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明年中开放部分路段
SPE大道纾解隆东部交通

(吉隆坡23日讯)我国最长的高架大道——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SPE),预计明年5或6月开放第1及第4阶段路段,届时有望进一步缓解吉隆坡东部的拥堵交通。
这条全长32.1公里的高架大道,目前工程进度已达65%,预计会按照政府规定于2020年11月竣工。届时,通过该大道可更快速衔接巴生谷10条大道,驾驶人士既可缩短行程也节省能源,更为环保。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前称为大使路淡江第3大道,也是大使路淡江大道大蓝图的部分,一旦竣工,将是替代第一和第二中环公路的吉隆坡城市绕道,让驾驶人士行驶更顺畅。
怡克伟士(EKOVEST)董事经理丹斯里林景清接受《南洋商报》记者专访时披露,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工程目前进度良好,只是部分工程因为大马城计划的搁置而有些阻滞,惟有信心赶在明年11月完工。
“我们预计会提早数个月,即明年5或6月先开放第一阶段,从柯灵芝(吉隆坡西部疏散大道)至沙叻(郊外岭);以及第4阶段斯迪亚旺莎(淡江大使大道)至美拉蒂花园(第二中环公路),让道路使用者先试跑。”

收费由政府宣布
他强调,过去吉隆坡西部道路系统完善,唯独东部缺乏完善道路规划,因此该公司是参照1980年日本为第三国家草拟的基设蓝图,在现有路面上建高架高速大道。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会是我国最长高架大道,从拉曼学院大学至马来亚大学,有7个交通枢纽,全程有4或6车条车道。”
询及收费站与收费,林景清表示会由政府宣布,全程使用大道会有两个收费站,若只是中途,一般只收一次费用。
双层高架大道节省土地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从安邦到大马城,将有5公里的路程为双层高架大道,呈现另一种独特设计概念,也更方便各方向的车辆,驶进或驶出大道。
林景清说,由于大马城地价昂贵,采用双层高架通道设计可节省土地应用,虽然建设成本会高涨,但因公司有机械,可严控成本。
向来鼓励永续发展的林景清认为,建设大道不是以多长来计算,最重要是为人们提供方便。
“尤其是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主张以捷轻方式直接从旺莎玛珠横跨至大马城,这比绕道路程更短,也更节省能源,而且建捷径大道也远比绕道来得节省开发如炸石和工程费用。”
林景清:好比商务舱
“绿色大道”省时省油
林景清说,过去大道往往成为政治课题,很多人觉得大道公司“吃钱”,却没好好思考,大道能为大家提供方便。
“例如坐飞机,大家可选坐经济舱,若要提升服务就加额转去商务舱,大道就好比是增值的商务舱。”
避开塞车更环保
他举例,现有的大使路江淡大道,车主往往只需付一次2令吉50仙的过路费,即可避开原路塞车的问题,而所节省是5令吉车油钱,这正是他打造绿色大道的概念,以节省路程、时间及燃料为目的。
提到这话题,他也提起某次出席活动,一位校友眼泛泪光向他握手道谢,说因为有了大道,大大节省了他的时间和精力。
“这位校友居住在甲洞蒂沙,他说过去到吉隆坡工作每天要耗上2小时路程,随着大使路淡江第二阶段延伸大道竣工,路程变得只有15分钟。”
“校友的这番话,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大道设计做对了,即以捷径来方便别人。”
保留空间充停车场
建议上端建可负担屋
林景清说,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保有空间作为“停泊&转乘停车场”,更建议政府善用空间,建可负担房屋。
他表示,本身的发展理念最重要的是看得长远,尤其巴生谷未来人口会双倍增长,因此需长远规划未来,基于土地有限,更有必要积极探讨“向上发展”。
“我的大道有数个交通枢纽,每个都建设在靠近公共交通站,例如旺莎玛珠佳世客、安邦仄拉迪、陈秀连、大马城及士布爹(谷中城)。”
他建议在这些地点辟停车场,建1000至2000个停车位,让车主选择在交通繁忙的上午时段,把车停放在靠近的出口,以转搭公共交通到吉隆坡。
此外,基于交通枢纽的空间有数十亩,因此他也向吉隆坡市政厅建议,利用停车场上端的空间建造可负担房屋,应对未来会激增的人口。
不宜忽略基本设施
他认为,城市须要永续发展,才能长远的促进繁荣,因此在推动轻快铁和捷运发展的同时,也不该忽略基本设施需求;否则交通拥堵的情况将使我国如同印尼般,需出动摩托车载送服务。
他认为,应善用现有火车轨道保留地,在60公尺的保留地段另辟巴士通道,善用人工智能以无人驾驶巴士通行,衔接密集度高的公寓区,并与火车站连接,提供完善衔接便利,打造世界级城市的福利。
带动隆东部产值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一旦建竣,可带动吉隆坡东部的产业升值。
林景清说,自大使路淡江大道竣工后,许多大道沿路产业价值都有上升的趋势,以往士迪亚玛珠排屋售价约30万令吉,如今上升至80万令吉;当地地皮以往每方尺70令吉,如今500令吉也难找。
“由于基建提升,人们出入变得便利,不会抗拒搬来居住,人口多了也会带动商业发展,相信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也会带动安邦一带的产业上升。”
询及目前大道车流量,林景清指大使路淡江大道每日车流量约有20万辆,待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完成后,相信大道每日车流量会增至40万辆。
拟甲洞设捷径往巴生
怡克伟士计划延长大使路淡江第二阶段延伸大道,从甲洞再设捷径往巴生加埔,更方便车主接往南北大道或是西海岸大道。
林景清指出,这是该公司接下来计划的大道工程,开设新捷径往双溪毛糯、瓜雪一带,也会与其他的大道接通,这会节省更多的原路时间与行程。
他说,该公司不时都有针对密集区展开交通研究,也有向政府提呈建议,以改善现有交通不足之处。
独家报道:潘丽婷 摄影:黄志强/受访者提供
林景清盼政府承认 协商争取华中“报生纸”

