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明年中开放部分路段
SPE大道纾解隆东部交通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从安邦到大马城,将有5公里的路程为双层高架大道。

(吉隆坡23日讯)我国最长的高架大道——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SPE),预计明年5或6月开放第1及第4阶段路段,届时有望进一步缓解吉隆坡东部的拥堵交通。

这条全长32.1公里的高架大道,目前工程进度已达65%,预计会按照政府规定于2020年11月竣工。届时,通过该大道可更快速衔接巴生谷10条大道,驾驶人士既可缩短行程也节省能源,更为环保。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前称为大使路淡江第3大道,也是大使路淡江大道大蓝图的部分,一旦竣工,将是替代第一和第二中环公路的吉隆坡城市绕道,让驾驶人士行驶更顺畅。

190924K01XX-1_noresize

 

怡克伟士(EKOVEST)董事经理丹斯里林景清接受《南洋商报》记者专访时披露,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工程目前进度良好,只是部分工程因为大马城计划的搁置而有些阻滞,惟有信心赶在明年11月完工。

“我们预计会提早数个月,即明年5或6月先开放第一阶段,从柯灵芝(吉隆坡西部疏散大道)至沙叻(郊外岭);以及第4阶段斯迪亚旺莎(淡江大使大道)至美拉蒂花园(第二中环公路),让道路使用者先试跑。”



林景清展示目前在大使路淡江第二阶段延伸大道交通枢纽建设的“停泊&转乘停车场”,靠近泗岩沫电动火车站,以及捷运2肯都门站(Kentonmen)正建设中。

收费由政府宣布

他强调,过去吉隆坡西部道路系统完善,唯独东部缺乏完善道路规划,因此该公司是参照1980年日本为第三国家草拟的基设蓝图,在现有路面上建高架高速大道。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会是我国最长高架大道,从拉曼学院大学至马来亚大学,有7个交通枢纽,全程有4或6车条车道。”

询及收费站与收费,林景清表示会由政府宣布,全程使用大道会有两个收费站,若只是中途,一般只收一次费用。

双层高架大道节省土地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从安邦到大马城,将有5公里的路程为双层高架大道,呈现另一种独特设计概念,也更方便各方向的车辆,驶进或驶出大道。

林景清说,由于大马城地价昂贵,采用双层高架通道设计可节省土地应用,虽然建设成本会高涨,但因公司有机械,可严控成本。

向来鼓励永续发展的林景清认为,建设大道不是以多长来计算,最重要是为人们提供方便。

“尤其是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主张以捷轻方式直接从旺莎玛珠横跨至大马城,这比绕道路程更短,也更节省能源,而且建捷径大道也远比绕道来得节省开发如炸石和工程费用。”

林景清:好比商务舱
“绿色大道”省时省油 

林景清说,过去大道往往成为政治课题,很多人觉得大道公司“吃钱”,却没好好思考,大道能为大家提供方便。

“例如坐飞机,大家可选坐经济舱,若要提升服务就加额转去商务舱,大道就好比是增值的商务舱。”

避开塞车更环保

他举例,现有的大使路江淡大道,车主往往只需付一次2令吉50仙的过路费,即可避开原路塞车的问题,而所节省是5令吉车油钱,这正是他打造绿色大道的概念,以节省路程、时间及燃料为目的。

提到这话题,他也提起某次出席活动,一位校友眼泛泪光向他握手道谢,说因为有了大道,大大节省了他的时间和精力。

“这位校友居住在甲洞蒂沙,他说过去到吉隆坡工作每天要耗上2小时路程,随着大使路淡江第二阶段延伸大道竣工,路程变得只有15分钟。”

“校友的这番话,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大道设计做对了,即以捷径来方便别人。”

保留空间充停车场
建议上端建可负担屋

林景清说,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保有空间作为“停泊&转乘停车场”,更建议政府善用空间,建可负担房屋。

他表示,本身的发展理念最重要的是看得长远,尤其巴生谷未来人口会双倍增长,因此需长远规划未来,基于土地有限,更有必要积极探讨“向上发展”。

“我的大道有数个交通枢纽,每个都建设在靠近公共交通站,例如旺莎玛珠佳世客、安邦仄拉迪、陈秀连、大马城及士布爹(谷中城)。”

