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特朗普施压 分析:鲍威尔拟维持利率

特朗普(左)说从来没有想过解雇鲍威尔。
(纽约4日讯)在美国经济面临通胀与增长双重考验之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预计将在本周议息会议上顶住来自总统特朗普的政治压力,选择维持当前利率不变。
这一决定或凸显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坚持依据数据做决策的原则,即使白宫持续敦促降息以提振经济。
彭博社报道,虽然市场对增长前景愈发忧虑,但美政府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了17.7万个非农就业岗位,这为美联储按兵不动提供了充足依据。只要劳动力市场维持韧性,货币政策就有更大空间聚焦通胀控制。
事实上,尽管美联储偏好的通胀指标显示物价压力有所缓解,但近期美国对进口商品再度加征关税,或令通胀路径再起波澜。政策制定者的挑战在于,面对不确定性上升与通胀前景再度生变,如何在稳定政策路径的同时保持前瞻判断力。
彭博经济研究团队指出, “鲍威尔可能将反驳市场对降息的押注,重申价格稳定为首要任务。部分官员,如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与理事库格勒,近期已对通胀预期松动表达担忧。在就业数据维持强劲的背景下,当前并无迫切降息的理由。”
在美国本周较为清淡的数据安排中,投资者将关注周一的供应管理协会服务业指数与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数据。后者上周因纽约州春假临时激增至2月以来高点,需警惕是否预示更广泛的裁员趋势。
鲍威尔的态度也映照出当前全球主要央行所普遍面临的处境:经济数据受贸易战影响高度不确定,而各国货币政策路径日益分化。
欧洲加快宽松步伐
在欧洲,欧洲央行正加快宽松步伐,以应对美国关税可能带来的通缩与经济疲软。但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并未如预期下行,核心指标反而上升,令决策更加复杂。
在加拿大,刚当选的加拿大新总理卡尼预计将在本周内与特朗普会面,并开始组建内阁。同时,加拿大将公布关键的贸易与就业数据,检验企业和家庭应对潜在衰退的韧性。
全球其他央行也将陆续作出政策决定。预计英国和波兰将降息,巴西将加息,而瑞典和挪威将维持利率不变。
本周亚洲将有多个国家发布制造业与服务业数据,包括中国、日本、新加坡与印度,这些数据将为评估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影响提供初步线索。
中国从“抢出口”到“抢转口”/安邦智库
据安邦智库(ANBOUND)资深研究员观察,当前,受到美国高关税压力驱动,且美国对其他75个国家的90天关税豁免,中国外贸正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
当前,转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也是全球贸易体系运转的枢纽环节,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从概念上看,转口贸易是指货物交易合同并非直接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签订,而是分别由生产国和消费国与中转国签订并在中转国完成交付,即贸易流程在中转国发生一次“中转”。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趋势,本质上是应对美国贸易壁垒的被动调整,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
存在5大风险
一是原产地规则风险。越南、墨西哥等国不仅加强原产地证书审查,美国更启用AI验货系统追溯供应链三级数据。企业若仅通过简单换标或初级加工获取原产地证书,可能被认定为贸易欺诈,导致货物扣留、高额罚金甚至法律追责。
近期韩国海关总署公布其第一季度累计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约9077万令吉)的非法转口商品,而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商品,本来是“Made in China”,在韩国摇身一变,成为了“Made in Korea”。
据了解,在此类非法转口商品中,有高达97%是发往美国的货物,相比去年62%的占比,出现了大幅提高。对此,韩国当局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脱不了关系。
二是政策窗口期短且依赖性强。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90天观察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墨西哥、泰国等频繁调整原产地标准。
企业一旦押注特定中转路径,可能因政策突变导致供应链断裂。此前,特朗普政府威胁打破《美墨加协定》,就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墨西哥转口策略。
三是价格战不可持续。当前,企业为争夺转口订单普遍降价,部分商品价格跌幅超15%,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临界点。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削弱行业盈利能力,还引发恶性循环。
低价倾销可能触发反倾销调查,比如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巴西、南非等国也跟进提高关税,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四是产业链空心化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至东南亚,导致珠三角等地区配套产业链断裂。中转国加工能力有限,难以承接完整产业链,形成“产业转移陷阱”,即中国失去中低端制造优势,又未完成高端技术突破,反而加剧供应链脆弱性。
五是转口贸易推高中转国对美顺差,引发美国针对性打击。据外媒报道,2025年4月美国对越南、泰国等四国太阳能产品征收最高3521%的关税,直接针对中国经东南亚转口的商品。
此外,美国财政部将越南列入汇率操纵观察名单,加大对其贸易行为的审查。美国还可能以贸易不平衡等理由,对韩泰新等国的特定商品进行调查,若发现转口贸易违规行为,极有可能采取加征关税等惩罚措施,以维护美国宣称的“公平贸易”。
中国外贸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转变,是对外部贸易环境压力的快速应变。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让中国不得不寻找绕过这些壁垒的替代路径,转口贸易便成为一种灵活的应对策略。
不过,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包括原产地规则的严格审查和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的不断调整,都将增加企业的政策不确定性。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