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调低置业门槛刺激买气?
槟民恐与外国人“抢屋”

降低外国人购买产业门槛会否造成槟州人民与外国人“抢屋”或“望屋兴叹”的窘境?

(槟城12日讯)槟州政府建议将外国人购买槟岛分层地契产业门槛调低,会否出现槟州人民与外国人“抢屋”的情况?

掌管槟州城市及乡村规划、房屋委员会的行政议员佳日星日前在“第3届槟城国际产业峰会”上透露,为了刺激外国人购买槟州房产,槟州政府建议将外国人在槟岛购买分层地契产业的门槛,从之前的100万令吉以上,调低到80万令吉以上。



调低成交价收费

此外,州政府自2014年开始向外国人在槟城购置产业征收的成交价3%收费,也将调低至1.5%。

这对于房地产商来说确实有助于刺激和提高产业销售市场,尤其是在经济处于低迷的时刻,放宽购屋价格更能够吸引外国购屋者的青睐。

不过,有人却担心,这会造成迫切需要房屋的槟州人民须与外国人“抢屋”的窘境。

针对槟州政府建议降低外国人购买产业门槛的事项,《南洋商报》特访问产业界、商界、购屋者协会,以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



槟房地产发展商会主席拿督杜进良:增加人口乐见其成

州政府的这项建议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这有助于刺激产业市场销售。

槟岛的的人口不多,能够吸引更多人到来购屋,绝对是件好事,以激升产业市场,而且不会对民众构成影响和威胁。

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那天也引述产业估价师倪川鹏根据国家产业资料中心数据作出的报告,指槟州2016下半年的发展商产业交易从1040单位跌到640单位,至于二手房屋交易更从5658单位显著滑落到4858单位。

在外国购屋者只介于3至5%的情况下,能够借降低外国人购买产业门槛将人数提高至5至6%是上好的举措。

槟城资深房地产中介陈友新:应建中廉价屋刺激屋业

在市场低迷和屋价企高下,降低外国人购买产业门槛对于市场并无多大助益。

虽然有30万令吉的可负担房屋供槟城人民选择,但价格仍不理想;州政府应该鼓励兴建更多中廉价屋和廉价屋。

目前人民要买屋却面对借不到贷款,因此州和发展商须建造更多20万或以下房屋,这将会更加容易销售,同时也促进市场的活跃。

在经济放缓下,发展商要把房屋卖给外国人也倍感辛苦。

槟州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拿督庄厥成吸引更多外国购屋者

生意的角度来说,外国人购屋的价格由100万令吉以上,下调至80万令吉以上是无多大痛痒的,因为以美元计算20万令吉,只是区区的约4万5000美元。

佳日星也阐明,上述措施旨在让产业市场更有信心,在行情不好和经济放缓的情形下可吸引更多外国人,让发展商可卖得更多产业。同时,也让国外人士更觉适应,觉得槟州对此更具行政化和标准化。

只要确保政府兴建更多可负担房屋,降低购买产业门槛不会对民众购屋者构成威胁。

上述建议也能够促使外州移民涌入槟城,增加槟城的人口密度。

大马购屋者协会中文主任陈钟灵:难达居者有其屋目标

为了保障民众的利益,外国人购买产业门槛不应降低。

州政府为了协助发展商和吸引外国购屋者,而建议上述措施来销售房产,在经济角度来说是对的,惟须确保兴建更多中廉价屋和廉价屋。

与其兴建没有多少民众购买得起的昂贵房产而滞销,50万至100万令吉的房产并非所有民从都负担得起。若外出国人购买产业下调至80万令吉面对一样的情况,州政府是否还是要把价格往下调,甚至下降低60万令吉。

房屋滞销州政府与发展商应该承担后果,且双造应该自行找平衡点。

在“以民为本”和“居者有其屋”为大前提下,房子应建给民众住,而非给外国人买;人民负担不起高价屋子的数目很多,若维系高价码的房屋,居者有其屋的目标难以达到。

 

 
 

 

反应

 

财经新闻

专家:供需错配 首季房产交易量跌

(吉隆坡10日讯)专家认为,尽管国内建筑活动和新发展项目激增,今年首季的房产交易量却下滑,反映市场实际需求与发展商预期存在错配。

产业分析师告诉《商业时报》,此现象可能源于一些之前较乐观时期规划的项目,受买家在经济不稳定、贷款条件趋严和可负担问题影响下变得更谨慎。

根据房产估价及服务局数据,大马产业市场首季表现下滑,交易量减少6.2%,交易总值下降8.9%。

该局总监阿都拉萨表示,首季总交易量为9万7772宗,总值514亿2000万令吉,去年同期交易为10万4194宗,总值564亿7000万令吉。

他指尽管产业交易开局较慢,但建筑活动和住宅新项目的增加,将支撑产业市场增长及维持今年正面趋势。

不过,大马理工大学(UTM)产业经济学副教授莫哈末纳吉认为,大马在供需之间长期存在不平衡,尤其是在可负担房屋领域。

“为解决此问题,发展商须强化市场分析,确保新推出的项目符合实际需求,而不仅依据一般市场趋势,以免在错误的市场区段出现供应过剩。”

莫哈末纳吉指尽管首季反映出放缓趋势,但现在判断是长期趋势还为时过早。

大马产业市场历来呈周期性波动,数据可能受季节性或短期因素影响,如项目推出时机、利率预期或政治发展。

住宅建筑增长近40%

“若经济不确定性持续或消费者信心减弱,市场疲软趋势可能会延续至年中,尽管可负担房屋或特定利基市场可能仍存在一些韧性。”

居外IQI联合创始人兼总执行长卡希夫安萨里表示,尽管交易量下滑与建筑活动激增相矛盾,但实际上反映了两个不同时间线。

“现在看到的大多数建筑项目,都是几个月或几年前的规划,发展商下注的是未来,而非当下。”

他指出,去年的强劲表现进一步增强发展商信心。去年建筑工程总值激增20%,达到1588亿令吉,其中住宅建筑增长近40%。

他也说,尽管在首季购买产业的个人和公司减少,但部分细分市场其实表现良好:“住宅交易占了全部交易的61%,显示其持续需求,尤其是排屋,价格在一季上涨2.2%。”

卡希夫安萨里认为,首季放缓为短期,加上年初通常较为淡静,全球不确定性可能使一些买家观望。

然而大马基本面良好,利率稳定和就业稳健增长,预计次季和第三季市场动能将恢复。

他估计交易量将会上升,此前因全球局势而犹豫不决的买家预计将重新开始购买。

他提及,销售活动通常会在一两季内反弹,若市场情绪保持稳定,首季出现的延迟交易很可能会在下半年转化为实际成交量。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