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陈宝欣
跨行业建筑师

学建筑的,就只能做建筑设计?

近年,深受业界关注的陈宝欣(Pamela Tan)就颠覆了人们给建筑学制定的这一框架。



对她做的事情,你或许会把她定位在“艺术家”,但她却称自己为“建筑设计师”;基本上,她不把自己局限在建筑设计,而是开放于不同的设计领域。

“跨行业”的陈宝欣,不代表她不专业,而是拥有建筑的教育背景,似乎较容易在建筑、设计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互相连接的桥梁。

陈宝欣所做的,从艺术、产品到空间设计都有。

但目前做得多的,是空间设计,特别是空间装置,这也是最接近她学科的一个,将她所学对空间和视觉的理解,完美地呈现在空间装置的创作中。

老实说,你很难去定义陈宝欣所做的事。当然,这也是她想达到的,即不被设定或归类,她想要不停地探索,模糊不同设计领域之间的界限。

可修读建筑系的她,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实际上,她会选读建筑系,并不是自发性的,反而是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观察到,不管是课业或课余的创作,她都很擅长运用结构和形状的元素,所以父母才会建议她选读——建筑系。

因此,她就在国内的某大学,读了3年的建筑系,再到伦敦读了两年的硕士学位(RIBA Pt.2)正是这两年间,让陈宝欣逐渐对建筑学改观,尤其是对建筑学多元面向的领悟。

她说:“在英国学习的两年间,我所接触的,不只是建筑,而是包含其它的领域,譬如文学、科学和艺术等;这时候才瞭解到,原来学建筑,还能做很多事,譬如可以做家具、地毯或服装等方面的设计,而不只有建筑。很多建筑学的毕业生,其实都没有在做建筑。”

但这样“跨行业”,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专业,而是拥有建筑的教育背景,似乎较容易在建筑、设计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互相连接的桥梁。

依稀记得,一位知名的中国建筑师曾在访谈中提过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学这专业,不一定要干建筑师,但它却能够给你一种能力,是其它专业所没有的。”什么样的能力呢?

“就是把一件事干成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能够支持你干所有的事情。”

陈宝欣透露,她最喜欢的作品就是“Eden”。

最具挑战

“人们不够瞭解艺术”

毕业后的陈宝欣也曾在一家建筑公司,大约工作了两年。

为何不做她一直想做,即现在在做着的事呢?

陈宝欣坦承,毕竟是一件偏离常规的事,所以她还是会担心和害怕。

“但在建筑公司的两年间,让我更加肯定,我还是想做我本想做的,只是我还不够自信,担心和害怕的感觉,还是存在的。”

然而,她还是给了自己1年的时间去尝试,她想看看,人们会如何去看待她想做的这件事;于是就在2018年,她就离开了建筑公司,开始自己接项目从事,而且是各方面的设计都去尝试。

譬如壁画、小型的艺术装置和各种产品设计等。

让她深感惊讶的是,她原以为在经济上会很困难,甚至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没想到,却出乎预料地能让她赚到钱;当然,是没有到赚大钱的程度,但至少没让她陷入经济困境。

取数以百计的彩线打造的“Projection:Kite”,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万事开头难

而她第一次接获的大型项目,是在2018年尾,一个取名“Eden”的空间装置;这对陈宝欣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标记,因为“Eden”的存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一般的群众,开始接触和关注她,甚至有国外的建筑媒体也开始报道她的作品。

这种情况下,自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找上门,她甚至透露,曾有国外的客户找上她,虽然,最后是没有谈成,但她仍然觉得,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彩灯的照射之下,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更显震撼。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陈宝欣的起步,也一样不容易,她认为最具挑战性的,是人们还不够瞭解艺术、设计和建筑,自然就较难明白她想要带出或呈现的。

以“Eden”为例,当初是满家乐(Mont Kiara)的一家新商场,为了新开张的宣传邀请了陈宝欣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空间装置;他们想呈现的概念,是要符合商场的大自然主题,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人潮来拍照打卡,以起到宣传和广传作用的设计。

陈宝欣说:“你知道吗,给他们看我的设计图时,他们都深感诧异和慌张,因为他们给我看的资料,是有非常多的绿色元素,包括植物和材料等,那是他们认知的大自然,而不是一个全白的,跟他们想象的差太远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她要做的就是努力说服对方。

“因此,我告诉他们,与其只是拍完照就走,何不做点较具体验性或沉浸式的空间装置,能挑起人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思考,然后去瞭解背后的意义,这样的呈现方式,其实更能留下深刻印象,难道不是吗?”

