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官员:消费者忍耐有限 企业难涨价抗关税威胁

(里士满10日讯)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汤姆·巴金表示,不能理所当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涨价来抵消关税成本。他警告,在经历多年通胀之后,消费者的容忍度已经接近极限。
巴金周五在卢登郡商会“决策者系列”活动中表示:“我从零售商那里听到的情况是,消费者基本上已接近极限。这意味着嘴上说准备把成本转嫁出去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要做到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美联储本周早些时候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理由是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在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的背景下通胀和失业上升的风险增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贸易谈判的进展可能会“实质性地”改变当前局势。特朗普政府将于周六与中国开始进行谈判。
巴金依然认为美国经济目前状况良好,并补充说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依然稳健。尽管各类消费者信心指标明显走弱,但他指出,这尚未真正拖累消费。
巴金在活动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正在思考关税是否使经济增长放缓到产生“去通胀效应”的程度。他提到,2008年确实发生过这种情况,但也有一些时候没有。
“我的判断是,出现去通胀效应的核心在于当需求出现显著下滑的时候,但我们还得拭目以待。像现在这种情况,我们经历得并不多。”
这位里士满联储行长此前曾对企业投资与消费者支出的前景表示担忧。他还曾警告,关税可能会同时推高通胀和失业率,从而给央行带来巨大挑战。
“现在就断言哪种风险更严重,其实有点像是在猜。这不是那种‘政策一出、价格波动一个月就结束了’的变化。我认为它会需要时间,并逐步在多个领域体现出来。”
巴金今年并不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成员,该委员会负责设定美联储的利率政策。
美联储悄悄印钞 上周买进1873亿国债

(华盛顿18日讯)美联储最近悄悄采取量化宽松(QE)购债行动,上周4天累计买了价值436亿美元(约1873亿令吉)的美国国债。
分析师直言,此举其实相当于美联储印钞,“问题是这些钱用来做什么?
“如果经济强劲,那么购债行动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是一个警讯,有些事情正在发生,美联储知道这一点。”
综合外媒报道,美联储上周不动声色买进美国国债,4天累计买了价值436亿美元,光是5月8日当天就买进88亿美元(约378亿令吉)的30年期美国国债,上周初买的348亿美元美债另计,“这可不是小数目”。
报道指出,此举类似于量化宽松政策 ,引发人们对幕后真正发生事情的重大疑问。通常情况下,量化宽松政策会公开宣布,透明度很高。然而,此次最新购债却悄无声息进行。
一位分析师指出,此举其实相当于美联储印钞,即使不是实体印钞,也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问题是这些钱用来做什么?”
这个问题在5月9日得到部分答案,当天美国财政部试图拍卖1500亿美元(约6443亿令吉)债券,最终仅售出780亿美元(约3350亿令吉),缺口高达720亿美元(约3093亿令吉)。
据悉,为避免收益率飙升导致市场动荡,美联储介入购买200亿美元(约859亿令吉)债券,弥补部分缺口。美联储并未将此举作为一项新政策宣布,而是保持沉默。
这种行动通常被称为“隐形量化宽松”,美联储为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但没有正式称之为量化宽松。如果这项措施公开实施,市场可能会做出负面反应,认为这是承认经济比声称的更脆弱,或利率过高。
美联储的举动表明幕后可能存在隐藏的压力,如果经济真如媒体报道的那么强劲,就没有必要突然大规模购买债券。尽管还不到恐慌时刻,显然是一个警讯,表明有些事情值得关注。
美联储的行动显示其决心维护稳定,但不承认任何错误。官方声明的政策保持不变,可能无法反映美联储的实际举措。正如那句老话:“看他们做什么,不要看他们说什么”。
有外媒认为,美联储的举措已经引起一些交易员关注,聪明的投资者也应该注意到了。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员,他们对货币政策的花招具有敏锐的嗅觉。
外媒研判,美联储的隐形量宽只是一场更大金融游戏的开场,黄金价格不断攀升,比特币的合法性不断提升,巴西等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也将从中受益。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