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减少90万”创史上最大跌幅 仅两地人口有增加

截至2024年10月日本国内总人口约为1.238亿。图为3月末民众在东京千鸟渊公园观赏樱花。
(东京15日讯)日本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国内总人口(含外籍人士)约1.238亿,较前一年减少了55万人。
这已是日本连续第14年人口下滑。其中,光是日本本土人口就减少了将近90万人,创下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史上最高纪录,反观外籍人士则的入境人数则比出境人数高出34.2万人。
《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总务部14日公布的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本土人口相较前一年减少了89.8万人,降到约1.2029亿,在日外籍人口则有350.6万。整体而言,日本总人口自2008年创下约1.2808亿的高峰后,就持续往减少。
根据数据,日本2024年出生人口为71.7万,比前年少了4.1万人,死亡人数则为160.7万,比前一年增加1.2万人,形成明显的“出生少、死亡多”自然减少结构。
在性别方面,男性人口比去年减少了45.3万人,已是连续20年下降;女性人口也少了43.7万人,是连续16年减少。
而在年龄结构部分,作为主要劳动力的15岁至64岁年龄层共7372.8万人,占总人口59.6%,相较前一年减少了22.4万人;未满15岁的儿童共1383万人,占比仅剩11.2%,相较前一年减少34.3万人,同时创下历史新低。
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3624.3万,增加至总人口29.3%;其中75岁以上就有2077.7万人,占16.8%,两者比例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也可以证明,日本社会老化问题持续加剧,造成劳动人口压力也越来越大。
日本全国47个地区中,只有东京、埼玉这两个地区人口有增加。东京一方面虽出现5.2万人的自然减少,但因为有高达14.4万人的社会移入(即他县居民迁入),因此整体人口数仍呈现成长,年增率约0.66%;埼玉也从过去的人口减少转为增加。
外籍人口部分,因移居、留学等因素入境日本的人数达到419.3万人,比前一年暴增94.2万人,也高于出境的385.3万人,进一步提高外籍人口的净增加。对比日本本土人口大幅减少,外籍人口成了支撑总人口数的关键角色。
据朝日电视台报道,面对日本人口锐减的现况,官房长官林芳正将原因归咎于少子化。他也强调,政府正着手推动过去无法落实的育儿与经济支援政策。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为何日本Z时代正“安静离职”?

(东京24日讯)和父母那一辈相比,20多岁的日本年轻人宁愿放弃高薪与升迁机会,来改善工作与生活平衡。
在日本这个长期以“拼命工作、对公司忠诚”闻名的国家,越来越多人开始“安静离职”。
“安静离职”(quiet quitting)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22年的美国,指的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投入,只做最低限度的事。但这个词在日本逐渐衍生出稍微不同意涵,让过去那群拚命工作的上班族难以想象。
愈来愈多日本上班族选择准时打卡上下班,时间一到就立刻离开。他们不再追求获得上司的表扬或升迁机会;如果会增加工作量,更高的工资也难以激起他们的干劲,绩效奖金也无法激励他们。
根据东京职业研究机构Mynavi针对3000名年龄介于20到59岁的工作者进行的调查,约有45%的人表示自己只完成份内工作。其中又以20多岁族群最坦然承认自己是“安静离职族”。
追求“自己的时间”
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有很多。对26岁的一诚(音译)来说,答案很简单:他想花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不讨厌我的工作,也知道必须工作来支付房租和账单,但我更想要见朋友、旅行,或去听现场音乐会,”一诚如此回答。他要求不透露自己的姓氏。
“我知道我祖父辈,甚至我父母那一代人都认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工作,赚更多钱,但我无法理解这种想法。”
“我认为平衡好工作与办公室以外的生活比较重要,我相信我身边的朋友大多也是这样想的。”
Mynavi的研究也指出,“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多数安静离职者的主要动机。
也有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工作量和工资相符,对目前的投入感到满意,也仍然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还有一些人则说,他们之所以只做最低限度工作,是因为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被公司重视,或者对升迁、职涯发展根本不感兴趣。
山梨学院大学社会科学讲师暨职涯咨询师川上澄江(Sumie Kawakami)指出:“许多轻人看着自己的父母为公司牺牲一切,经常加班,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从中领悟,那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她对德国之声表示:“过去的公司会给予合理薪资与福利,员工也就一直待到退休。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非所有员工都是正式被聘雇,薪资与奖金也没有过去那么优渥。”

日本东京涩谷车站前十字路口街景。
不再为公司全力以赴
“大家看到这些现象,自然也就不再觉得应该为公司牺牲自己。”
川上澄江指出,疫情期间的各种限制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优先级。新一代年轻人开始质疑“一辈子只为一家公司打拼”这种观念。
中央大学文化系社会学教授辻泉(Izumi Tsuji)观察后也得出相同结论。
“年轻一代和像我这样50多岁这一辈的工作态度出现巨大差异。”
“以前的上班族对公司极度忠诚,加班没领工资也心甘情愿,不会轻易跳槽。作为回报,公司会照顾员工与其家庭直到退休。”
辻泉观察到,时下的年轻人“更重视自己的兴趣、自由度,以及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在辻泉看来,日本企业数十年来一直对员工提出严格要求,如今这样的转变是一件好事。
“过去人们对公司过于忠诚,导致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现在,如果大家有更多空闲时间,或许会增加消费、促进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可能结识伴侣并组建家庭。这对人口正在萎缩的日本来说是很重要的。”
远离“过劳死”文化
川上也补充了另一项原因,说明为何“安静离职”代表的是一种正向改变。
“我很欢迎这个现象,因为老一辈的上班族会为公司150%的全力以赴,但他们付出的代价却是‘过劳死’。”所谓“过劳死(karoshi)”是指因长期工作过度而导致的死亡。
在1998年,日本共有32863人自杀,其中许多与工时过程和工作压力有关。此后的14年间,自杀人数维持在3万人以上,直到近年才逐渐下降。2024年,自杀人数降至20320人,是自1978年有纪录以来的第二低。
川上说: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认为自己只能委屈待在让人不快乐的工作里,或无法拥有自己的时间。这样的转变让他们变得更快乐。”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