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梁耀文:向人倾诉改变观念
忧郁症患者应设法平伏心情

杨美盈(中)颁发感谢状给主讲人及场地赞助单位,左起:张仰望及张宝德;右起为黄益豪及梁耀文。

(麻坡25日讯)临床心理师梁耀文表示,一旦发现患有忧郁症状,建议患者借助运动、信仰、参与艺术活动等来发泄负面情绪。

他说,找人倾诉,改变观念,也是很好的办法。又或是,可以调整呼吸,让心情平伏。



他说,忧郁症患者受到长期的压力,身体会分泌许多压力荷尔蒙,而且会长期处于忧伤、对生活失去兴趣、失眠、动作迟缓、体重骤减、常自责、内疚、有寻死念头等。

他希望家人可以持同理心、耐心陪伴患者。

他日前为峇吉里国会议员服务中心主办的“一起抵制忧郁症”讲座,在演讲时这么讲解。

行动党峇吉里国会议员杨美盈开幕致词时表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往往忽略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较易患上忧郁症,希望大家多了解此症状。

她说,一旦有了忧郁症状,不要逃避,要面对和寻求医生的治疗。



立即寻医治疗

她以麻坡不久前发生的一宗准新娘跳楼自杀案为例说道,该服务中心接下来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借此提高民众对各种病症的醒觉和预防,尤其忧郁症,希望患者能勇敢向亲友倾诉。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独家】青少年身心不健康 间歇关注无济于事

独家报道:陈美玲

我们发现,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达,青少年的心理却越来越不健康,问题还日益严重。

虽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获社会关注。可悲的是,所谓关注是间歇性。每每发生涉及青少年精神问题的重大事情,社会又突然引爆舆论,躲不开聚焦的眼光,过一段时间,又似涟漪后的平静,看不出一丝痕迹,乏人问津。

鉴于青少年寂寞、失眠、没密友的指数逐渐攀高,《南洋商报》与心理学家一起探讨,该如何有系统地长期帮助这群国家未来主人翁管理精神健康。

不回避,要正视!

精神卫生问题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令人担忧,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乎国家未来,各方刻不容缓要找出问题诱因进而疏导解决,阻止悲剧隔三差五又一再上演,我们要的是防患未然,而不是事后孔明。

一切从学校做起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黄国辉对《南洋商报》说,他观察了这种现象20年,间歇性关注青少年问题循环重复,每次都一样,过一阵子便不再有人提起,直到再发生悲剧,市场又发出各种议论声音,不该是如此,而是不间断、持续性关注和疏导,才能根治问题。

若要认真管理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系统很重要。在国家有排山倒海的问题要处理之时,可能无法把所有预算都用作处理青少年的心理与精神健康,因此他提出从小学阶段开始关注。

“一切从学校做起,而且是从小学开始,校内皆是青少年,从学校做起是最符合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且最具效果。”

每所学校都有辅导老师,不过很多辅导老师除了辅导外,还要兼顾其他工作,这是存在已久却不健康的现象。

他说,教育部应要求辅导老师记录时间,一星期或一个月做了多少小时个人辅导、多少小时全体辅导,这应该是辅导老师的工作指标,辅导老师在青少年精神管理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辅导老师不应教课

据《南洋商报》掌握的消息,因人手不足,一些小型学校甚至没被分配到辅导老师,必须与其他学校共享,辅导老师也兼顾教课工作,导致没有充足时间辅导学生。

消息指出,辅导老师不该同时教书,旨在避免辅导老师教书时,不慎透露辅导学生的内容,造成学生不信任教师,拒绝会见。

辅导老师应专注辅导工作,会更容易赢取学生的信任,进而帮助他们管理精神问题。

 

辅导师缺临床心理培训

很多辅导老师缺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无法早期识别学生是否有抑郁症、思觉失调、情绪症等倾向,其实越早或及时发现症状,就能转介给心理医生,随时救回一条宝贵的生命,辅导老师有必要加强培训临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4方案管理精神健康

黄国辉提出4项符合经济效益、容易采纳,且系统化管理青少年健康的具体措施供各方参考;

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培训。

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识别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校方或教育部可定期举办教师培训,内容涵盖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干预策略。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养培训的目标是,教育他们如何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校方或教育部可开展关于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和寻求帮助的工作坊和讲座。

