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减碳爱地球 富国资源掠夺的招数?
综合整理|郑美励 图|互联网
有没有发现,很多企业响应爱地球的行动之一就是努力种树造林?这真的对减碳有帮助吗?还是在帮倒忙?
一直以来,“种树抵销碳排放量”被全球许多政府、企业看作对抗地球暖化的解决方案,“10亿棵树运动”、“1兆树计划”、“Trees for Janes”、Plant for the Planet、非洲“绿色长城”等……全球各地大大小小的植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都在鼓励种树造林爱地球。
种树,当然有助于绿化和维护环境,但种什么?种几个树种?怎么种?种在哪里?种多久?动机是什么?……这些都会影响种木造林爱地球的效果。

人类种树犯5大错误:
■如果大规模种植单一树种人工林,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缺乏土地:以1兆树计划为例,要种1兆棵树大约需要12亿公顷土地,即全球土地的十分之一。去除贫瘠的冰面和岩石地带以及约四分之一农业用地,根本没有足够空间可实现1兆棵树的大计。除此之外,种树计划涉及改变土地用途,例如把农地改成人工林,可能影响粮食产量,同时在原本没有森林覆盖的地方种树,失败率可能很高
■动机不纯:伦敦大学学院全球变迁科学教授西蒙路易斯教授2019年的研究发现,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起的波昂挑战——承诺在全球恢复的林地,其中近一半用途是商业种植,种树是为了供应木材。
《巴黎协定》下包括英国、爱尔兰的许多计划,要种植的也是木材。
富国资源掠夺
去年11月,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能源宣布将在刚果共和国种满4万个足球场大小的金合欢树,这种外来树生长快速、擅于固碳。但石油巨头没说的是,他们在20年后,就把树砍来做成木材出售,当树死去,它宣称的每年捕捉50万吨碳的效益就将消失。而且,因减碳之名掀起的全球种树运动,有时也被视为一种富国对穷国的资源掠夺、生态破坏。
■种完树后没有监测跟进:近期一项研究发现,亚洲地区170个重新造林项目中,有近半项目的树木在5年内死亡,也许有些是气候因素,但也不乏是因为树没有得到适当的照片,很多计划都没有规划监控树苗的方法或时间表。
截至2020年过去30年,全球的种树相关组织,从少于10个暴增到近200个,这代表越来越多人在种树——但只有18%的组织声称,有持续监测及维护树木的生长环境;仅5%组织有测量树木的存活率。
■没有考虑当地需求:一些研究发现种树时没有考虑当地需求,种不适合的树种,特别是非原生树种或种错地点,不仅扰乱生态也会损害既有的社会、经济利益。
牺牲逾80%树苗
例如,菲律宾政府2011到2019年执行国家绿化计划,目标是种满150万个足球场大小的树,但其中80%红树林树苗全死光。原因是菲律宾政府想抢快、抢方便,选择最好取得的红树林树苗,却忽略它们只适合在泥泞小溪生长,还把红树林种在沙质沿海地区,导致徒劳无功。

正确的种树爱地球方法?
1—— 复育遭受破坏的原始森林、守护自然森林。原始森林是众多受威胁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也是缓解气候变迁的必争之地,因为原始森林的碳存量比非原始森林高得多。健康的林地不仅能提供干净的水与空气,还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淹水、也是原住民赖以维生的故乡。停止破坏、保护原始森林、湿地,比破坏后再复育更好。
2—— 种树不必从零开始,世界大多数生态系统都在土壤中留有种子,自然再生可比植树更便宜、更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恢复方式是与自然力量合作。
3—— 在对的地点种对的树。树木平均需要20至30年才能开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树苗在生长初期十分脆弱,容易受干旱、洪水与病虫害的摧残。在一个地方种不适合的树木,树难以茁壮,更会破坏当地生态系。
4—— 社会参与非常重要。森林和地景恢复与其说是技术解决方案,更像是社会转型运动。这种转变是艰苦的工作,需要耐心。只是种下几棵树苗并祈祷获得最佳效果并不难,但是整个地景要完全修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程。让当地居民成为计划的一分子,了解气候变迁,学习照护森林与管理林地是成功的关键。
5—— 委托给负责任的植树组织,透明化进行并要求植树组织提供监测数据。
简而言之,比起种植人工林,许多专家都推出,更好的方式是让树继续健康生长、复育天然林,“让树生长,而非种树”(Grow a Tree, Not Plant It),大自然就能做它最擅长的工作!

安华在国会种第1亿棵树 国内森林覆盖占54.58%

安华(中)在妻子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陪同下,种植马来西亚国树印茄树(Intsia palembanica)。
(吉隆坡10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今日在国会草药园种下第1亿棵树,象征着2021至2025年种植1亿棵树运动的里程碑。
安华在妻子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陪同下,种植马来西亚国树印茄树(Intsia palembanica),这是种树运动所种植的树种之一。
出席者包括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以及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阿都。
天然资源部文告指出,随着首相完成这项仪式,这标志着2021至2025年种植1亿棵树运动所推动的马来西亚绿化计划目标已提前实现。
文告说,这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致力保护环境的国家地位,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
“截至目前,马来西亚成功实现1800万公顷的森林覆盖,占国土总面积的54.58%,符合我国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的承诺,即确保至少50%的国土面积被森林和绿化地区覆盖。”
根据马来西亚半岛森林局,预计到2025年,将恢复2万至8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具体取决于种植距离。
种植1亿棵树运动是政府在昌明大马框架内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承诺,旨在为更加绿色的未来作出贡献,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项运动于2021年1月5日启动,与半岛森林局、半岛各州森林局、砂拉越森林局、沙巴森林局、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FRIM)和马来西亚绿色基金会(YHM)等机构开展策略合作。
此外,马来西亚绿化展览也从昨日至明日,在国会下议院大厅举行,参展单位包括天然资源部、半岛森林局、砂拉越森林局、沙巴森林局、FRIM、YHM、马来西亚森林基金及马来西亚宗教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