为此,她还做了很多的研究,去支持自己的论点,给客户看很多的资料,建立起客户对自己的信心;庆幸的是,听过她的解释后,客户非常的喜欢,让陈宝欣更肯定自己的选择,选择坚持是正确的,而不是人们不懂得它的价值,便选择放弃。

现在的她,反而更想去挑战了。

拥有多重功能的“Dome of Appearance”。

设计元素只有骨架

“Eden”的概念,老实说,是有点复杂的。

但也非常的有意思。

长话短说,陈宝欣将商场郁郁葱葱的植物元素及伊甸园神话故事中的奇幻景观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也模糊了人造奇迹和自然美景之间的界限。

当你在远处观看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全白的装置。

将距离给拉近后,你就会发现很多,非常微妙的细节。

她的用意是要人们能重新发现近距离观看的乐趣,用不一样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也给人们提供一个能远离日常生活的喧嚣,以找到心灵慰藉的静思空间。

从俯瞰的角度,这是一个风筝图形的空间装置。

3重要元素

这座空间装置的形成,有3个很重要的元素,第一:拱形结构,第二:藤蔓;第三:玻璃水珠;拱形结构或门廊的设计,是受维多利亚时代的钢结构建筑启发,而它那轻盈的骨架结构,则是对“水晶宫”,为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建造的铁铸建筑的致敬。

另外,因为陈宝欣想要带出强烈的花园形象,所以拱形结构和藤蔓成了最完美的配搭,给人一种垂挂着的葡萄藤的视觉效果;细看之下,会发现葡萄藤的尖端,还有精致的玻璃球体,就像是在雨后的树叶边缘,微微晃动的水珠一般。

整体来看,那像是洞穴般的造型,灵感来源,则是源自一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曾为自己的小说《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re of the Earth)所创的图画;这样的设计,也增强了“Eden”整体的空间体验。陈宝欣希望到这里的人们,能暂时放下自己的执念,像孩子一样地感受这世界。

其实,不管是小型的艺术装置,或是大型的空间装置,你会发现她很常使用,只有骨架的设计元素,包括她最新的一个作品。

坐落在占美回教堂一带的“Dome of Appearance”,同样是只有骨架的全白空间装置设计;对此,陈宝欣解释道,她很喜欢用形状,或是说很简洁的几何线条,去做诠释或表达,正因为她觉得,这样才能突显经常被忽视或是较隐性的东西,让人们能去注意到,并去欣赏它们的美,就像力量(strength)。

陈宝欣深受好评的毕业之作——“土壤之城(Soil City)”。

未来计划组团队

当初会注意到“陈宝欣”是她的另一项作品,取名“Projection:Kite”。

那是她为一个音乐节,即“Good Vibes Festival”创作出一个象征生活和节日的空间装置;当时,她采用了数以百计的彩线,描绘出一个非常大型的风筝图形,呈现出爆炸性的视觉效果。

有趣的是,这是一个互动性的空间装置,随着音乐,引领观众一起起舞。

其实,当她在英国修硕士学位时,就有很多深受关注的作品,譬如她第一年做的建筑设计项目“Mappa Mundi:地图制作者的梦想”,就曾被选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更曾荣获“PAM-Tan Sri Ar Chan Sau Lai”奖项;她最后一年的设计论文“土壤之城”(Soil City)也获得很高的评价。

目前,所有的项目皆是陈宝欣一个人完成,她表示,未来有计划会组一个团队,但她会以自由发挥的方式去管理,而不会去限制或控制他们的创意。

当问及她,若有机会做建筑项目,她会接吗?她毫不犹豫地说:“会”。

反应

 

意见

延迟交屋,建筑师无须负责/林国强

本上诉案中,50名上诉人(买家)已签订各自的买卖协议,向某特殊工业建筑项目的发展商,购买工业建筑单位。

答辩人是该项目发展商指定的项目建筑师。买卖协议的一项条款是,买家将在建筑计划批准日算起的24个月内,获得所购买单位的空置所有权。

最初的设计规划于1994年12月20日获得当地地方政府批准,但由于邻近的其中一名地主拒绝对其产业进行一些坡度切割,因此该设计规划不得不修改。

完整内容点击>>这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