽放文化色彩。
在此馆,也可以了解更多有关吉兰丹土生华人的资料,例如土生华人村落散布图、遗留下的物品等等。

咖啡店摆着一包包饭食,喝杯咖啡再吃饭食是丹州文化。
尝美食画面和谐
早上,坐在丹州咖啡店喝咖啡,欣赏丹州文化种族和谐的画面。这里的早餐,桌上会摆上一包包的特色饭食任游客挑选,其中包括椰浆饭、达岗饭、蓝花饭及其他丹州的特色马来饭。
选一包马来饭食、喝杯海南咖啡乌,吃饭食,再来一碟面包,咀嚼丹州特色美食。
虽以马来人居多,但当地种族和谐,一早可在咖啡店见到不论是华、巫、印都坐在华人咖啡店一起吃早餐;马来员工捧着咖啡和面包,华裔老板在柜台打着算盘,你是否闻到一股种族和谐的味道?多元饮食,各种族的人都能坐在一起吃早餐聊天,这一幅令人感动的情节,我一直想,几时全国才能共同上映?
下期预告:
到吉兰丹旅游,不可错过当地的特色饮食,品尝土生华人饮食文化。土生华人是指福建男人与泰国女子结合所生的后代。
大臣:打造粮仓 吉兰丹需全面落实农业项目

纳苏鲁丁(左)主持吉兰丹农业发展机构理事会会议,右为副大臣拿督法迪里。
(哥打峇鲁15日讯)吉兰丹州务大臣拿督纳苏鲁丁指出,为实现2025年成为国家食品粮仓的目标,丹州需战略性及全面落实农业项目。
他说,州政府正积极努力,强化丹州农业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
他在主持吉兰丹农业发展机构理事会会议时表示,丹州目前重点发展三个项目:巴西马的“Rong Chenok Agro Valley”种植农场、默兰迪区的碾米厂及全丹州的奶牛养殖计划。
“这三项计划均获兽医局和农业局的技术合作。”
此外,纳苏鲁丁说,“吉兰丹人民农业市集”已扩展至10个县,以优惠价格向社区提供新鲜食材,这是州政府补贴人民基本生活用品以减轻经济负担的举措。
另一方面,吉兰丹农业、农基工业及原产品委员会主席端沙里布丁说,Kelfarm私人有限公司经营的吉兰丹黑毛和牛蓄牧中心(Kelgyu)有望成为丹州和牛肉类行业的领导者。
他说,该蓄牧计划由州政府、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及兽医局合作推动。
目前,该公司在哥打峇鲁斯里篷新增一家蓄牧中心,建有可容纳120至150头牛的封闭式牛棚,并着重本地和牛生产的可持续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