他建议在这些地点辟停车场,建1000至2000个停车位,让车主选择在交通繁忙的上午时段,把车停放在靠近的出口,以转搭公共交通到吉隆坡。

此外,基于交通枢纽的空间有数十亩,因此他也向吉隆坡市政厅建议,利用停车场上端的空间建造可负担房屋,应对未来会激增的人口。

不宜忽略基本设施

他认为,城市须要永续发展,才能长远的促进繁荣,因此在推动轻快铁和捷运发展的同时,也不该忽略基本设施需求;否则交通拥堵的情况将使我国如同印尼般,需出动摩托车载送服务。

他认为,应善用现有火车轨道保留地,在60公尺的保留地段另辟巴士通道,善用人工智能以无人驾驶巴士通行,衔接密集度高的公寓区,并与火车站连接,提供完善衔接便利,打造世界级城市的福利。

带动隆东部产值

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一旦建竣,可带动吉隆坡东部的产业升值。

林景清说,自大使路淡江大道竣工后,许多大道沿路产业价值都有上升的趋势,以往士迪亚玛珠排屋售价约30万令吉,如今上升至80万令吉;当地地皮以往每方尺70令吉,如今500令吉也难找。

“由于基建提升,人们出入变得便利,不会抗拒搬来居住,人口多了也会带动商业发展,相信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也会带动安邦一带的产业上升。”

询及目前大道车流量,林景清指大使路淡江大道每日车流量约有20万辆,待斯迪亚旺莎班底大道完成后,相信大道每日车流量会增至40万辆。

拟甲洞设捷径往巴生

怡克伟士计划延长大使路淡江第二阶段延伸大道,从甲洞再设捷径往巴生加埔,更方便车主接往南北大道或是西海岸大道。

林景清指出,这是该公司接下来计划的大道工程,开设新捷径往双溪毛糯、瓜雪一带,也会与其他的大道接通,这会节省更多的原路时间与行程。

他说,该公司不时都有针对密集区展开交通研究,也有向政府提呈建议,以改善现有交通不足之处。

独家报道:潘丽婷 摄影:黄志强/受访者提供

反应

 

趋势

以BEST发展方针迈向全方位建筑商 林上海资本科技创新

林上海资本(LSH,03047,LEAP)并不限于继续成为传统建筑商,如今放眼更上一层楼,推出结合四个方向的“BEST发展方针”,转型为拥有新技术、与新概念的新时代全方位建筑商!

对现年61岁的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丹斯里林景清而言,林上海集团在1966年,由其父亲林上海以“林上海建筑公司”之名创立时,就是一家以传统方式营运的建筑公司,到了接近创办60年后的当下,不能再继续固步自封,而是要往前进化。

“我们,以及整体建筑业是时候要做出改变,进行转型。”

为此,林上海资本的BEST发展方针应运而生,为该公司的成长及营运方向指明道路,确立要成为包含建筑服务、建筑方案、建材等业务的“全方位建筑服务方案供应商”。

“我们在疫情爆发期间,想出了这个BEST发展方针,以确保本集团的永续发展。”

改变业界核心基础

BEST发展方针由四个方向的英文首字母组成,分别是“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金融增强型解决方案(Enhancement Solution for Finance)”、“永续,且让产品可负担(Sustainability, Made Affordable)”和“转变及创新(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通过BEST发展方针,林上海资本不止打算推动自家转型进化,实际上该公司也有更宏大的愿景,那就是改变国内建筑业的核心基础。

对此,林上海资本中最具代表性业务,可能就是“BEST发展方针合作管理项目”。

林景清指出,通过BEST发展方针合作项目,林上海资本为其他承包商提供“为工程增值”的方案,比如节省成本的方案,还有建筑方式、建筑相关数字科技方案、建材方案等服务,助力其他承包商以更好的方式完成项目。

“我们推动建筑业之间的合作,我们可以为土著承包商提供方案,让他们在保有土著承包商身分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工程,我们也可以与不知要如何开发手上土地的地主合作。”

