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跳岛到印尼 坐上开往雅加达的慢船

岛民在小舢板上捕鱼的日常,在阴雨的天气里格外诗情画意。
文/图:萧建忠
IG 频道:bikejourney
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我从印尼的丹戎巴莱卡里汶岛(Tanjung Balai Karimun)搭上了开往首都雅加达的邮轮,长达34个小时的漫长船程,伴随着岁末的晨曦与黄昏,空气仿佛弥漫着满满地仪式感,是结束亦是开始。
下着雨的阴雨天,似乎不是出发去小岛渡假应该要有的天气。但是对只是想换个场域,体验异地生活况味的我来说,下雨天反而多了一种像是能和心爱的人在雨中跳舞的浪漫情调;当心中没有太多期待或太执着于旅程一定要去哪里才算完美的时候;当心底允许任何事情的到来与出现,都是它此时此刻最完美的呈现时,也就能从另一角度和心情感受与释怀这样的雨天时刻。
自从去了印尼峇厘岛后就对印尼留下了好印象,在新加坡的周边其实有3个只要坐船就能前往的印尼岛屿。大部分游人若要去豪华度假旅馆放松休闲会选择民丹岛;若是想要更便捷地吃喝玩乐与到购物商场逛街购物当贵妇会去巴淡岛,而还保留印尼原始渔村小镇风情的丹戎巴莱卡里汶岛,则会是比较小众和文青人士的首选。虽然这座岛屿不及前两座岛繁荣,岛上也还没有共享汽车或外送食物等便利的服务可以使用,但却是三个岛屿中我最喜欢的岛。

烈日下沿着海岸公路骑脚车,对身体或许是一种折磨,但经过眼前的景致却是一种享受。

跟着导航地图往日落的方向走去,没想到却走进入了一个废弃渔船的坟场。
换场域呼吸异地空气
从新加坡港湾中心码头出发前往印尼丹绒巴莱卡里汶约需2小时的船程,当从下着雨的窗口望出去不远处的岛屿缓缓靠近时,海面上也开始看见当地人划着小舢板捕鱼的日常。心底也在想着这座岛屿,究竟会带给我什么样惊喜呢?不过就算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岛什么也不会带给我,那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单单是换个场域呼吸着异地的空气,感受当地人习以为常的世界,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件足够美好的事了。
此外,吸引我来到丹戎巴莱卡里汶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开往印尼雅加达的邮轮会从这里的码头载客出发,航程时间刚好横跨了最后一天和新的一年。

一边骑脚车,一边收集着散落在海岸边的孤树。

岛民趁退潮重新粉刷和修补渔船。
处处隐藏惊喜的渔村
或许是因为没有抱着任何期待来到丹戎巴莱卡里汶,反而收获到了许多意想不到惊喜,处处都有让我想要记录和捡拾的风景。从旅馆窗台外的海景到沿海公路边孤单的树;海景第一排的小镇餐厅和吃一口就爱上的芦荟冰;夕阳西下废弃渔船坟场,过境千帆仅剩下骨架的渔船;友善质朴又热心的岛民等等都让我留下了美丽和难忘的印记。
我向当地人租了一辆脚踏车,用慢活的步调沿着海岸公路与一望无际的大海和生长在海上的树相遇。艳阳下感受当下美好的景色与徐徐海风的抚慰,更让我忆起美好的曾经和那一段骑脚踏车看世界的日子。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觉得人生真的好短暂、好珍贵,还有好多东西值得去体验。为何只能把自己的人生束缚在工作之中呢?什么时候才能再去放肆一次呢?这会是新的一年,我要再重新思考的事。

旅馆窗外的海景,在阳光的点缀下呈现美丽的光影和波纹。
一切都刚刚好
眼前是整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正被雨过天晴后的蓝天白云衬托着,在岁末的最后一天,我正坐在名为KM KELUD号邮轮的甲板椅子上。这艘开往雅加达的邮轮已经行驶了25个小时,预计会在新一年的清晨4时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经过昨晚在船上睡在2人房的初体验,虽然得和陌生人当室友共处一室,但所幸我们都不是睡觉会打呼的人,所以睡得还算不错。
这艘邮轮并非是那种充满娱乐设施的豪华邮轮,船上的住宿根据价格分成大通铺的经济舱、拥有个人卫浴和厕所的4人房二等舱和2人房的一等舱。一等舱和二等舱的船票则包含了第一晚的晚餐、隔天早餐、午餐和晚餐共4餐。当然也不是什么太丰盛的餐食,仅提供了简单能果腹的印尼家常料理自助餐搭配白米饭和包装饮料。

