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视界】新山有座彩色玻璃印度庙
阿鲁米古斯里拉惹卡利安曼兴都庙(Arulmigu Sri Rajakaliamman Temple)建于1922年,是新山最古老的印度庙。
2007年庙方耗资300万令吉,以6色玻璃为主题的概念重建该庙,2009年竣工,成为世界首座玻璃印度庙。

玻璃庙到内部使用约50万片玻璃,玻璃从泰国进口。
英国著名国际旅游指南《孤独星球》在发布的(世界的秘密奇迹)新书中,将“阿鲁米古.斯里.拉惹卡利安曼”印度庙,评选为值得探究的景点。

玻璃庙砌玻璃工作,耗时16个月完成。
建设这座金光闪闪玻璃印度庙的灵感,是来自于庙宇住持西华沙米。
他是在曼谷旅游时,被阳光反射的闪光照射到而产生灵感。
据了解,印度玻璃庙建设里,所使用的玻璃片都是从泰国进口,一共使用了约50万片玻璃片,耗时16个月铺设而成,共耗资约300万令吉,可说是世界难寻的玻璃兴都庙,同时庙宇也欢迎来自各地不同宗教,不同种族的人们前来参观。

玻璃兴都庙从天花板、柱子到墙壁,95%都镶上彩色玻璃,在灯光照映下显得璀璨夺目。
玻璃印度庙每天开放,时间由早上7时至晚上10时,成人收费10令吉,12岁以下儿童收费5令吉。
|玻璃印度庙地址|
Jalan Tun Abdul Razak 1/1,
Wadi Hana, 80300
Johor Bahru, Johor
【南视界】牌匾雕刻 老手艺的新生
一块木牌匾,承载的不只是字句,更是一段时光的痕迹。曾几何时,金漆招牌象征着信誉与荣耀,唯有信得过的老字号才敢高挂门前。然而,这门牌匾雕刻的老手艺,已渐被时代边缘化。
怡保最后一位牌匾雕刻师周学勤离世后,陈开力毅然接下了这份责任,将其老店改造成“锡米巷文创空间”,让木艺与牌匾文化在这里继续延续。他说:“在怡保旧街场,我们是最后一家做木制牌匾的,希望能把这文化传承下去。”
另一位传承人梁兴化坚持三项原则:全手工制作、不敲打木料、尽量采用环保方式。他视每一块木材为百年生命,格外尊重。

几乎已被时代遗忘的老手艺,庆幸仍有人愿意守护它。
店内不仅展示新旧匾额,还举办工作坊,吸引来自本地与海外的艺术爱好者参与创作。这门老手艺,正透过新生代的双手与坚持,在时光中悄然闪耀。

不少国外朋友登门拜访这家百年老店,
【Tin Alley锡米巷文创空间】
3, Lorong Bijeh Timah, 30000 Ipoh, Perak.
https://www.facebook.com/TinAlle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