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巴击落印度6战机 歼-10CE首战立功

(北京7日讯)巴基斯坦宣布击落6架印度战机,瓦解了印度发起的“辛多尔行动”,并且战果还在扩大。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言人表示,巴空军一架击落印度5架有人战机和1架无人战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1架米格-29战机及1架“苍鹭”无人机。
巴军方称,巴空军在印度领空击落了将要实施空袭的战机,并且顺利返航。此前,印度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处地点发射导弹时,巴方就宣布将会进行反击。
据中国“观察者网”报道,尽管巴方没有透露采用何种战机以及何种导弹击落印方战机,但是鉴于其可以轻松进入印度空域,并且取得战果,并且全身而退。尤其是印度战机没能进入巴方,让人们看到了巴方防空系统和空军战力的先进性。
不少军事博主分析,巴军方现有36架歼-10CE和160架FC-1枭龙Block3型号,以及78架F16战斗机,配备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ZDK-03预警机,拥有LY-80(红旗-16出口型)、红旗-9(FD-2000改进型)、霹雳-15中远程空空导弹,让巴空军战力飙升。
此次对印度战机进行反击,很可能是动用了巴方最为先进的歼-10CE+霹雳-15空对空导弹,这是是它们首次实战。可以说让印度发起的空战变成了自毁。
巴军激光武器 猎杀印度无人机

“寂静狩猎者”激光低空防御系统是无人机杀手。(取自环球网)
作者:宋阳标
此次印巴无人机作战,展示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电子战、防空体系以及武器装备体系化运用的关键影响,而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成功打击了印度无人机,实战展示了激光武器在无人机战场上的运用。
“寂静狩猎者”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低空防御利器,激光器输出标准功率30千瓦,最大射程4000公尺,提供4种功率模式,拦截半径从200公尺到4000公尺递增,可拦截直径2公尺内、飞行速度小于60公尺每秒的目标。
它能在4秒内烧穿800公尺外5层钢板,6秒内锁定目标,夜间作战效能显著,且单次发射成本仅需数美元。
当地时间5月8日至9日,巴军方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连续击落77架印度军用无人机,其中5月8日晚击落29架,9日单日击落48架。
巴方公布的残骸显示,超过80%无人机存在激光束贯穿性烧蚀痕迹,核心电子元件呈熔毁状态,这与“寂静狩猎者”的杀伤效果高度吻合。
印度无人机集群包括波兰“战友”巡飞弹和以色列“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等型号,面对“寂静狩猎者”定向能打击,这些无人机暴露出航速慢、抗干扰差等缺陷,其滞空时间反而成为被锁定的高危窗口。
同时,“寂静狩猎者”与LY-80中程防空系统构成“硬杀伤—软拦截”复合网络,使印度价值2.5亿美元的S-400系统在边境对峙中陷入战术被动。

巴方公布被击落的印度无人机残骸的照片。
印度“蜂群战术”
印度军队在这次空中战斗中投入的机型有:使用了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苍鹭”察打一体武装无人机,可能有国产“加鲁达”系列无人机。
印度的战术方面,主要是采用“蜂群战术”,试图通过数量优势消耗巴基斯坦防空资源,还尝试与“阵风”战机协同作战,不过在5月7日空战失利后,更多依赖无人机进行低成本消耗战。
盘点巴军的防御体系,巴军成功构建了“红旗-9BE远程防空+LY-80中程拦截+飞弩-6近防”3层体系,配合“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形成立体防御。同时,利用电子战部队通过宽频干扰器与北斗卫星欺骗技术,对印度无人机通信链路实施干扰。
巴军的反击行动包含: “翼龙-2”无人机搭载AR-1反坦克导弹,在5月8日夜间突袭中精准摧毁印度查谟空军基地油库,并采用“4机编队+电子战护航”模式,由2架歼-10CE主攻,2架JF-17 Block3实施电磁压制,使印度无人机群丧失战场感知能力。
损失超3500万美元
这次印巴空战中印度损失惨重,在5月7日至8日的24小时内,印度有25架无人机被巴方拦截,其中包括12架“哈洛普”。印度在单日冲突中损失超3500万美元。
至于巴基斯坦,巴军在这次战斗中展示了明显成本优势:巴方主要拦截武器“飞弩-6”导弹单价仅1.5万美元,“寂静狩猎者”单次发射成本不足一美元,拦截成本低,可大量使用。
明日预告:印度惨败 21世纪空战历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