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OpenAI传开发代号“草莓”AI模型 遭马斯克嘲讽

(纽约14日讯)ChatGPT开发商“OpenAI”传出正在开发一款新AI模型技术、代号名为“草莓(Strawberry)”的专案,旨在大幅提升AI的推理能力。

消息一出,遭科技富豪马斯克(Elon Musk)嘲讽,他在X平台称“我们原本以为AI末日是“迴纹针问题(paper clip maximizer)”,但没想到它实际上是永远的草莓地(Strawberry Field Forever)。”

根据自由财经引述外媒报道,根据OpenAI内部文件与知情人士消息,OpenAI内部团队正在开发一款代号为“草莓”专案,目的是增强OpenAI的模型的推理能力,处理复杂科学和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大模型不仅能产生查询答案,还能提前规划,自主、可靠地浏览网络,进行所谓的“深度研究”。

报道指出,即使在OpenAI内部,“草莓”专案运作也是严格保密的,目前无法确定“草莓”的发布时间消息。

对于上述报道,OpenAI回应表示,公司希望AI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不断研究新AI能力也是业内普遍做法,但并未直回答关于 “草莓”专案 的问题。

报道一出,引发外界关注,当中包含科技富豪马斯克。

报道指出,迴纹针问题是由瑞典哲学家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在讨论超智能风险时提出的一种思想实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关于目标导向的AI可能如何在追求其目标时无意间导致人类灭绝。而《永远的草莓地》为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四(The Beatles)创作的一首歌曲。

新闻来源:自由财经

 

 
 

 

反应

 

财经新闻

吉卜力AI风之后6点反思/孙德俊

作者:孙德俊(数字行业解锁人· Antsomi 联合创始人)

2025年3月至4月,在未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历史书写中,绝对是重要纪录。

一切的开始源自OpenAI的CEO Sam Altman的一则推文,他在3月26日宣布该公司正式推出由GPT 4o驱动的图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然后附上以下由该工具生成的图片。

后来大家都争相使用它生成具有吉卜力工作室画风的图象,造成一时无两的生成式AI风潮。

如今热潮已退,但仍看到后续的相关生成内容。我觉得是时候进行反思,了解此事在AI时代的意义。

1.AI时代的营销高手

OpenAI绝对是AI时代的营销高手。这次他们(又再次)选择谷歌推介新版Gemini的时候推出这新功能,在让全世界“惊艳”之际,也占据了媒体版位或社交媒体几乎超过两周。谷歌新模型不管多么厉害,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情何以堪”。

2.为何选择吉卜力

OpenAI选择吉卜力作为生成图像工具的“运动推手”,可说是神来之笔。吉卜力这几十年来在全球累计了无数粉丝,它绝对有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感染力”,再加上吉卜力的画风极易认出,轻易地让营销的涟漪效应翻倍翻倍再翻倍!

3.为何用户会趋之若鹜

最重要的还是受众要买单。不少用户即使过去两年不曾订阅ChatGPT付费版本,却因这图像生成功能而趋之若鹜,开始付费订阅,毕竟能进入吉卜力这“平行世界”,是充满吸引力的事。

许多人为此终于愿意付费,把照片转为吉卜力风的图像。这也是为何两年多以前ChatGPT发布时,OpenAI在5天内增加100万个用户,但这一次则是短短1个小时里,增加了100万个用户的关键原因。

4.吉卜力和宫崎骏态度

吉卜力和宫崎骏还没正式表态,相信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向来小心翼翼,他们会权衡轻重后才采取下一步。宫崎骏于2016年在看了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动画项目后曾说,那是“对生命本身的侮辱”,但他并非指责类似今天生成式AI可以生成接近其画风的做法,大家别忘记,当时还没有今天生成式AI的相关技术。所以,原则上这是两码子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5.迪士尼

我曾在演讲中被问到我们应否顾忌吉卜力的感受,我突发奇想地反问:“那我们有无顾忌迪士尼的感受呢?”

试想想,若你是迪士尼总执行长,你那几周好不好过?看着全世界因为吉卜力而疯狂,却不是自己的IP,到底会觉得幸还是不幸呢?这是吊诡的问题,值得深思。

6.效率和“好玩”

我们都希望AI工具可让我们做少一点重复性工作,再让我们更“自由”。这次吉卜力AI风吹得狂烈,甚至让OpenAI的GPU不胜负荷,但却和“效率”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就是“好玩”。最上一次互联网科技圈有这样“好玩”的事,而且也算是全民/许多人参与的,应该就是抓宝可梦的游戏应用程式了。AI让生活增加这种乐趣的这一波发展,蛮令人意外。

AI的进展让生活经历很多变化。有趣的是,当我们强调AI可为工作提高效率和效能时,让全世界趋之若鹜的AI应用竟是有如这一次的“吉卜力moment”,只能说这是让人莞尔的发展。

下一个能让全世界为之疯狂的“吉卜力moment”又会是一个怎样的AI moment呢?现在的我们当然无法预测。

答案啊答案——在人类的无限创意和底层需求里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