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款iPad传5月初发布 史上最长无新机时期将结束

(纽约29日讯)根据知情人士,苹果(Apple)的海外供应商已加紧生产该公司被期待已久的新款iPad,并计划5月初发布。
因计划未公开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发布的重点是iPad Pro和iPad Air的改进版本。一如先前媒体报道,iPad Pro机型将配备更清晰的新型OLED荧幕,而iPad Air将首次提供12.9英吋荧幕的选项。
这标志iPad史上最长无新机时期结束。iPad最早由苹果联合创办人乔布斯2010年推出,距离自上次推出新机已经过去了大约18个月,这导致对平板电脑的需求更低迷。苹果寄望搭载了更快芯片和改进配件的新机型能刺激该品类的复苏。
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一轮销售成长后,苹果前两个财年度的iPad营收均下滑,而且iPad在最近一个假日旺季的销量年减25%,尽管这类产品通常是受欢迎的假日礼物。
苹果公司发言人不予置评。
iPad Pro代号J717、J718、J720和J721的 iPad Pro机型将採用新的M3芯片,并与重新设计过的Magic Keyboard和Apple Pencil搭配使用。此次更新是自2018年以来该产品系列首次大调整。
iPad Air上次更新是2022年,当时使用M1芯片。这次将采用新的处理器,12.9英寸的荧幕意味消费者可以买到大尺寸iPad,花的钱却低于更高档的Pro。目前iPad Air的售价自599美元起跳,Pro系列的价格要高200美元。
苹果原计划3月底或4月初发布新款iPad,但该公司一直努力要完成设备用软体的开发工作。最新机型的荧幕也要复杂的新制造技术,这也是导致发布会延宕的原因之一。
5月初的产品发布会将比苹果下一次重大活动早一个月左右。该公司计划6月10日启动为期一周的全球开发者大会。预计苹果届时将发布新的AI战略,同时更新iPhone、iPad、Apple Watch、Mac和混合实境头戴装置Vision Pro的软体。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视频推荐 :
印度能否助苹果摆脱对中国依赖?

(新德里18日讯)苹果公司长期严重依赖中国工厂生产其产品。现在,这家科技巨头计划在印度大幅提高产量。
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本月表示,印度将在针对美国市场的iPhone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苹果总执行长库克5月初宣布公司最新季度业绩时表示:“今后大部分在美国销售的iPhone,原产国将是印度。”
他还表示,越南今后将生产几乎所有在美国销售的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
这一决定旨在减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苹果公司供应链以及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影响。
印度国家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Finance and Policy)高级经济学家莱卡·查克拉博蒂(Lekha Chakrabort)认为,苹果将更多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挑战。她向德国之声表示:“仔细分析会发现潜在的挑战,包括相对于中国在成本上的竞争力、劳动力市场的僵化以及供应链的脆弱性。”
查克拉博蒂强调,由于零部件成本更高且工厂效率相对较低,在印度生产 iPhone的成本要高出5%至10%。
“此外,这项投资的财政影响值得仔细考量,尤其是在税收、基础设施投资和潜在补贴方面,”查克拉博蒂说道。她因此认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对于降低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至关重要。”
苹果加大在印度的iPhone产量
据估计,目前全球20%的iPhone是在印度生产的。据彭博社报道,截至2025年3月的12个月内,苹果在印度生产了价值220亿美元的iPhone,较上一年增长60%。
这家美国公司计划,至2026年,在印度每年生产的iPhone将超过6000万部,在目前的产量上翻一番,并显著增强印度的电子制造业。
在印度,iPhone主要由三家代工制造商组装——富士康、和硕联合科技以及塔塔集团旗下的一个公司(前身为纬创)。富士康是三者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负责印度大部分的iPhone生产。
印度政府最近还宣布了一项旨在加强该国电子制造生态系统的新政策。
此次生产转移对苹果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该公司传统上严重依赖中国工厂生产其产品。
但特朗普对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尤其是与中国针锋相对的关税战使苹果公司陷入困境,并迫使其重新思考战略。
美国总统后来已批准对包括智能手机和半导体在内的科技产品实施临时关税豁免。华盛顿和北京还于上周末就两国间的关税争端达成90天的暂停期。
扩大产能并降低供应链风险
咨询公司LegalWiz.in的创始人什里杰·谢思(Shrijay Sheth)向德国之声表示,要成为苹果公司真正独立的制造中心,印度必须在基础设施、劳动力技能和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他说,“虽然这对印度的商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并且提升了在想选择友好目的地的公司眼里的地位,但这也给本已充满变数的中印关系增添了一层复杂性。”
谢思认为,将大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可能会在技术和专业知识转移方面面临障碍。
他强调说,“鉴于当前的地缘政治状况,尤其是在中国失去大量制造业岗位的情况下,指望中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生产设备能够以所需速度转移(到印度)实在是天真。”
他认为, “考虑到经济因素、熟练劳动力以及供应链重建,最终结果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持续存在的限制”
专注于半导体与嵌入式系统的IndieSemi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尼库尔·沙阿(Nikul Shah)认为,印度有能力满足未来所有iPhone的要求,但其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强调,iPhone产量的提升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地位提升的机会,“但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其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政策限制”。
沙阿表示。“虽然这符合‘印度制造’的倡议,有可能将印度转变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例如过度依赖单一跨国公司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压力。”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