2.实施早期识别和干预。

某些个案可能是同学有抑郁症,但老师或辅导老师没察觉,或没能力识别已出现的小症状。

实施早期识别和干预,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包括问卷调查和心理评估,以识别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定期心理健康筛查,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可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以应对心理健康挑战,再针对性提供及时支持。越早识别、越早干预,越能控制情况。

3.加强家庭和社区参与,组织家长培训及建立家庭与学校合作机制。

透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和讲座,教授家长识别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技巧,从而帮助家长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创建家庭与学校合作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制定共同的支持计划,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4.推广正面的校园文化、设立同伴支持小组。

推广和创建正面校园文化尤其重要,可营造支持和包容的校园环境,推行鼓励积极的校园活动,如正面奖励系统和团队建设活动,减少校园欺凌等负面行为。

组建同伴支持小组,培训学生成为同伴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同龄人的支持和帮助。

黄国辉说,社会人士的责任也很重要。比如有学生或老师寻短见,不要责怪学校的处事方法不张扬、不提起、不报导,因为社会太多酸民,一味地责怪或标签学校。话又说回来,当整个社会都不提起,恶性后果是,情况再度发生时,大家都把问题扫在地毯下,不敢正视,难以解决。

虽然青少年精神的问题层出不穷,不过社会仍有许多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医生和团体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面对纠缠不清的青少年心理与精神问题。

近万青少年有抑郁症状

10年间,青少年寂寞指数翻倍上升,并越来越多青少年被轻生的念头压得喘不过气,面对很大的心理负担,且近万人有抑郁症状,完全敲响社会警钟。

卫生部属下公共卫生研究院在国民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为我国青少年设计了健康调查,全世界有157个国家和地区都使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这工具调查青少年的健康。

卫生部分别于2012、2017及2022年为国内青少年展开各项心理健康的调查。

2022年调查,全国抽样240所中学,调查3万6000名年龄介于13至17岁的中学生。范围涵盖10个核心单元,即酒精使用、饮食行为、药物使用、卫生行为、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和在线游戏)、体育活动、保护因素、危险性行为、烟草使用、暴力和非故意伤害。

从中,制定出7项调查指标,受访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是否感到孤单、因忧虑失眠、没亲密朋友、有轻生念头、有轻生计划、曾尝试轻生和抑郁症。

摆在眼前的数据,让社会不得不正视;根据过去2012至2022年,合计3次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青少年10年间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严重。

2022年,3万6000名接受调查对象中,竟然有4367名青少年有轻生念头、3181人更尝试过轻生,甚至有9103人有抑郁症状,情况堪忧!

寂寞指数逐年上升

黄国辉参考了泰国、印尼和菲律宾,以感到寂寞为例,印尼(2007年)青少年的寂寞指数约8.5%,菲律宾(2008年)17.5%,泰国(2007年)8%。

以上数据释出两个重点,第一,大马的趋势正在上升;第二,大马与区域国家相比,处中等。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没有规定各国炸开调查的时间表。

我国2012、2017及2022年的青少年寂寞指数,分别8.1%、9.3%及16.2%,呈上升趋势。寂寞不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忧虑,也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严重者人格甚至会因此被扭曲,社会各方必须协助青少年如何“赶走寂寞感”。

与区域国家比较,大马虽处中等,但我们不能忽视上升的趋势,需采纳全面的介入计划,加强青少年面对问题的韧性,预防精神问题恶化。

少女易精神内耗

女生比男生易患精神问题?

青少年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不管是孤单寂寞、因忧虑失眠、没密友、有轻生念头、有轻生计划、已尝试轻生或有抑郁症状,女生的指数都比男生高。

这说明少女更容易精神内耗,或导致比男生更焦虑和抑郁,内心负担更重。

基于女生对各种精神问题的倾向皆比男生高,处于青春期少女的身心发展、情绪、道德观念等,需谨慎处理和应对。

 

身边人多观察

避免悲剧发生

7月下旬的3天内,我国传出3宗令人痛心的新闻,3名互不相识的青少年都选择了不归路,他们分别是16岁和17岁的中学生,还有一名21岁学院生。

据报道,17岁中学生生前仍在接受精神疾病治疗,21岁学院生则个性内向,不喜欢家人插手私事。

黄国辉说,其实轻生是有流程的,先有念头,再有计划,接着是尝试,或无数次尝试,最后才踏上不归路。

如果身边的人能在最后阶段之前能察觉并介入,都有可能把人救回。

相关新闻:

【独家】青少年精神问题趋严重!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