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美财政部料大量发债券 银行业留住存款有挑战

(华盛顿6日讯)美国的银行本就因客户选择收益率更高的替代产品而在维持存款方面面临挑战,而联邦债务上限的暂停又构成了全新挑战。

美国银行利率策略主管马克卡巴纳表示,这将使得美国财政部可以通过大幅提高债券发行量来补充资金储备,进而或将进一步提振替代品所能提供的利率。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已升至创纪录新高,因其在将利率上升(由美联储过去一年的加息行动支撑)转嫁给客户方面的行动快于银行。3月份几家地区性银行倒闭,推动投资者加快从银行转向投资基金。

“这是银行业面临的另一个不利因素,”卡巴纳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我们知道银行系统一直承压。我们知道一些银行使用的美联储紧急贷款正不断增加,这将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为银行留住存款带来另一个挑战。”

本周的美国库券招标将使债券供应增加约900亿美元,美国银行预计6月至12月间债券发行量将增加约1.4万亿美元,为2015至2019年同期平均金额的七倍。该行策略师已表示,这可能会使货币市场利率上升25至40个基点。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银行业今年迄今已流失近8500亿美元存款。根据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数据,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规模增加了约6850亿美元,总资产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5.42兆美元。

反应

 

灼见

【灼见】美车业罢工 中国勤加工/蔡元评

华为正红的时候,另一个代表工艺能量的汽车业开始在中国工地上弯道超车,而且马力全开,风驰电掣!

在国际市场最前卫的日本和德国汽车,开始受到史上第一回合的激烈竞争。

白发苍苍孤芳自赏

一度称雄世界的美国国技命途多舛。这回,动手的是自家人——15万名汽车工业联合会(UAW)工人,针对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发起大罢工。

美国有线电视(CNN)称,3巨头高管以往薪酬涨幅高达40%,而工人仅6%;因此,汽车工业联合会要求同等薪涨,与每周工作4天的待遇。此案若过,工人每小时的劳动成本,将从64美元(约300令吉)飙升到160美元(约750令吉)。3厂每年的营运成本将暴增800亿美元(约3753亿令吉)。

汽车业每年为美国经济提供1兆美元(约4.69兆令吉)的养分,或5%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100万就业岗位。

美国总统拜登放话,表示支持汽车工业联合会诉求,并指出,2023年上半年,3巨头的利润就超过了200 亿美元(约140亿令吉),但工人却未分得一杯羹。

不论后果如何,车业罢工肯定掀起美国各行业的"2.0版",影响通货膨胀;搞不定时,也将导致一些产业倒闭。汽车业的风潮,也必然给拜登附加了一口嘴炮:“都是中国惹的祸!”

联合国贸易数据(UN Comtrade)、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 (OICA)报告显示,中国即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这是中国领跑全球生产和销售两大项目后,再一个的突破。

国际汽车工业评论指出,过去的20年,汽车两雄——日本车系的完美人性化设计、德国的高超工艺,将被异军突起的中国挤到二线。而白发苍苍的美国,只好留在国内“孤芳自赏”!

全球车市改头换面

电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前导。政府致力支持开发电动车,光是2009到2019年间,当局就拨款1000亿美元(约4691亿令吉)发展相关的科技。

成绩有目共睹,目前,电池驱动车占中国内销的五分之一、外销的三分之一。日本和德国电动车只各占其出口的4%与20%。

中国“车速”惊人。2015年,中国汽车外销仅35万辆,落后印度;2023年上半年,起飞到200万辆,换算每天1万辆。

中国汽车出口、生产与销售稳坐钓鱼台。2023上半年,中国汽车外销234万辆,首次超越日本的202万辆。2022年,产量2702万辆,远远高于排名第二,1006万辆的美国。同年,国内销量2686辆;美国的1386万辆望尘莫及。

日前,慕尼黑车展上,以电动车为旗号的中企展位占40%,压倒东道主德国。中企的排场使美西方车业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即在议会上发难,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理由是欧洲须自我保护,预防“不公平贸易”侵袭。中国电动车在华为手机爆红后,再掀起了美西方新一股的政治龙卷风!

尚为被外媒关切的,是华为与汽车业深度协作的智能汽车。智能车采用智能化技术,例如人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等;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这项技术一旦突破,也必然再引起西方世界的“政治关切”。

放下低智转型高档

拜登动用政治手巨灵掌为企业谋出路,祭出高关税和制裁,逼使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劳力低廉地区,稀释中国底气,进而全面打击中国科技势头。

结果,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稀释了自己,忽略了国内产业纵深与横向的发展,流失了美国能量。

美国权威智库指出:“拜登的中国策略失禁”,而且造成“全球供应链纠结晦暗”。

报告称,没错,中国的一些产业迁到了印度、越南、墨西哥;可这些地区的物料和配件仍须依赖中国供应链,因此,成本并未如想象的下行。

中国出口实力不但未破口,反而因工厂放下低智工作,把目标对接高档产能;经过了转型的阵痛后,竞争力反而有增不减!

结语称,和中国脱钩“是风险上再冒风险”。西方企业须发掘中国一波又一波的弯道超车的成因!

国家政策、领导人的作为,是群众鲜明的标杆。政府带动文化,政治和文化相互贴着,关系密切;有咋样的政府,就出现咋样的国民,倒过来也是如此。

美国是消费型、重福利、高度自我的社会;和中国人认命、服从、规律、愿意参与艰辛,比如风吹雨打,基建等苦差事的意向形成尖锐的对比。因此,美国工人转型不如中国工人上心,也因此,中国人有弯道超车的绝对优势。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