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旧工业区 扩大区域吸资
新山推动落实产业集群
(新山19日讯)“2025年工业区特别发展区计划草案”针对新山与古来的工业区发展,提出三大建议,即鼓励地方政府落实“产业集群”(cluster)概念,旧工业区再生以及扩大工业区的计划。
工业为新山县贡献最多收入的领域,占州内生产总值的34%。
根据该计划草案,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的工业领域很重要,目前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两大领域,建立城市的经济基础,而政府致力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朝向高科技工业,走向国际经济。
根据类型做规划
在鼓励工业区发展朝产业集群概念方面,主要会根据行业类型或工业类别来规划,朝向可持续发展,打造有竞争力、吸引力和有利的工业区环境。
其他建议包括改善工业区的基建和公用设施,满足工业需求;住宅和商业区附近的工业区需设缓冲区,避免污染的影响。
同时,新的工业区必须采用高科技的建筑设计,注入安全、舒适和有吸引力的元素。
针对旧工业区再生计划,草案提出多项建议措施包括:更全面的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水电供应满足需求、提供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扩大道路可让人们容易到达目的地;为工人提供住宿与设立集中停车场、提供工业废料处理区、提升景观和在工业区周围植树,创造一个更安静与和谐的环境。
建立主要焦点区
工业区再生也旨在改造和重新发展废弃的工业区,以填充式开发的方式,促进现代化和具竞争力的工业区。
至于扩大工业区的建议,则需注重新山和古来现有的工业区现状和发展潜力,已规划的工业区需要扩大,以建立主要焦点区,创造一个更有组织和更全面的环境,同时方便地方当局进行维护和监督工作,以此来吸引更多投资者,
计划草案也指出,建议扩大工业区的因素包括:工业区租赁期限到期需搬迁、巴西古当以石油化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业的重新安置;鼓励跨国公司从新加坡转移业务至新山或古来,作为经济催化剂并为本地人民创造就业机会。
展出草案征询民意
新山市政局即日起展示“2025年工业区特别规划区计划草案(检讨)”,广邀厂商、商家以及公众在一个月的展示期内,积极提供意见与建议,使传统及新兴工业区更具完善规划。
该计划草案即日起至9月22日,于星期日至星期四办公时间在新山市政局二楼展览。
所有欲提供反馈的厂家和公众,亦可浏览市政局官方网站,或面簿专页,了解草案内容及填写意见回馈表。
市政局在展览期限结束后,会安排与厂商、提供意见书的人士或单位会面对话,进一步掌握相关资讯,过后则提呈草案给州政府讨论,以在宪报上颁布。

辖下工业区增至38个
新山市政局在2016年1月1日扩大管辖范围的边界划分,管辖地区面积从2万2200.31公顷加大至3万7318公顷,增加了1万5677公顷。
在接管新山中区划分的管辖范围后,新山市政局原有管辖的工业区从28个增至38个工业区,总面积达1万730亩,主要分布在市区、地不老、埔来及双溪地南。
为了有效管理与提升工业区的发展,市政局拟定这项草案,从而使工业区在人文、安全与环境素质等领域取得平衡进展,同时也希望解决工业区的垃圾问题,提供与提升基础建设,协助促进柔州经济发展,提升柔南工业区的形象。
陈正春:加强竞争力 改善交通及基建
掌管柔州地方政府、城市和谐与环境事务的行政议员陈正春于8月21日在此计划草案推介礼上指出,柔州政府承诺改善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满足投资者所需,打造亲善的投资环境,加强本地工业区的竞争力。
他说,有关草案主要依据2008年的研究进行草拟,也是一项“快速赢计划”(Quick win)。
“州政府需要与私人界紧密配合,相互交流促进工业区的基础设施,迎合时代变革与转型。
“希望通过这项草案计划,新山市政局属下的旧工业区可获得提升,而新开辟的工业区,可依据新草案进行规划。”
他说,柔州政府向来和各部门紧密合作,包括柔佛投资中心、柔州经济策划单位以及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合作,推动州内工业领域的发展。

年拨500万改善设施
新山市长安然指出,市政局每年拨款500万令吉来改善工业区的基础设施。
他说,这些工业区成为当局的主要税收来源,必须维护、加强、提升现有与新兴工业区的基础建设。
他也指市政局在这项计划草案的发展蓝图下,重新研究管辖的工业区土地转换用途。
德商西克投资10亿 士乃机场城建制造枢纽

(新山9日讯)德国知名传感器制造商西克(Sick AG)旗下子公司Sick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宣布,预计投资近10亿令吉,在士乃机场城(Senai Airport City)建设高科技制造枢纽,预计创造2500个就业机会。
该项目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投资2亿8000万令吉,占地10公顷,专注于开发先进的自动化传感器技术,预计2026年完工。
该公司的扩张被认为是柔佛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之一。
柔佛投资、商贸、消费人事务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李廷汉表示,州政府欢迎这项投资,并视其为对柔佛工业生态系统及其成为东南亚智能制造枢纽愿景的信心体现。
他说:“这不仅是一项投资,更是一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符合柔佛通过创新、人才发展及应对工业4.0的策略,来强化未来经济的方向。”
该项目还预计将加强产业与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该公司计划与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在人才发展与研发方面进行合作。
这一举措与柔佛人才发展委员会(JTDC)致力于将教育路径与高价值产业对接的努力一致。
项目所在地位于全国管理最有效率的工业园区之一,并受益于古来快速通道(Kulai Fast Lane)与柔佛快速通道(Johor Fast Lane)倡议下的简化流程。
该地也地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的战略位置,这是一个旨在加强互联互通、海关效率和创新型投资的跨境倡议。
李廷汉表示,该公司的扩张正值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之际,包括美国征收新关税,但他称赞联邦政府在外交和政策上的快速应对。
他指出,州政府看好诸如柔新经济特区等倡议有助柔佛应对全球挑战,能进一步巩固其高科技制造基地的吸引力。
该公司自2010年进驻柔佛,目前拥有450名员工,全部为大马人。
李廷汉表示,在疫情期间,该公司在劳动力受限的情况下,仍成功维持其全球供应链,这展现了柔佛制造业的韧性。
“这个项目体现了柔佛以人才结合科技、引入全球投资并带动本地发展的经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