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美国对中国“海上围堵” 港口费新政详解一览

美国计划开始对停靠其港口的大型中国船只,收取数百万美元的费用,恐将加剧中美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

中国是全球航运业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在承运全球超过80%贸易的商船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将需要应对这一变化。诸多的豁免规定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间,整个行业也可能调整运营策略,以使费用最小化。

这些措施旨在重振美国造船业,并应对华盛顿所称的中国为“主导海上、物流和造船领域”而采取的不合理举措。

然而,若要真正与中国在航运领域竞争,美国面临漫长的征程:根据全球最大船舶经纪公司下属的Clarkson研究服务公司的数据,中国当前的船舶订单量为2.5亿载重吨,而美国仅为20万吨。

美国收取哪些费用?

美国贸易代表已修订了此前的计划。目前,将根据船舶与中国的关联程度实施两套收费标准。

第一套,也最为严格,适用于运营商或船东为中国籍的船舶。自10月14日起,此类船舶将面临每净吨50美元的收费 —— 净吨衡量船舶有效载货能力,费用随后将于2028年4月上调至每净吨140美元(约602令吉)。

第二套收费标准适用于在中国制造的船舶。自10月起,此类船舶需缴纳每净吨18美元(约77令吉),或每个卸载的集装箱120美元(约516令吉)的费用,以较高者为准。落入这一类别的船舶有多种潜在豁免情形。

对于上述两套收费标准,同一船舶每年可被最多征收五次。每次航程仅征收一次,而非在停靠的每个美国港口都要收取。

会有哪些豁免?

尽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文件,未列出与中国船舶运营商和所有者相关的收费豁免,但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存在多项豁免,包括:

●空载或压载状态下抵达的船舶。

●容量等于或低于4000个20英尺标准箱(TEU)、5万5000载重吨,或单一散货容量为8万载重吨的船舶。

●从外国港口或点出发,航程不足2000海里后,进入美国本土港口的船舶。

谁会被视为中国实体?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有几种方式,来定义船东或运营商是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香港、澳门的公民或实体。

最广泛的定义包括:如果实体的流通中投票权益、董事会席位或股权中至少25%由中国内地、香港或澳门政府直接或间接持有,则该实体被视为中国实体。

此外,如果实体主要在上述地区开展业务,也被视为中国实体;同样,如果其总部设在上述三个地区之一,或其母公司位于上述地区,也属于此类。

根据Clarkson研究的数据,以中国实体为运营商和船东的船舶占全球船队总量的15%,其中包括32%的散货船、19%的油轮,和25%的集装箱船。中国制造船舶占全球船队总量的23%。

还有什么内容在考虑之列?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措施不仅针对中国。

自10月14日起,任何非美国生产的汽车运输船进入美国时,必须按每车当量单位(CEU)的容量支付150美元(约645令吉)的费用。然而,如果订购并交付一艘同等或更大CEU的美国制造船舶,该费用将暂停执行,最长可达三年。

此外,还要求液化天然气出口中逐步增加由美国关联船舶运输的比例,同样,若订购并交付美国制造船舶可获豁免,但该措施要到2028年春季才生效。

最后,还提议对中国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货物装卸设备征收关税。

对航运和贸易意味着什么?

Clarkson研究指出,尽管受影响船舶面临的费用较高,但对美国港口的绝大多数停靠不会产生费用。

对去年航运活动的分析表明,国际贸易船舶在美国港口的停靠中,只有7%会受到该措施影响,但对于汽车运输船而言,这一比例将接近50%。

此外,货主很可能采取措施避免费用:中国船东/运营商可能聚焦非美国贸易,而其他实体如果向美国交付货物,则可能替换中国制造的船舶,改用非中国制造的船舶。

然而,对于那些受到影响的船只而言,相关费用相当高昂。根据Clarkson研究的报告,一艘中国制造的1万TEU集装箱船在2026年的单次航行成本可能达到130万美元(约559万令吉),到2028年则可能升至190万美元(约817万令吉)。

对于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只,费用将更高。若这些成本通过供应链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可能加剧通胀压力并抑制美国进口需求。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的收费制度是向错误方向采取的举措,因为这将推高消费者价格、削弱美国贸易,且对振兴美国航运业几乎无济于事,”世界航运理事会总裁兼总执行长乔·克拉梅克表示。该理事会的成员占全球集装箱船运力的90%。

实施时间表如何?

律所Watson Farley & Williams合伙人Daniel Pilarski表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文件附件一和附件二中列出的对中国船舶(包括在中国制造和拥有/运营的船舶)的收费措施基本上已最终确定,因此将按文件规定计划生效,除非后续发生变化。

同样,附件三和附件四分别规定的对汽车运输船的收费,以及未来使用美国船舶进行部分液化天然气出口的要求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附件五中规定的对中国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货物装卸设备的关税仅为提案。将于5月举行听证会,讨论相关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是美国政府的一部分,实际上受总统的指挥。因此,其文件中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当前或未来美国政府均可撤销全部或部分内容,或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新闻来源:彭博社

 

 
 

 

反应

 

财经新闻

学者:美国不应逼选边站 “东盟料选中国”

(八打灵再也24日讯)美国经济学家直言,美国不应试图让东盟选边站,因东盟离不开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一旦被迫选择,东盟预计会毫无疑问地选择邻国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永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说,美国若试图让东盟选边站,是不公平之举,而且若真被迫选择,东盟预计倾向中国。

他认为,东盟应与世界各地保持良好关系,而不是与某些国家或集团结盟:“东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区,与美国、欧洲、中国及其他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所以,美国不应强迫东盟作出选择。”

杰弗里萨克斯在双威大学和谢富年基金会联办的“全球秩序转变中的东盟”对话会上,就有关“战略中立是否仍为东盟可行选择”的提问作出回应。与会嘉宾包括双威集团主席丹斯里谢富年及双威集团非执行联合主席拿督斯里依德利斯贾拉。

杰弗里萨克斯指出,如果美国试图实施次级制裁,阻碍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应当会遭到抵制。

“因为邻国之间需要贸易、共建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共同管理流域等。”

他也提到,东盟十国应在实体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等领域与中国紧密合作。

“这是一个邻里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积极的倡议,它建设高铁、可再生能源及数字系统,都是为了彼此的共同利益。”

杰弗里萨克斯强调,东盟的目标应是对所有国家开放,故最好保持冷静,不要卷入冲突,以免被拖进大国争斗中,发生没必要的冲突。

过去十多年,中国一直是大马和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马中贸易额达创纪录的2120亿美元(约9174亿令吉),这是中国连续第16年成为大马最大贸易伙伴。

自2013年以来,东盟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达7.5%,2024年达到9823亿美元(约4.25兆令吉)。

根据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准备向寻求削减或豁免美方互惠关税的国家施压,以迫使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表示,与美国谈判贸易协定的国家应当与美国一起,以集团形式应对中国。对此,中国警告各国不要以牺牲中国为代价与美国达成经济协议,使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