乘客们争先恐后的登船时刻。

下着阵雨的午后从码头坐上了载客渡轮,前往停靠在码头岸外的KM Kelud号邮轮登船。
在地人最真实面貌
此外,船上还有家迷你便利商店提供泡面、零食和饮料,以及可以唱卡拉OK的小咖啡厅。虽然邮轮置身在浩瀚无垠的海中央,手机无法收到信号,但船上有付费网路可以使用,所以也能顺畅无阻的上网。
虽然没有豪华邮轮的华丽舒适,但这种在地性的地方邮轮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因为大部分会坐这艘船去雅加达的,以印尼人居多,像我这样的外国游客可以说是稀有动物,在船上可以看见印尼人们最真实的生活面貌,有许多印尼人就席地而睡在走道上或楼梯边。渡轮上的甲板人们也都可以自由进出,在便利商店买杯泡面坐在无边际海景前享用,就已经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一切都是那么地刚好,以它该有的面貌呈现着。

在船上最奢侈的享受就是站在甲板上吹着无休止的海风,看着日升与日落发呆。

岁末的夕阳缓缓没入海中,正被世界爱着的我,心底满怀着感谢。
被你爱着,我是幸福
当望着2023年最后的夕阳慢慢没入海中的当儿,心底满满地感谢过去一整年努力生活着的自己。我知道此刻所拥有的这一切,也是即将过去一整年的经历,才能形塑成此刻的美好。我知道此时此刻虽然孤身一人,但我是被世界爱着的,是被你爱着的,我是幸福的。
还有20分钟我的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听闻午夜12点一到,在同一片海域的船只会同时鸣笛,不知是否是真的?
“香”见恨晚初城记

夜晚坐上叮叮车漫无目的的游车河,感受霓虹灯映照出的城市浪漫。
图/文:萧建忠 (IG:bikejourney)
香港中环街道上遇见的老建筑;奋力用手推车上斜坡工作的人们;夜晚叮叮车穿梭的街道;快消失的霓虹灯招牌;摩天大楼旁的街边摊贩;走过黄色斑马线行色匆匆的路人;菜市场摊贩红灯罩下映照的脸庞。

极致的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交汇融合,各自求存,各取所需。

旅行是件幸福的事,记得要时时保持微笑,你是否也看到了我的微笑?
人生的第一次香港行,走在街上时经常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触动,也带给了我许多惊喜,感觉四周无时无刻都有故事在发生似的……。
香港,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在那个只有香港电影和港剧绽放的年代,正是我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的开始。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探索外面世界的资讯,只能仰赖电视丶报纸和杂志。
而香港便是在当时的电视广告里,主打“买东西丶吃东西”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刻板印象的城市。
当年心底这么想着:比起城市,其实更想去探索的是有许多大自然丶比较难到达的地方。
香港,对一个渴望探索世界的人,似乎容易了些,也比不上去西藏来得雄心壮志。因此每当规划出国旅游时,香港都不会是心底名单里的首选。于是香港就成为了一个以后有时间丶有机会再去的地方。
一晃眼四十多年就过去了,冠病疫情爆发让曾经觉得近在咫尺的香港,也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存在,心底想着等解封后就该是去香港走一走的时候了。

