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跌出新闻自由度排行榜前10?

德国(取自Pexels)
(柏林3日讯)在无国界记者组织最新发布的新闻自由度排行榜上,德国名列第11位,跌出前十名,属于“满意”之列,而非“优良”。共有7个国家跻身优良之列,依次为挪威、爱沙尼亚、荷兰、瑞典、芬兰、丹麦和爱尔兰。
总部设于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RSF)5月2日发布新闻自由度排行榜。德国从去年的第10名下滑至第11名。无国界记者组织称,做出这一评估的原因之一是德国媒体从业人员受到日益增长的敌视,尤其是右翼极端分子的攻击。
经无国界记者组织核实的去年德国发生的袭击媒体工作者的事件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无国界记者组织共记录并调查了89起针对媒体工作者的袭击事件(2023年:41起)。其中75起涉及踢人、推搡或投掷物体等。仅在柏林的中东示威活动中就发生了38起针对媒体工作者的暴力事件。另外21起袭击来自阴谋论者和右翼极端分子。
报道中东冲突面临困境
无国界记者组织指出,德国记者在报道中东冲突时也面临困难。特别是在2023年10月7日之后,巴勒斯坦消息来源、大赦国际、人权观察等人权组织以及联合国的声明受到了根本性的质疑,而以色列军方的声明则不然。许多记者还表示担心被在其他媒体以及社交媒体上曝光。
在新的新闻自由度排行榜上,以色列本身的排名下降了11位,降至第112 位。无国界记者组织称,“在加沙,以色列军队摧毁了新闻编辑室,杀害了近200名记者,并对加沙地带实施了长达18个多月的全面封锁”。
无国界记者组织敦促德国,必须始终如一地执行《欧洲媒体自由法》(EMFA)和《数字服务法》(DSA)等欧盟法规,确保媒体多元化和独立性。
无国界记者组织还指出,德国红绿灯政府联盟协议中的几项立法提案并未得到实施,其中包括无国界记者组织所倡导的一些提案,如为新闻界提供财政支持以抵御多样性的持续下降,对非营利新闻业的税收认可,以及计划中的反数字暴力法。与此同时,加强电信监控等立法提案也遭到失败。
德国记者联盟呼吁保护记者
在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即将到来之际,许多组织和协会呼吁更好地保护媒体工作者。德国记者联盟(DJU)认为媒体行业的雇主和政界对此负有责任。该联盟主席之一拉尔斯·汉森(Lars Hansen)本周五(5月2日)表示:“新闻自由取决于那些每天以巨大的奉献将其变为现实并捍卫它的人。”他表示, “在媒体经济面临临界点的时代,保护记者就是推动民主。”
德国记者协会(DJV)主席米卡·博伊斯特(Mika Beuster)表示:“新闻自由是一项必须予以捍卫的宝贵财产——不仅在德国,而且在全世界。”他表示,尤其从美国的情况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错误方向上可以发展多快。 “这应该让我们警醒!”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菲律宾与德国签署防务协议 扩大双边合作

特奥多罗(右)和皮斯托里乌斯星期三在柏林,签署防务合作协议。(菲律宾国防部脸书)
(柏林16日讯)南中国海局势紧张之际,菲律宾接连与多个国家建立安全合作关系,包括最近与德国签署防务合作协议,扩大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
菲律宾国防部15日发声明说,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和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14日在柏林签署防务合作协议,推动两国双边国防伙伴关系。
这项协议旨在扩大两国的国防和军事机构在网络安全、国防装备和后勤,以及联合国维和等领域的合作。两国也将召开第三次菲律宾—德国安全与防务参谋会谈,以规划明年拟议开展的联合防务活动。
菲律宾国防部也说,特奥多罗此次访问柏林是为了出席联合国维和部长级会议,以及重申马尼拉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及维和部队派遣国,对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的承诺。
菲律宾目前正在竞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特奥多罗在会议上表达了菲律宾愿意在解决全球安全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上台后,马尼拉持续拓展政治、防务与安全方面的合作伙伴网络,以期在与中国围绕有争议的南中国海问题上巩固自身立场。
菲律宾此前已和美国、日本及澳洲签署防务协议,并于上个月与纽西兰签署军事协议,允许对方军队在彼此领土互访部署,深化防务合作。菲律宾也预计近期内与加拿大签署类似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