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与留华同学会携手 隆柔霹沙办中国高教展

林国元(左起)、陈大锦及郑振贤展示所签署的合作协议书。
(新山13日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首次携手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主办“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展”,共有4个站点。
4个站点分别是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吉隆坡会展中心、怡保深斋中学以及沙巴崇正中学。
宽中至达城21日举行
董总主席陈大锦、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会长林国元以及宽柔中学董事长郑振贤今日在宽中至达城分校召开记者会公布教育展柔佛站的详情。
郑振贤指出,该分校是柔佛站的联办单位,展览将于本月21日(星期四)上午9时至下午3时在该分校黄桂岩礼堂举行,共展出41所来自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区的大学资讯。
他指出,该分校与部分中国的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提供学生便捷的升学管道。
“例如我们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推荐名额,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名校。”
他表示,宽中至达城分校明年才会有高三毕业生,根据新山校本部和古来分校于2019年至2022年的升学数据,赴华深造人数分别是164名和152名,占升学总人数的6%至8%。
他说,虽然学子们的留学计划受到冠病疫情影响,但随着疫情趋缓,以及大马与中国政府今年开放免签政策,预计会有更多毕业生选择赴华深造。

陈大锦:后疫情时代
赴华深造者将增加
董总主席陈大锦指出,受到冠病疫情的影响,近年来赴华深造人数下降,不过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相信接下来的赴华人数会增加。
他表示,在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国的赴华深造人数有所增加,根据董总的调查,有关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赴华的柔州独中毕业生于2017至2021年将近1300人,最高峰曾达到一年超过400人。
他说,“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展”可让大家掌握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学府的特色和优势,欢迎学生老师、家长和学生浏览董总升学讯息网、留华桥“中国高等教育e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特辑》获取资讯。
林国元:一带一路倡议下
中企供海外学子奖学金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会长林国元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许多领域表现非凡,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展后,中国企业也为海外学子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促使这几年大马赴华深造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
中国大学学费不高
他欢迎柔州家长和学子届时携带成绩单前往教育展柔佛站会场询问各大学入学和申请奖学金详情。
他指出,仍有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出国留学的费用高昂,其实许多中国大学的学费并不高,甚至还可申请奖学金,而留华同学会和董总也有相关贷学金可供申请。
出席记者会的包括董总学生事务局主任颜彣澔、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副会长苏耀原、宽中董事符传曙、宽中至达城分校校长郑美珍。
视频推荐 :
【独家】借镜台湾经验 董总重建信任防线

独家报道:余佩妮
董总举起制度改革之锤!
面对连串独中校园不当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董总终于打破沉默,展现坚硬的改革决心。短短10天密集举办4场网络讲座,聚焦性暴力防治、数字媒体素养及法律责任,吸引逾3000名校方和教师线上参与,足见全体系开始进入高度警觉状态。
董总也火速制定并推出《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预防机制与处理流程》,并已发送给全国60+3所独中,作为统一参照的处理指南,有系统地面对师生关系边界与性别教育问题。
这份指南不仅参考我国教育部与台湾成熟机制,更加入行为识别、修复辅导、风险预警等系统流程,象征独中教育逐渐走向“制度透明”。
董总虽无强制权力,但正以“道义权威”重新定义责任与标准,一场教育价值的重整战,已打响。
连环事件动摇独中教育根基?董总迅速出手,从讲座到机制,10天推动四场线上座谈,并发布性骚预防与处理机制指南,《性侵害处理机制》,全面参考国内和导入台湾先进模式,誓从制度根治问题,修补教育信任裂痕。
董总自4月23日至5月2日,10天内连续举办4场聆听有关性暴力、数位责任与媒体素养等课题的讲座座谈会,每场近800名来自全国独中的董事、校长、老师、管理层和独中教育工作者网上参与。
座谈会题目有“性暴力防治教育怎么教?”、“面对性暴力事件,学校应该怎么做?”、“网络世界的守门人—教师如何培育学生的数位责任与媒体素养”及“守护校园安全—法律视角与校方责任”。
参考台湾指南
董总随之亦快速推出《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预防机制与处理流程》,作为各独中应对类似事件的参考指南。
董总执行长梁胜义向《南洋商报》指出,董总是参考我国教育部于2023年推出的《教育机构性骚扰行为管理指南》(Garis Panduan Pengurusan Salah Laku Seksual Di Institusi Pendidikan)和台湾的《台湾学校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通报处理程序参考流程图》,最终制定属于马来西亚独中的特别指南。
“大马教育部的指南刚推出仅两年,因此,董总决定也参考已引用多年及已非常成熟完善的台湾指南。”
他说,台湾一向推动性别平等教育,数十年来累积丰富经验;台湾也是亚洲唯一合法同性婚姻的地区,平等性别比较前卫和进步。
“相比大马社会,基于我国国情和宗教禁忌原因,一向对性教育比较表面推动,不够深入。”
我国目前有60+3所独中,60所是1961年教育法令下产生的华文独立中学,另外3所是1996年后成立的独中,即关丹独中、宽柔古来分校和至达城分校。