老报摊似乎没有因为得跟上时代,而被迫做出改变。
从熟悉到格格不入
除了台湾,香港世界唯二只使用繁体字的地区,一抵达香港机场,就看到了熟悉的繁体字,甚至使用的字体和颜色都很相似,顿时让曾在台湾求学的我陪感亲切。
在香港,旅馆被称作为酒店,这次为期10天的香港行,落脚于港岛心脏地带“中环”的酒店。
中环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地区,新旧并存着殖民时期的建筑到现代摩天大楼和大型购物中心。漫步在中环充满历史感的老街区,第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里好多斜坡和楼梯,而且每个斜坡都有着自己编号,以方便政府管理维护。地小人稠的香港,让中环市区的建筑不得不往山坡上兴建,成了中环主要特色之一。
另一个深刻感受是四周环境很吵杂,尤其是交通灯号志的声音,全天候当当当当响个不停,加上路上的车子和行人,行驶和行走速度都很快,走在路上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紧张和压迫感。
初到香港,想要世界越快、心要越慢好好感受东方之珠魅力的我,一时间还无法与港人生活的快步调同步,顿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中环看见这对问路的老夫妻,心想这可能也是他们“初城记”吧。
顽强的在地生命力
终究只是个过客,所以在行色匆匆的人群里,才有漫行香港的权利,也才能一窥到那最根本的在地生命力。中环、铜锣湾丶尖沙咀丶九龙丶庙街、旺角、油麻地……从小就已烙印在脑海中的香港地名,但却没有一个真正代表他们的画面,这一次终于可以好好的捡拾属于他们各自的风景。
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因为总能在繁华的缝隙里遇见岁月的曾经,过去和现在同时存在着。
在中环摩登的银行大楼外,一个残破的旧报摊售卖着饮料零食,摊位前停房着一辆旧式的自行车,时间和空间似乎没有改变老报摊原本的样貌,卖报人依旧白衣短裤的维持着最在地、最初的模样。如此强烈的对比,极致的新和旧各自存在在同一空间互不侵犯,各取所需。
我想这就是让香港之所以如此独特的在地生命力。

看见他们默默等待的身影,仿佛也看见了自己。
为所爱等待的模样
想要感受到香港内在的独特性,绝对少不了人。在路上所遇见的陌生人们的脸上,仿佛也都自带着满溢的故事,让我经常不得不按下快门。从街市的小贩、建筑工地旁休息的工人、中环码头5号柱子下的老先生、一身印度装扮站在餐厅门外左右张望的印度人。他们分别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仿佛都在顽强地等待着同样的事,或许为着生活,为着梦想,为着所爱。
按下快门凝望着他们的脸庞的当下,似乎也映照出自己等待的模样。
日常里,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值得快乐的事,还好我们都还能顽强地等待时间经过之后,那个能让我们再次笑容满面的人出现。

中环街道上有许多斜坡和楼梯,每天的总步行数1万步是家常便饭。

香港独特的城市景观,行色匆匆的过客与画得长长的黄色斑马线。
城市乐园叮叮车
在香港旅游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驻留在马路上拍香港的微笑电车。服务了香港119年的电车,于2017年改头换面时在“泵把”加上了一抹微笑而得名。因为到站时电车会发出叮叮叮的声音,所以也被称做“叮叮车”。
叮叮车内没有冷气,窗口全天候开着通风。夏季白天天气热时搭乘得耐得住酷热的艳阳,建议大家可以在入夜以后再搭乘,不但凉爽乘客也比较少,还有机会可以坐到顶层最前排的位置,饱览无遮挡的城市光景。
擦身而过的浪漫
夜晚乘搭电车,有一种在城市里乘坐城市游乐园专车的感觉,迎着徐徐吹来的风,感受一站又一站与不同地段的香港风景擦身而过的浪漫。

劳动者汲汲营营为生活付出血汗的坚毅身影,总能吸引我的目光。

走进中环地下道前往地铁站的路上遇见意想不到的世界,仿佛是通往异次元空间的入口,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想像空间。
雾锁太平山
除了叮叮车外,同样见证了香港百年历史的还有太平山缆车。
自1888年通车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去年趁着疫情期间斥资了7.99亿港元(约4.67亿令吉)从车站到缆车设备都来了个前所未有的大翻新。
随着山顶缆车前往山顶,放眼望去今天太平山上云雾缭绕,当海拔缓缓升高,气温也逐渐降低,感受到些许凉意。约7分钟车程,便抵达了太平山山顶。
厚重的云层把山下的维多利亚港景色蒙上了一层面纱,在入夜前还风云变色,起了大雾刮起了大风,四周一片雾茫茫,无缘一睹传说中的百万夜景。虽然心底感到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这也让我有了下次再来香港的理由。

升级到第六代的山顶缆车更宽敞舒适,可同时容纳210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