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世界》停播 中国央媒批:武侠岂能如此儿戏

《金庸武侠世界》(取自微博)
(北京20日讯)改编自金庸经典武侠小说的剧集《金庸武侠世界》于6月17日开播后突然宣布停播,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和讨论。这部剧本来承载了许多武侠迷的期待,然而,其改编手法和创作态度却未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反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批评和不满。
《金庸武侠世界》这个剧名显得雄心勃勃,意图建构一个宏大的武侠宇宙。然而,观众很快发现,这所谓的“世界”实际上仅聚焦于《射射雕英雄传》。不仅命名与内容严重脱节,更缺乏丰富的角色群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改编剧往往需要在忠实原著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但《金庸武侠世界》却选择了极端的删减与跳跃。原著中精心编织的人物关系和情节铺垫被压缩至极限,导致新观众难以理解人物动机,而老读者则感到愤怒,因为原著的精髓被轻率地舍弃。
金庸笔下的角色各具特色,对白富含深意,但在《金庸武侠世界》剧中却变得单调和幼稚。人物乏味缺乏灵魂,对话被简化到近乎侮辱观众智商的程度。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失去了原著的魅力,也暴露出制作团队对金庸作品的浅薄理解。
7月6日,《金庸武侠世界》电视剧在播出第30集时宣布《铁血丹心》高燃收官,感谢诸位豪杰的一路支持与陪伴。这种撤档停播的做法在电视剧领域中尚属首次。
本剧原定共有60集,分为五大单元,分别是《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南帝北骄》、《华山论剑》和《九阴真经》。然而仅播出第一个单元《铁血丹心》后,官方便宣告结束,令观众十分困惑。面对观众的质疑和追问,官方并未给予任何回应。
对于此事,中国央媒《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发文批评:如果剧方只想肤浅地靠IP博取流量,没有展现出真正有价值的“侠义江湖”,更不讲“武德”肆意撤档,终将被观众抛弃。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金庸百年诞辰 中国掀怀念潮

金庸迷10日凌晨前往襄阳古城墙,用蜡烛摆出“侠之大者”与“100”的造型,以此纪念金庸百年诞辰。
(北京11日讯)3月10月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百年诞辰,相关话题近日登上中国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感慨,“金庸之后再无江湖”。
金庸的故乡浙江海宁正举行“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展出800多件展品包括《笑傲江湖》及《天龙八部》的珍贵手稿
据港媒《星岛日报》报道,在湖北襄阳有金庸迷自发前往这座多次出现在金庸小说中的古城,用烛火点亮襄阳城纪念金庸。
综合澎湃新闻和中新社报道,金庸迷星期天凌晨前往襄阳古城墙,用蜡烛摆出“侠之大者”与“100”的造型,以此纪念金庸百年诞辰。据统计,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有260多次提到郭靖和黄蓉坚守襄阳城的故事,令襄阳声名远播。
此外,云南大理州则召开座谈会追忆金庸游历大理期间的故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纷纷发文讲述与金庸的渊源。
金庸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澎湃新闻”引述调查报告指出,即使1995至2000年后出生的“Z时代”错过了金庸作品的鼎盛期,但仍有80%至90%的人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或看过相关影视剧。
大批网友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发起纪念活动,多位网友表示,“金庸先生塑造的武侠世界,是国人最早的元宇宙”;“最喜欢笑傲江湖-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我们的童年,致敬金庸百年”。
原名查良镛的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他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也是著名报人、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