梁胜义
构建校园安全网
流程细化透明
最新的独中《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预防机制与处理流程》分为两部分,即“青少年行为预防支持机制”和“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处理流程”。
青少年行为预防支持机制(涵盖各项支机制)
1. 潜在风险行为识别与通报机制
教职员应受训识别各项高风险行为,包括言语中出现性别歧视、挑衅性言语、模仿影视或网络中性行为/暴力行为、对他人身体界限模糊或反复触碰、网络交友异常、过度沉迷情色内容等。
如果教职员发现类似行为,应通报辅导处进行行为观察,并适时安排心理辅导或行为改善计划。
2. 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提升机制
校方应每年安排性别平权、师生界限、校园伦理等专题培训。
教师应理解现代青少年所面对的网络风险、性别议题、家庭结构变动与心理压力;并对通报行为不当的教师,应安排教育性重训、心理沟通与修复对话,避免污名化与对立。
3. 高风险学生成长支持机制
建议校方辅导处应家庭功能不全学生,包括有创伤经历、霸凌受害或施暴者、转学生、孤立学生等,设立“关怀学生名单”制度。同时每学期检视其校园生活状况,并与家长或社福单位合作,推动情感陪伴与社会融入。
4. 青少年性教育与人际界限课程需制度化
校方应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性别平等教育课程,涵盖身体自主权、界限意识、尊重与同意、情感关系、性诱骗识别与求助机制、网络性暴力、裸照勒索案例分析,并鼓励以年级为单位设计“模拟互动演练”,强化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与判断力。
5. 校外诱因与社会陷阱
教育与外部单位合作如警方或非政府组织等,举办网络安全、就职权益、防性诱骗等讲座;同时建立青少年线上风险评估工具,引导学生辨识危险行为模式与潜在陷阱。
6. 青少年加害行为的辅导与修复机制
可对于确认为加害者之在籍学生,在纪律处分之外,视情节设立辅导路径,如行为反省书写与面谈、心理咨商辅导及在受害人同意下修复式对话。
7. 持续评估与改善
校方可与法律辅导机构合作,安排青少年了解性别平权与法律责任;建议学校每年汇整高风险行为通报件数、 成功辅导学生比例、教职员性别与青少年行为识别培训次数 ,并据此检讨本机制执行效果,纳入年度辅导与安全教育计划。
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处理流程
仔细列出发现与通报或渠道、调查、审议处分、申诉机制、提供支持、结案、记录与检讨等流程建议。
全国独中《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预防机制与处理流程》
第一部分
《青少年行为预防支持机制》
1. 潜在风险行为识别与通报机制
2. 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提升机制
3. 高风险学生成长支持机制
4. 青少年性教育与人际界限课程制度化
5. 校外诱因与社会陷阱教育
6. 青少年加害行为的辅导与修复机制
7. 持续评估与改善
第二部分
《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处理流程》
1. 发现与通报/渠道
2. 初步调查
3. 审议处分
4. 申诉机制
5. 提供支持
6. 结案、记录与检讨
拟推教师聘任指南
董总内部消息说,董总正在探讨制定“独中聘请教职人员指南”,但基于董总没有公权力,指南仅可作为全国独中的参考。
“教育部是根据法令行事,全国教师公务员都需遵守,有公权力才可有效落实、贯彻和实行;但董总是没有权力强制要求所有独中遵从的。”
华教界热议,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独中不当事件,认为身为独中领头羊的董总应率先制定一套聘请独中教师的指南,供全国独中参考。
根据董总内部消息向《南洋商报》透露,董总确实在最近讨论有关制定独中聘请师职人员的相关指南。
不随意聘用老师
“同时,全国有6000余名独中校长及教师,平均每年有150名独中教师参与新手教师培训班,几乎每人都曾参加董总举办的新手教师培训班。”
他说,课程内容包括性别平等教育、教师伦理,让新手老师知道师生界线;董总也会承担一些小型独中的师职人员出席培训班的费用,确保他们也可参与培训。
“与此同时,虽然各自为政,但很多独中并不随便聘请老师,大多独中都有本身完善和严谨的聘请教师守则,并非没有统一指南或聘请老师制度就不好。”
他以教育部为例,政府有统一和全面的聘请师资制度,包括笔试、面试、身体和心理检查等,但政府各源流学校同样会发生性骚扰或不雅事件。
促设长期教师监督机制
董总建议,独中应设定校内管理机制,定期监督教职人员的机制,评估老师的行为是否有异及的师生边界意识等。
董总内部消息说,独中校方聘请老师的当下,是很难预测该名老师日后的转变;进来就任职时正常,执教后难保人是否会改变。
“即使董总制定指南,指南只是第一关,但无法杜绝有问题的老师,因此,校方应有长期监督机制,定期了解每名老师的身心状态。”
他也说,针对在校园内发生的性暴力或性騒扰的指南也需与时并进,包括网络世界的介入更大蔓延,董总需整合各角度制定相关指南。
学生需教化 成人须担责
董总在指南前言指出,学生仍属青少年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责任承担能力与成年人存在显着差异,因此,在处理青少年涉嫌此类事件时,应更侧重教育引导与行为矫正,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反之,成年人理应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
董总希望两套机制能够相辅相成,通过规范化流程和预防机制的有效落实与持续完善,使校方能够以更专业、更妥善的方式处理此类事件,共同为学校构筑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若学生犯错,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恰当的处置,更应协助其认识错误、深刻反思,并提供改正与成长的机会,从而从根源上纠正其观念与行为,避免重蹈覆辙。 ”
重视防范与引导
董总认为,面对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仅依据事后处理流程,难以周全。因此,在设立投报与处理流程的同时,更应重视前端的防范与引导。
“董总为此制定了《青少年行为预防支持机制》与《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处理流程》,作为独中的指引与参考。”
指南说,《青少年行为预防支持机制》应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内容包括对潜在风险行为的识别与界定,以及课程与培训制度化的建议等,旨在提升教职员与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处理 流程》则是协助各校建立一套清晰高效的通报与应对机制,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并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