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7年保育解救濒临绝种
野生河龟续繁衍

(甘马挽27日讯)经过历时7年的保育工作,濒临绝种的野生河龟,重燃繁衍的希望!

目前,全球只有泰国、柬埔寨和大马半岛出现野生河龟的踪影,若不进行保育,恐怕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河龟在2至3月的产卵季只上岸一次,产下不超过43个蛋。

马来西亚龟类保护协会(TCS)联合创办人曾碧玉说,该协会在甘榜巴西牙也推行河龟保育工作已有7年之久,保育工作越趋见效,包括杜绝吃河龟蛋的风气,村民所收集与贩卖给该组织的河龟蛋,迄今约有4000个之多。

她指出,村民对她说,在2011年之前,甘马挽河面只能看到成年河龟的头部浮出水面,现在却经常可见大大小小的河龟,显示河龟成功孵化及存活的几率已提高。

龟蛋碰水后不能孵化

曾碧玉接受马新社专访时说,河龟在产卵季节只上岸一次,产下不超过43个蛋,产卵月份介于2月至3月,不超过40天。河龟会选河岸较高的沙地产卵,若下雨时河水水位上升,或靠近海边涨潮时,龟蛋碰到水后就不能孵化。

产卵月份驻守河边



河龟散播红树种子

曾碧玉和其团队于河龟产卵月份在甘马挽河边驻守,每当河龟上岸产卵后,蛋就会被取走,迁至甘榜巴西牙也河龟保育中心的沙地。

同时,他们也为产卵后的河龟测量体积及体重,并在脚部置入微晶片,该微晶片犹如“身分证”,若这些被标记的河龟明年再度上岸产卵,工作人员扫描微晶片就可搜集资料,共研究用途。

曾碧玉说,尽管如此,迁至保育中心的河龟蛋也并非可全数成功孵化,孵化率约达70%,此外,河龟在孵化后放进河里是否能存活至成年也是另一个问题,毕竟回归河流会面对各种威胁。

乡村经济转型

她说,河龟在自然环境里扮演着散播红树种子的角色,促进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是沿海一带抵御季候风及海啸的“城墙”,也是小鱼、小虾和小螃蟹的生长地。

“若没这小生物,大鱼吃什么?那么人类吃什么?整个生态链都受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眼前看不到的东西,就会觉得不重要,而不重视。”

河龟在2至3月的产卵季只上岸一次,产下不超过43个蛋。

曾碧玉说,瓦仄的女儿努鲁原为家庭主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为河龟保育中心的访客烹煮一些小食,不料获得访客的好评,令她感到十分意外。

她指出,努鲁接着继续为一组组前来的访客提供小食赚取额外收入,后来索性在住家外搭起档口售卖各类糕点,并带着妹妹一起制做印度煎饼,变成家族生意。

“我希望把此商业模式更广泛地复制在村里,让当地经济活动转型。”

曾碧玉在河龟保育中心向访客讲解河龟特征。

曾碧玉说,组织的“探索龟类之旅”也为当地生态旅游景点、食肆和酒店带来生意。

“活动行程包括参观遮拉丁海龟保育中心,然后来这里看淡水龟,接着就吃晚餐和入住酒店,晚上去看海龟产卵或去看萤火虫。”

曾碧玉:创造非一般使命感 

保育河龟带动地方经济

河龟保育工作自2011年起在甘榜巴西牙也推行以来,不仅唤醒当地村民护龟意识,也协助他们增加收入与带动当地经济活动。

曾碧玉回首这些年来的努力,感叹教育村民初期确实面对非常大的挑战,尤其她是外来者,在这民情淳朴和保守的甘榜,保育工作或多或少也会基于肤色与性别差异出现障碍,因而走了不少冤枉路。

“刚开始时村民对我存有怀疑,他们经过保育基地时只是望一眼。经过数年之后,他们才相信我们取龟蛋不是给自己吃,保育活动频频见报后甘榜渐渐著名,他们才慢慢接受我们,也协助我们进行保育活动。”

马来西亚龟类保护协会是全马首个保育淡水河龟的非政府组织,在甘榜巴西牙也的河龟保育活动也是国内首个以社区为基础的计划,以与当地人紧密合作展开保育工作,而非由外界人士执行。

制造就业机会

曾碧玉说,河龟保育计划为甘榜巴西牙也居民带来不少收入,甚至给他们创造不一样的使命感,以及创业机会。

她指出,河龟保育中心唯一的员工瓦仄来自瓜拉伯浪,他婚后和妻子在甘榜巴西牙也定居,收入不稳定,当地村民自我保护意识高,所以不太喜欢这名外来者。

“在他接下河龟保育工作后,除了有固定收入之外,也成为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令他感到本身的地位大大提升,不像以前遭人排斥。”

反应

 

财经新闻

可持续发展及保育调查 日新韩三甲·大马排第8

(吉隆坡24日讯)一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调查显示,日本、新加坡和韩国是可持续发展和保育计划表现最出色的3大国家,大马排名第8。

一共有10多个国家与地区逾1万3000人参与上述调查,在根据上述计划进行排名时,受访者均力挺各自国家的保育行动,把本身国家排在前3位。

在11个国家与地区当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予以他们国家最高的评级,大马受访者则将本身的国家列为第3选择,结果排名第8;名列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日本与新加坡。

这项问卷调查由在线旅游平台Agoda公布,该公司推出Eco Deals促销活动,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东南亚与印度的海洋和森林保育项目筹募25万美元。

视频推荐: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