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第2届《金环奖》爆冷
《亲密不亲密》横扫4大奖

(吉隆坡4日讯)第2届《金环奖》大爆冷,未入围5强名单的俄罗斯电影《亲密不亲密》(Tesnota)在颁奖典礼上横扫“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晋导演”及“最佳男配角”4大殊荣,成为全场大赢家;而姿态大勇获最多提名的大马电影《分贝人生》则意外落马成“失意人生”,仅斩获“观众票选奖”!

换上全黑美人鱼晚装的李心洁丝毫不像两子之母。她负责颁发“最佳女主角”,但《亲密不亲密》团队因签证问题无法出席,由大会顾问拿督纳兹夫丁(Mohd Nazifuddin Najib)代为领奖。

本届颁奖礼竞争激烈的有“最佳女主角”,包括《分贝人生》的张艾嘉、《阿奇洛》的刘倩妏、《嘉年华》的文淇、《一封给总统的信》的阿富汗女星丽拉亚兰(Leena Alam)和《玻璃庭院》的文瑾英,结果杀出“程咬金”,成为《亲密不亲密》女主角达雅祖妮(Darya Zhovner)囊中物。



同样难分高低的“最佳电影”5强,计有阿富汗电影《一封给总统的信·A Letter To The President》、《嘉年华》、伊朗电影《封锁》、新加坡的《亲爱的大笨象·Pop Aye》及台湾的《大佛普拉斯》,又被“凭空降落”的《亲密不亲密》以黑马之姿拿下评审团争论最激烈的奖项之一。

《嘉年华》的周美君(右)赢得“最佳女配角”,该片导演兼编剧文晏也获得“最佳编剧”奖。

评审过程争议激烈

《亲密不亲密》成功以黑马之势夺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电影”二项大奖,大会发言人表示这2个奖项确实是评审团争论最激烈的奖项,最后才决定颁给《亲密不亲密》。

《分贝人生》、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和伊朗电影《封锁》(Blockage)的竞争,最终由《封锁》男主角汉密巴搭(Hamed Behdad)夺下影帝,《大佛普拉斯》更无奈入围6项,铩羽而归!

本届评审团之一的台湾制作人李烈稍早前在红地毯上也直言,评审团在评审过程争议非常激烈,“我们讨论了很久,一天下来已经精疲力尽。”



《封锁》男主角汉密巴搭成为《金环奖》新任影帝。
任达华颁发“终身成就奖”予许鞍华,70岁的许鞍华笑言得奖后不会停止拍戏。

陈胜吉失落新晋导演

颁奖礼当天恰巧是《分贝人生》男主角陈泽耀的生日,再次落空的他坦言:“看过入围名单就觉得自己得奖几率不高,所以不会太失望”,却获得“观众票选奖”的结果感到“很惊喜”,并表示“未有机会观赏《封锁》一片”。

再次缘悭“最佳新晋导演”的《分贝人生》导演陈胜吉,此次是败给超级黑马《亲密不亲密》导演坎特密巴拉格(Kantemir Balagov)。他坦然回应:“太多次没拿奖已经习惯了。

李幸倪为大家献唱电影歌曲。
赖淞凤担任表演嘉宾。

 

 
 

 

反应

 

优生活

李心洁:两个妈妈的爱 “让灵魂,在爱绽放”

报道|黄佩娟

图|受访者提供

当母爱展现……(中)

拥有“两位”妈妈同时身为人母的李心洁,从懵懂入行、坚持转型、成为母亲与修行者,再到创办慈善基金陪伴弱势孩子,成为了“大众妈妈”,李心洁始终以赤子之心走在自己的节奏里。她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与步调,而她选择聆听内在的声音,去爱、去陪伴、去行动。这不仅是一位演员的成长故事,更是一位女性在爱与自由中,勇敢成为自己的生命告白。 

从马来西亚亚罗士打的小镇启程,一路走向台北璀璨的演艺舞台,李心洁的旅程始于一份纯粹而炽热的热爱。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很喜欢表演,长大后也想站在舞台上。但那时从没想过会成为艺人,演艺圈对我来说是个遥远又陌生的世界。”

家人一直默默支持她的表演梦,直到她申请大学、选择舞台表演为志向时,局势开始动摇。“那是一条大家都不熟悉的路,对家人来说太不实际了。”

