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后参与反诈宣导片 最美诈骗犯挨批打广告

卿晨璟靓出狱后协助警方拍摄反诈宣导片。
(北京27日讯)中国四川绵阳“最美酒托”卿晨璟靓出狱后参与当地警方“反诈骗”宣导片拍摄,该影片于25日曝光后,引起外界正反两极论战。
有网友认为,卿晨璟靓曾因高颜值通缉照爆红,代言反诈骗可增加宣传效果。也有网友认为官方不应宣导“颜值即正义”的错误价值观。
甚至有网友批评,宣传片背景不时出现卿晨璟靓出狱后开的奶茶店,认为有借官方平台打广告之嫌。
绵阳市公安局回应称,这次反诈宣传是当地分局制定的策划,当时并没有向市局报备。由于考虑到视频女主角此前身分,可能会引起舆论,暂时没有下一步宣传动作。
绵阳警方2018年在网上发出通缉“酒托”诈骗犯罪集团在逃人员通知,并公布7名嫌犯姓名及照片。其中,卿晨璟靓因相貌出众而意外爆红,还被称为“高颜值诈骗犯”。
眼见不再为实 AI深伪技术下的诈骗危机/黄慧娟博士
作者:黄慧娟博士(亚太科技大学(APU)银行与金融科系主任兼资深讲师)
我们向来被教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见到才是真实可靠的,但随着人工智能(AI)深伪技术(Deep Fake)的发展,这观念需再被加强定义,因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也不一定为证。
去年香港警察就披露了某跨国企业员工在视频会议中遭AI换脸诈骗,诈骗者伪装成公司高管,骗走2500万美元。类似案件也发生在中国,西安某财务人员在视频通话被“老板”指示转账186万元到一个指定账戶。
AI深伪技术也可使用声纹和信息伪造来诈骗。在2025年3月,大马警方侦破了5段用于投资诈骗的“名人”换脸视频。AI技术只需15秒语音信息就能完美复制一个人的声音。
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络犯罪投诉中心于2023年就已收到近90万起AI/深伪诈骗投诉,比2022年增长了22%。
德勤也预测,到了2027年,以AI进行的电邮诈骗导致的损失可能高达约115亿美元。
如何防患于未然?
大马政府虽在2024年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指南》推动AI治理的最佳实践,但这指南不具法律强制性,无法起到实质的阻拦作用。
或许政府该考虑立法规范深伪技术,实施更严厉的惩罚。
政府也可要求社交平台使用AI检测深伪制作的内容。社交媒体可以使用活体防伪检测、行为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来筛查用户发送的视频、语音。
一旦发现可疑,社交媒体可在视频标记类似“AI制作,须小心参考”信息来提醒用户。如此一来,民众会更负责任地使用AI制作建设性内容,起到把关作用。
民众也须提高防范意识
●核实来电者身分
若接到亲友来电要求贷款、转账等不寻常的金融请求,可尝试挂断电话,再用常用的管道来联系对方。
●不急着决定
多方核实信息真实性。遇紧急决策要求,先核实再处理,谨防有诈。
●不真实请警惕
高回酬、低风险或保证固定回酬率,请警惕投资骗局。现实中没人能保证稳赚,高回酬必带高风险。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也会定期更新投资者警示名单,大家可通过https://www.sc.com.my/investment-checker核实投资项目真伪。
●学习辨别深度伪造痕迹
声音辨别:
若出现声音和口型不同步、单调并带有机械感、异常停顿,就要提高警惕。
视频辨别:
若对方脸部出现模糊不自然影像、不同色块、动作僵硬,也要提高警惕。
●减少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
网上分享个人动态已是常态,但若牵涉太隐私部分,应避免发到网上,同时应启用严格的隐私设置。
在防不胜防,信息多变的AI年代,停下、多看、多闻、多思考,是当下我们能采取防范深伪诈骗的方法。
谨记:
真老板不会要求越过正常审批流程转账,真感情不会急着要你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