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景区“陪爬”野蛮生长 出现不少“擦边”乱象

在中国泰山,一名男陪爬背着一名女客户登山。(@interestinglife4340优管视频截图)
(北京23日讯)“陪爬”职业近年来在中国各大景区野蛮生长,亟待建立服务规范。
尽管陪爬者或中介团队建立了一些内部自律规则,仍不时出现陪爬者要求顾客“不能亲嘴”,或招揽陪爬者首要条件是“颜值高”等擦边乱象。
近年“收费陪爬泰山”这项主打“提供情绪价值”的新服务火红。有陪爬者一天要带顾客登顶好几次次,其中不少客人是为摆拍甚至陪聊而来。
不少人看好“陪爬”市场,开始组队服务。也有从事者认为,在缺乏系统监管、潜藏性骚扰且须以自身健康为代价等风险下,这只是“过渡”,未来计划转型。
为客户按摩 拧开饮料瓶
从几年前开始,就已经陆续有网民特别是大学生,发布收费陪爬泰山的帖子。据他们在网上分享,“生意”愈来愈好。据“红星新闻”网此前报道,网名“陈无敌”的26岁小陈(化名)大学毕业后提供陪爬泰山服务,1年下来赚了人民币30多万元(约18.3万令吉),引来关注。
小陈去年5月开始接单陪游客爬泰山,客户主要以20岁至35岁的女性为主。他表示,陪爬服务的核心在于提供情绪价值,会为顾客提供零食、鲜花等礼物作为惊喜;不断地陪顾客聊天;给客户按摩脚;拧开饮料瓶等。此外,他还须承担路线规画、拍照指导及安全保障等职责。
他说,“年入30万”在陪爬泰山这个群体中算是比较高的,能够赚到钱,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能吃苦,“每次下山膝盖疼得厉害,全靠意志力在坚持,现在是在为了挣钱透支身体”。
小陈表示:“很多网民曾表示,自己这样的爬山方式对膝盖的损伤会比较大。确实有这种情况,后期我也打算转型,比如做挑战类或旅游类型的短视频博主。”
要求背一下 多为了摆拍
近年来,在网上发帖表示提供陪伴爬泰山服务的网民,多为泰安本地人或是在当地上学的大学生。去年10月,在泰安读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小周(化名)经由朋友介绍,开始把泰山陪爬当作一份“兼职”。
小周表示,“情绪价值”是那些找陪爬者最大的需求,陪爬时他往往会携带音箱,如果双方都累得不想聊天了,就播放一些能够引起共鸣的音乐。
在众多的陪爬帖子中有网民问道“若爬不动可否背上去?”小周对此表示,在线下没人提过这种需求,“提出来的顾客一般都是为了体验一下并摆拍照片,背100、200公尺并没问题”。
现年25岁的柳先生也是泰山陪爬者之一,去年起“开工”。据悉,小周和柳先生的客户群体重合,多为25岁至35岁的女上班族,此外他们也有带小孩登顶的经历。
柳先生是在今年2月首次接到“带娃上山”的订单。他说:“登山期间小顾客累了,我就小心抱着他前行,不会走太陡峭的楼梯,遇到比较陡的地方还是让小顾客下来,再牵着他走。”
“绿色陪爬”拒特殊服务
杨子寒是一名女全职陪爬者,去年8月起在泰山“开工”,客户群体主要是30岁至40岁男上班族。杨子寒表示,相比于男陪爬者,自己对待顾客会相对更细心,会依据不同顾客的性格调整给出情绪价值的方式。此外,她在陪爬期间会讲解沿途的一些景点。
许多女陪爬者的帖子都会注明“绿色陪爬”,其中一人就透露有些客户确实会提出一些“超出正常范围”的要求,“我一般都会拒绝”。相较于女陪爬者,男陪爬者较少遇到不合理请求。
兼职?新行业?多数从事者视为过渡期
对于此前微博上“泰山陪爬1年赚30多万”的热搜,多数陪爬者都直言“如果能实现年入30万,那绝对是陪爬者这个群体中的大神了”。
公开信息显示,陪爬者的收费多在单次400元至700元之间。小周说,他的日爬定价是499元,“就算每天接两单也无法达到年入30多万元”。杨子寒的日爬客单价定为699元,平均月收入为2万多元。
除了个人陪爬,如今也有很多陪爬开始了“团队服务”。一个团队负责人表示,目前旗下成员基本都有过体育训练或者相关专业的背景,有的还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
陪爬是“兼职”还是新行业?多名泰山陪爬者表示,陪爬泰山对身体,特别是膝盖的要求特别高,爬的次数过多,会出现精神上的疲劳,未来因工作或学习原因离开泰安,会寻找新的工作机会,陪爬泰山属于一个“过渡”。
也有网民提醒,“陪爬”并非正规职业,这类服务尚属监管空白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陪爬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该如何处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泰山陪爬这种个人向导没有平台作为依靠,全部凭藉当事人双方进行约定,一旦出现纠纷较难通过官方途径解决。
付建建议,消费者若遇到问题可通过平台投诉,例如在发帖平台上举报发帖者等。他又提到,陪爬服务也会面对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的风险,并且有些向导资质难以确定,普通消费者难以甄别。
新闻来源:《联合报》新闻网
中国安部:间谍N副面孔 警惕学者游客恋人

中国国安部警惕“不观光的游客”等可疑间谍。(取自中国国安部)
(西安25日讯)中国现今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中国国家安全部25日发布的信息点名,包含侦探、学者、商人、游客、恋人等都可能是境外间谍。
中国国家安全部25日发布“揭露间谍的N副面孔”的文章表示,“境外间谍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利用各种身分伪装和话术陷阱,精心编织骗局,从事各类危害我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上述职业,以“不调查的侦探、不研究的学者、不营业的商人、不观光的游客、不走心的恋人”称之。
其中,他们会打着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旗号,频繁出入学校、科研院所,“对于突然接近、异常热情的境外背景学者要保持警惕”。
勿被甜言蜜语迷惑
他们也会以参观旅游、探亲访友为名进入中国境内,“对于在军事禁区、敏感地区附近徘徊、拍照,特别是携带高精度测绘设备作业的游客,要保持警惕”。
他们还会假借恋爱名义接近中国赴外留学生或实施网络勾连,发展成为恋人关系后实施策反活动。“对异常热心、殷勤的境外异性朋友或网友要注重筛查和防范,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不要随意对交往对象泄漏涉密敏感信息”。
除了上述以外,记者、签证官、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等,都可能是境外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