那年家人帮她申请赴美念书,为她选了最稳妥的会计系,却没料到她早已暗自打定主意,无论去哪里,都不会放弃表演。

这不是叛逆,而是一种对自我的深刻诚实。

“我只是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为此坚持。”

做就要做得开心

她记得人生第一次站上舞台表演,是在小学的表演舞台。台下笑声回荡,她则在台上尽情投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这就是我想一直做的事。”

那份从观众反应中感受到的喜悦,单纯直接,至今仍烙印心底。

即使后来踏入演艺圈,表演不再只是快乐与梦想,也混杂现实与挑战,她依然坚守初心──做就要做得开心,不能违背自己。

“每当面对新的挑战,恐惧一定会有,但我还是会去试。因为如果不试,又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她笑着说,自己其实是个热爱冒险的人,总愿意学习、拥抱变化。

人生的路从不是预先写好的剧本。她明白,每一个选择都得自己负责,也因此走得更加笃定:“既然是自己选的路,就要勇敢承担后果。不抱怨、不推托,因为人生是自己的。”

“第二个妈妈”命运转弯

那年,李心洁的人生正站在转弯口,遇见了她口中的“第二个妈妈”——“张姐”张艾嘉。在张姐的推荐下,她签约滚石唱片,正式踏入演艺圈,展开了一段她从未预想的梦想旅程。

“如果不是张姐,我可能不会进入这个圈子。”那时的她,还未满20岁,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尝到孤独,也第一次感受到自由的快乐。

“我一直期待能长大离开家去闯荡,当那一天来临时,我是真的很开心。”

她的首张专辑《同一个星空下》反应平平,却没有让她气馁。她将挫折视为学习机会,之后《Bye Bye童年》和《裙摆摇摇》逐渐累积人气,也迎来触碰电影的机会。

她说:“我一直都在等一个可以演戏的机会。”直到拍摄《爱你爱我》,她深深爱上了表演,决定放下歌手身分,专心成为演员。

“那时很多人不看好,说电影圈不景气,觉得我傻。但我就是那种越反对越想证明的人。”她笑说,虽然理性,却承认自己身上藏着一点“叛逆的基因”。

“我不是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因为我想把一件事做好。别人越不看好,我越要努力。”她从不以名利作为选择的考量。

“我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只做自己热爱的事。当你打从心底爱一件事,那股力量会一直推着你往前走。”

父母给予爱和信任

《见鬼》让她成为第一位同时获得金马奖、金像奖与金紫荆奖影后的演员,也让外界开始真正认可她的表演实力。她的信念也因此更加坚定──忠于自己,从不出错:“你如果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会相信你呢?”

她的自信,来自父母从小给予的爱与信任。

“我们之所以能对自己有信心,是因为妈妈一直相信我们……是她让我们可以如此笃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与决定)。”

这份源自家庭的信任,成了她至今仍能无畏前行的最大底气。

爱,是最深的底气

谈起家人,李心洁语气瞬间柔软下来。她心疼妈妈那一代女性,因早婚而失去追梦机会,因此特别鼓励孩子勇敢追梦。

“妈妈从不干涉我们的选择,她躲在角落支持我们、照顾我们,是最强大的后盾。”

她眼泛泪光地说:“我可以这么爱我的孩子、弟弟、全家,是因为妈妈给了我这么多的爱。”

她记得,小时候某次要上台扮演天使,妈妈下班赶回家,熬夜为她缝制裙子与翅膀;内向的爸爸则常鼓励她:“我错过了很多机会,你要勇敢表现自己。”这些细节,让她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有能力去爱。

爱与血缘无关

这份爱,在她27岁遇见女儿时,悄然发芽。

“那时我很想好好爱这个孩子,如果我可以给她一份母爱,为什么不呢?我真的很难对一个孩子说不。”尽管当时未婚,她毫不退缩,立即学习如何当妈妈。

后来她要带着女儿回来大马生活,妈妈只说了一句:“你就带她回来吧!”父母第一次见到这位毫无血缘的孙女,却毫无分别心地爱她,真诚而自然。那一刻,她深深体会到:原来爱,真的不需要条件。

如今,她也用相同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给予自由、信任与陪伴。“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学会爱大自然,爱这个世界。”

教导女儿忠于自己

她从不设限孩子的学业发展,更重视快乐与人格教育。像女儿远赴英国深造,毕业后选择在特殊学校任教,她完全不干涉、不设框。

“她的人生是她的,我不查她功课,只希望她先学会做个好人。”她记得小时候女儿曾在“我的志愿”里写下想当面包师,却被老师否定。她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你只要忠于自己,开心做自己就好。”多年后,女儿仍牢记这句话。

