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衍生噪音卫生问题
积罗村民反对建燕屋

与燕屋毗邻的村民,向村长刘俊龄(中间者)求助。

(劳勿5日讯)积罗新村逾60位村民反对村内建燕屋,要求业者手下留情,勿危害村民健康。

随着燕窝前景大好,吸引投资者在新村里投资燕屋引燕。



在积罗新村目前共有4间燕屋,当中包括一间正在兴建中。

由于燕屋里发出扰人的噪声,以及燕子带来的卫生问题,让村民感到忧心。

村委会以及居民协会,今天在村民的要求下,希望透过新闻发布会,要求劳勿县议会关注,同时也希望业者们体恤村民的忧虑,停止一切村里引燕活动。

出席的村民强调,他们不是反对引燕活动,而是引燕活动应该远离住宅区。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安居在安全和卫生的生活环境里。

村长刘俊龄说,村里燕屋的增建,引起村民的不安,大家都在担心长久下去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希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他说,一些已经有收成的燕屋,对毗邻的村民造成不便,同时也引起卫生问题,让村民忧虑。

“村委会确实收到不少投诉,我们也向县议会反映了,新村住宅区真的不适合引燕。”

他说,目前有一所燕屋正在兴建中,村民担心一旦引燕活动规模扩大,将影响家居环境。

积罗新村逾60位村民,反对村内引燕活动。

何惠琴:县会虽采取行动
无法阻建燕屋

居民协会主席何惠琴,县议会已经采取行动,但工程仍然继续。

“村民不反对引燕,但却坚持反对在住宅区,尤其是新村地区内进行引燕活动。燕屋所发出的噪音,以及燕子的粪便、细菌等问题,如果照顾不好,会引发禽流感。”

她说,目前虽没见危害,但长期下去会引发卫生问题,必须居安思危。

她要求业者把村民的健康放在前提,不要典当村民的健康。

餐馆业者叶秋兰说,燕屋和她毗邻,自从开始引燕活动后,家人都担心健康问题。

她说,村民不反对引燕,但业者不应在人群居住环境里引燕,村民都担心生活环境受污染。她表示,燕屋的噪声和卫生问题,对村民是一种困扰。因此希望大家能够配合。

 

 
 

 

反应

 

要闻

投资燕屋2800万仅回0.1%酬 管理公司失联3000人血本无归

(安邦10日讯)一项涉及逾3000名投资者、宣称可提供每年高达8%回酬的燕屋投资计划,近年来陷入停滞,不仅管理公司突然“消声匿迹”,投资者更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这项投资计划早年打着高回酬旗号,吸引许多公众参与,投资金额介于2500至20万令吉不等。截至2019年1月,共有3005人参与,整体涉及金额估计高达2800万令吉。

根据投资者提供的资料,管理公司在2017年仅发放0.1%回酬,引起投资者们的不满后便失联。投资者指出,最后一次与公司会面是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一场说明会,之后便无法再取得联系。

在2023年12月31日由信托人召开的线上会议中,投资者震惊发现,原本声称属于投资计划下的24间燕屋中,仅2间是登记在管理公司名下,其余则属于第三方。

曾建议退百余元终止计划

同时,信托人曾在会议上提出建议,指要出售这两间公司名下的燕屋,并终止投资计划。然而在扣除各项费用后,每位投资者仅能收回百余令吉,引起投资者强烈反对,该提案最终被否决。

针对此事,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投资者,今日透过莲花苑区州议员游佳豪与社青团总秘书林骏荣召开记者会,公开整体事件详情并呼吁更多被涉及的投资者站出来,共同商讨下一步行动。

投资者代表曾志辉指出,早在发现问题时,他们已陆续向公司注册委员会(SSM)、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SC)及信托人作出投诉,但迟迟未收获回应。

“我们不断要求信托人召开线上会议,结果一拖再拖,还遇上疫情影响,直到去年底才终于召开会议,出席者却不多。”

他强调,这场会议揭露不少关键事实,包括燕屋产权及信托人早年已更换,投资者却全然不知情。

投资1万只拿回11元

投资者何国松透露,他在2010年投入4万令吉,并号召亲友一同参与,合计投资额达10万令吉。

他指出,该投资计划首6年以购物券形式发放8%回酬,至第7年才转换为现金回酬,惟当时只收到0.1%的回酬,“也就是1万令吉只拿回11令吉”。

更令他不解的是,所谓购物券可兑换该管理公司的产品价格异常昂贵,“例如一包10条装豆粉要价近300令吉,而250克燕窝产品竟然高达1万4000令吉,远高于市价10倍。”

对此,游佳豪表示,他将致函公司注册委员会、证券委员会及国家银行等单位,要求设立协调机制协助受害者。

“这项计划涉及众筹性质,属于金融监管范畴,不能让相关单位互相推卸责任。”

林骏荣也指出,将积极接触更多涉及该案件的投资者,若有需要不排除集体展开法律行动。“欢迎所有涉及相关的投资者联络我们,联络号码是012-9302383或016-2753585。”

出席记者会者包括游佳豪助理王俊强及张炳权等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