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亚亦君令补选】国阵虽略占上风 分析:印裔群体或改变选情

(八打灵再也26日讯)尽管国阵在亚亦君令州席补选投票中或略占上风,但政治分析员认为,在外地工作的年轻选民及不满印裔选民的投票率,可能会改变选情。

理大政治社会学讲师西瓦姆鲁根教授认为,国阵是受益于担任4届国大党打巴国会议员沙拉瓦南的人气,以及已故州议员希山沙鲁所留下的政治基础。

他指出,然而,一些关键的族群及政治因素仍可能左右选举结果。

“从沙拉瓦南积极拉票的情况来看,很多印裔选民仍会支持国阵,但也有人可能选择不投票,或是把票投给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白华敏以示抗议。”

亚亦君令州席共有3万1940名选民,当中马来人占55.97%,华人占22.9% ,印裔占14.38%,原住民占7.5%。

西瓦姆鲁根指出,有46% 的18至39岁选民在城市地区工作,属于“外地选民”,他们是否会回乡投票仍是未知数。

他告诉“自由今日大马”:“这个比例相当高,真正有多少人会回来投票,仍是个问号。”

他提到,尽管2022年全国大选的投票率为74% ,但补选的投票率通常会较低。

在上届大选,原任议员希山沙鲁丁代表国阵竞逐此议席,以2213张多数票在五角战中突出重围,而这里自1986年起一直是巫统的堡垒。

国阵这次派出54岁的国阵候选人莫哈末尤斯里上阵。他是巫统打巴区部秘书,曾是一名教师;他在依祖丁沙中学毕业,后取得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回教教育博士学位。

投票率为主要问题

国大党上议员西华拉惹认为,投票率会是一个主要问题。

他指出,若仅靠沙拉瓦南的人气和希山沙鲁的政治遗产,并不能确保胜选。

“前州议员表现良好,沙拉瓦南也积极在兴都庙课题和社区议题上发声,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投票率。”

他说,国盟在亚亦君令的竞选活动未能有效吸引选民,因为国盟提出的课题,与当地的情况不太相关。

西瓦姆鲁根说,国盟候选人阿都慕海敏以关闭非法养猪场为主要竞选议题,可能疏远非马来选民。

养猪场课题成国盟焦点

养猪场课题已成为国盟的竞选焦点之一,尤其在这个以马来人为主的选区,引发污染担忧。

伊斯兰党声称美罗河(Sungai Bidor)受到养猪场污染,但霹雳州政府则指所有85个养猪场都有执照,并否认存在大范围的非法活动。

西瓦姆鲁根指出,国盟主要是为了争取马来选票,但他们的竞选策略反而可能将非马来选民推向国阵或社会主义党。

他说,伊党或许希望吸引不满国阵与行动党合作的国阵支持者投下抗议票,但这个因素对选情的整体影响料不会太大。

此外,由于有国大党及沙拉瓦南的支持,外界普遍认为国阵将在亚逸近宁胜出,但马来西亚民权共识党(URIMAI)主席拉马沙米认为,抗议票或将流向社会主义党。

“整体来说,印裔社群感到失望。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内阁没有任何一位印裔部长,加上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兴都庙事件,更是触动印裔的敏感神经。”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天气好 选民有序投票

【滚动报道】亚亦君令补选投票日

 

 
 

 

反应

 

政治

关丹马华带头离开国阵? 郑联科:会议仅讨论未来方向

(吉隆坡25日讯)针对有报道指马华关丹区会将打头阵推动马华退出团结政府,该区会主席拿督斯里郑联科今日否认,并表示有关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

郑联科也是马华前副总会长,他发文告证实马华彭亨州联委会已于本月16日,在关丹区会召开会议,但是坚决否认,关丹区会将在来临的区会代表大会中辩论及通过离开国阵的提案。

他说,作为会议的东家,他人在现场,全程参与会议,他必须慎重澄清,该区会并没有带头推动离开国阵的议案。

他提到,在本月16日马华彭亨州联委会会议上,会议中确实有谈及马华未来的方向应该怎样走下去,引起各区会主席及州委热烈参与讨论。

“我本人也参与发言,与众州委分析分享一般意见。”

他说,马华总秘书兼彭亨州主席拿督张盛闻当时告诉众与会理事,可以言无不尽,知无不言,尽情发挥,提出任何路线图,如果地方上出现特别的情况,也应该坦诚说出来。

“为了进一步深化民主精神,授权更多基层同志发表意见,经过这次会议之后,各区会可以在6月间的区会大会再度针对党的方向提出及辩论任何提案。”

他进一步表示,在众人展开意见交流的过程中,初步衍生4个选项,即:留守国阵、离开国阵、单飞上阵或与他党组成阵线。

“事实上,主席张盛闻不断提醒众州委,虽然在团结政府受尽委屈和打压,马华仍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收集基础意见,根本没有锁死任何选项。”

因此,郑联科强调,有关引述消息来源,直指关丹区会带头推动马华出走国阵的传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

今日,有媒体报道指彭亨州马华上周在关丹召开会议并一致议决,将在下个月的马华全国区会代表大会中,交由各区会代表投票是否要退出团结政府。

报道称,这项议案是率先由马华关丹区会提出,但并非每个区会的意见一致,一些区会表示反对,惟最终议决交由各区会代表决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