灵魂自由,人生无畏

正是这份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让李心洁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也让她坚信:“我是我生命的主人。”每一个选择,她都愿意承担后果。

“我不会为别人而活。你得对自己的人生诚实。 ”

她从不后悔每一个选择。

“在做决定前,我会问自己:你可以吗?你能接受吗?如果可以,那就去做吧。既然选择了,就不要逃避。 ”

“只要我清楚自己的能力,愿意承担过程与后果,便无所惧。人生能有几次,能够毫无保留地去爱、去做、去冒险呢? ”

她始终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或名声,而是能否诚实地活出自己。

“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要记得,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回到自己,回到当下,去感受爱,也去成为爱。”

所有关系都是修行路

成为母亲与妻子之后,婚姻也曾经历挑战。但她相信,一段好的关系,无论友情、爱情或亲情,都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所有的关系都是修行之路,关系不一定完美,但可以圆满。”这些年,她透过禅修更认识自己,学会与过去和解,活在当下,放下对未来的恐惧。

“如果只有当下,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

她说,修行让她明白,不必追寻所有的答案,只需静下来倾听自己。

“当发生不好的事,你学会接受它、面对它、放下它,这就是自在。”

每天早晚静坐一小时、每年至少闭关一次,这是她稳定内在的方式。这份平静也延伸至教养风格。

“我想让孩子知道,我很爱他们,也相信他们,愿意给他们时间去发现自己。”

她笑说,带孩子去海边从不带玩具,就让孩子们在沙滩上捉螃蟹一整天。“我不给任何计划,就让孩子活在当下,回归大自然,自由发挥! ”

成为“”大众妈妈“”的爱

李心洁用爱与自由,陪伴孩子前行,也让自己成为一份温柔的力量。从心出发的她,更将这份自由与信念带进公益。

2007年,她与杨采妮、许茹芸、梁咏琪共同创办“小黄花慈善基金”,初心单纯,只是想为孩子们多做一点什么。

“那时我们常参与国际机构的公益活动,但也想回到自己成长的土地,做一些真正贴近社区的事。 ”

回到大马后,透由朋友口中惊觉,许多边缘孩子仍活在资源不足的环境里,于是开始推动在地服务,从解决饥饿开始,延伸至心灵陪伴与情绪教育的培力。

多年来,小黄花在大马已成立两所中心,不只是资源的输送者,更成为孩子情感的依靠。透过这些有意义的行动,让她有机会看见社会的多元样貌。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成长了。我愿意打开自己,走出艺人的舒适圈。”

她说,就如她从幕前走向幕后创作,是为了不被单一角色限制──“灵魂应该是自由的,身分只是外在。”

善用艺人影响力行善

水瓶座的她自喻如水:“我像水一样,进入什么容器就成为什么形状。做人也一样,需要弹性与流动。”

她不欲被艺人身分定义,却愿意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善用影响力。

“我愿意放下光环,真诚去做这些事。因为最后你会发现,我们只是普通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也让我们更有责任推动社会向善。”

她坦言,公益之路并不容易,但始终怀抱信念:“只要你的初心是善的,事情就不会往坏的方向走。利益应该有情,而非利己。如果你单纯地去做,它自然会朝好的方向前行。”

做一个自由而温柔的人

从乡间走进城市,从少女蜕变为母亲,李心洁用半生光阴诠释了一种不慌不忙、忠于本心的生活哲学。她不追名利、不盲目迎合,始终选择聆听内在的声音,用一份稳定的爱,去对待自己,也对待世界。

这些年,无论是哪个角色,她没有停止前行,但脚步始终柔软,没有迷失自己。她选择自由,也选择承担;她拥抱不完美,也学会放下。

她说“我是我生命的主人”这句话,不只是宣告,更是一种温柔的承诺——对生命、对爱、对那一颗永远愿意相信的心。

在爱里,她找到根;在静默里,她找到方向。或许这就是李心洁的魅力──安静而坚定,自由却不漂浮。走过繁华,也走入日常,她依然用自己的节奏,温柔活着。

明日预告: 张爵西:活出温柔节奏

"成为母亲,是张爵西生命中最深刻也是最柔软的一场重大变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