李廣湖(左起)、吴振益、王文阪、梁健焜、林景清、林鸿泰、颜福隆、张志远以及陈秀珠在记者会结束后,在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校园内合影。
(吉隆坡17日讯)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主席丹斯里林景清希望政府承认华中的存在,而该理事会将会以协商的方式,向当局争取“拿回”华中的“报生纸”。
他表示,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前身是60年代改制的华文中学:“改制中学虽然执行教育部的课程纲要,但改制中学与一般的政府中学不同。”
“教育部明文规定改制中学需拥有200分钟华文课,改制中学校长必须拥有大马教育文凭华文或谙华文,主要行政人员也需要谙华文及中华文化。”
除了推动多元文化活动,他说,改制中学也积极维护华校特征,传承中华文化:“因此,我们坚持改制中学或国民型华文中学是华中!而一般的政府中学是国中。”
林景清今日出席于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举行的“筹募华中师资及发展基金”新闻发布会时,这么说。
与会者还有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副主席梁健焜、秘书王文坂校长、理事张志远、《筹募华中师资及发展基金》晚宴筹委会主席拿督林鸿泰、财政颜福隆、副财政吴振益、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陈秀珠以及中华独中副董事长李廣湖。

林景清(左)在记者会上发表谈话。右为林鸿泰。
梁健焜:除教师薪金水电费
董事会须筹款承担费用
也是江沙崇华华中董事长的梁健焜说,华中属于半津贴学校(政府资助学校),除了教育部所提供老师的薪金和每个月5000令吉的水电费,其他一切费用皆由董事会负责。
他指出,霹雳州有17所华中,是全马最多华中的一个州属。而江沙崇华国民型华文中学,目前有700多名学生,该校高峰时期曾有2000多名学生。
“我们这些学校的设施,都是要由董事会去负责的,包括我们的校地,还有建设新楼,以及种种设施维修,都是要董事会去想办法筹款。”
“会提到报生纸问题,因为我们的(维修)拨款,像去年,每一所华中,它才批给我们大概6、7万令吉之间。但是,我们霹雳的每一所华中每年平均的花费,大概要20万令吉。”
他提到,华中会拿到这么少的维修拨款是因为政府把华中与国中(SMK)列在同一个组别。因此,若国中拿到7万令吉,华中也会拿到7万令吉的拨款。不过该维修拨款也是需要申请的,不会自动会获得。
他举例指,最近维修厕所的拨款,国中当时拿到6万令吉,但华中并未拿到,华中是在时隔一年后,去投诉及争取后,才获补发7万令吉。
林鸿泰说,该理事会将在来临的会员大会中,寻求通过向当局“拿回”“国民型华文中学”报生纸议案。该议案一旦获得通过,他们将向政府提呈备忘录,以承认华中。
林鸿泰:中学华文教师缺近200人
林鸿泰表示,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全国政府中学华文教师短缺人数近200人,而华裔教师在华中的比例己从2014年的51.5%,降到如今的不到40%。
他指出,这一趋势已严重威胁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亟需华社凝聚力量应对。华社须及早警觉并团结一致寻找和落实有效的对策,以解决华文与华裔师资短缺所带来的困境。
他表示,教育部透露,目前没有足够的合格中文系毕业生申请填补教育委员会开放的录取名额是导致问题恶化的主因。
会上,林鸿泰也宣布,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将于今年6月21日(星期六)在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拿督林水明大礼堂,举办“筹募华中师资及发展基金”晚宴。
他说,所筹得款项将用于两大关键项目,即华文与华裔师资培训以及协助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发展。
在华文与华裔师资培训方面,林鸿泰说,所筹得款项将用来赞助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增加录取中文教育文凭课程(DPP)、资助新纪元大学学院与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UPSI)联办的学士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 (DPLI),以及加速培养合格华文与华裔教师,以期缓解我国国民型中学中文教师短缺与华裔师资比例下降的问题。
林鸿泰说,晚宴的筹款目标为50万令吉。
理事会在6月21日当天下午,也会举办两大活动,即专题讲座(下午2时至3时30分)以及第五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下午4时至6时)。
他指出,以上两项活动的地点皆为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林上海讲堂。
他也呼吁全国华中董事会委派代表踊跃出席,深入探讨国民型华文中学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