目前,在林上海资本BEST发展方针合作项目管理下的工程总值高达28亿令吉。虽然该公司无法从客户处分得上述28亿令吉款项,但可以通过顾问费、服务费等方式获取收入。

“在BEST发展方针合作模式下,客户的订单就等于是我们的订单,客户的土地也相当与我们的土地。”

收购扩张期待转板

在BEST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林上海资本在去年建议,以发股方式向林上海集团全面收购建筑商Astana Setia Sdn Bhd(ASSB)及投资控股公司林上海创投(Lim Seong Hai Ventures Sdn Bhd),换言之是母集团将更多资产注入上市臂膀。

此举的目的,正是要助力林上海资本继续壮大,通过新收购公司与林上海资本之间的协同效益,推动接下来的永续增长,逐渐成为全方位建筑服务方案供应商,完美符合该公司设定的BEST发展方针发展。

林景清指出,林上海资本上市之初,就已经定下了远大目标,要在10年内达到10亿令吉的市值,而在这一系列的企业活动完成后,该公司无疑将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跟随其父亲“按部就班”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

在2021年7月30日上市LEAP板之时,林上海资本的市值只有9940万令吉,2021财政年(9月杪结账)净利为790万令吉,而建筑订单价值是4亿9050万令吉。

到了2022财政年,该公司全年净利已飙到4180万令吉,如今市值也翻了超过1.3倍,至2亿3140万令吉。

也就是说,在上市1年半后,林上海资本的市值已增长至近10亿令吉目标的四分之一,进展可谓神速。这也为林景清及林上海资本整体领导层带来更大信心,去完成目标。

毋庸置疑,大马交易所LEAP板块这个“小池塘”,已经不适合容纳林上海资本这条“大鱼”。

因此,林景清指出,该公司的计划是将来转到创业板上市,最终再登陆主板。

“在完成ASSB和林上海创投的收购后,我们甚至可能有资格到主板上市,但我们的理念就是一步一步来,按部就班地去发展。”

林景清称,目前只等马交所正式公布LEAP板到创业板的转板框架,一旦框架出炉,林上海资本就会开始着手研究下一步动作。

在完成上述收购后,林上海资本的盈利估计可以增长额外2000万令吉,同时,建筑订单将扩大到7亿7500万令吉,而未来发展项目,如Lake Side Homes项目的发展总值(GDV)估计达16亿令吉。

可负担房屋超额认购

目前,林上海资本已推出蕉赖LSH Segar和洗都LSH33公寓项目,其中包含价格不超过30万令吉的可负担直辖区房屋(RUMAWIP)和公务员房屋计划单位(PPAM)。

林景清称,这两个项目的整体出售率在90%以上,其中可负担房屋的部分已被超额认购,十分受欢迎。

接下来,林上海资本将在今年推出名为Sentul Ria的公寓项目,并会视市况决定未来Lake Side Homes的推出日期。

除了产业发展,林上海资本也有意通过持有基建资产获取收益,来补充核心的建筑业务。

该公司并不打算收购成熟基建资产,而是自行建造并持有全新基建设施,如收费大道和防洪设施等,目前已向官方机构提呈部分计划书,等候评估结果。

“举例来说,我们有意建造结合防洪和交通功能的大道基建,但比现有的SMART隧道更先进,可以在帮助泄洪的同时通车。”

数字化DIBS效率大增

在BEST发展方针中,T字代表的“转变及创新”为林上海资本的专注点,而该公司拥抱的新技术就是工业建造系统(IBS),以及更新型的数字DIBS。

该公司在2022年9月与金务大(GAMUDA,5398,主板建筑股)签署协议,向后者取得使用数字DIBS系统生产的客制化预制混凝土构件,放眼有效提高未来旗下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浪费,节省成本。

“通过IBS或数字DIBS,我们只需要将客制化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运往工地,像搭积木一般完成建筑物。这不止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也会减少工地上的材料浪费,节省成本。”

在IBS的帮助下,正在施工的LSH 33项目获益良多,不止将工程所需人力减少60%之多,同时,工作效率也提高至每周可以完成一层楼。(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