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电动车的特朗普上台 TOYOTA恐成唯一幸存日系车

(华盛顿30日讯)特朗普在竞选活动期间一直反对电动车,更暗示身为民主党人的现任总统拜登意图把昂贵的电动车硬塞给美国人。
随着特朗普的当选,而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也掌控国会,在特朗普2.0迎来完全执政的情况下,日媒预估,拜登政府推动的电动车相关补贴制度被废除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包括日系车厂在内的部分汽车制造商被迫退出或缩小业务规模将不可避免。
日媒《PRESIDENT Online》分析指出,丰田汽车(TOYOTA)会长丰田章男曾预测,电动车最多只能占全球汽车市场的30%。随着特朗普的“反电动车政策”或将出炉,丰田章男“神预言”备受关注。
丰田章男预言成真
美国汽车销售研究公司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美国电动车总销量约6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7.3%。此外,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在此期间电动车购买者获得的补贴总额超过10亿美元(约44亿令吉)。
然而,根据史丹佛大学教授Hunt Allcott与芝加哥大学教授Reigner Kane等人在10月发表的论文,如果没有对消费者的购买补贴,新电动车的注册数量将下降多达30%。
如果简单将这个比例应用到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上,1月至6月美国电动车总销量将下降至42万辆。此外,美国调查公司Global Data也预测,如果特朗普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废除或减少《降低通胀法案》中的消费者税收抵免,电动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市占可能会萎缩15%至20 %。
预估到了2030年,电动车将占美国汽车市场的28%,甚至低于拜登政府的50%目标和Global Data先前预测的33%。丰田章男认为“电动车最多只能占汽车市场的30%,其余由混合动力车组成”的预测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电动车转型的哀号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一款车型从开发到上市需要4到5年的时间,如果政府的产业政策或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不断变化,中长期商业计划将会随之改变。而根据美国汽车研究中心(CAR)的数据,仅“三巨头”(福特、通用汽车与Stellantis)在过去的3年里就在电动车开发与生产设施上投入了1460亿美元(约6493亿令吉)的巨额资金。
在如此巨额的开发资金压力下,也难怪代表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汽车创新联盟》(AAI)会向特朗普提出希望能继续为电动车购买提供补贴的请求。
事实上,包括共和党掌控的乔治亚州在内的许多南方州,电动车工厂和电动车电池生产设施陆续开业,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做出了贡献。这些州的共和党议员和州长也担心,废除或缩减《降低通胀法案》对企业的补贴,导致与电动车相关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的丧失。
特斯拉的垄断式胜利
然而身为美国最大电动车厂的特斯拉却支持终止补贴。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7月时就表示,取消补贴可能会略微损害特斯拉的销量,但对其美国电动车竞争对手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通用汽车(GM)等传统汽车大厂。
从2023年电动车需求开始下滑时,特斯拉发起了价格战。结果是仅靠电动车就能获利的特斯拉,将损失控制在了最低限度,而那些无法透过电动车建立利润结构的竞争对手则在降价竞争中精疲力竭,毫无胜算,电动车业务的亏损扩大。
在特朗普确定重返白宫之后,马斯克获得任命加入内阁,担任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之一,将挥舞大刀消除联邦政府预算中的浪费。《PRESIDENT Online》的报道中指出,不仅特斯拉能够透过取消补贴而声名大噪,而且特斯拉的许多竞争对手势将更加无法承受,只能选择缩减规模,或是退出电动车业务。报道中形容,这是一个恐怖的场景,在电动车市场上存活下来的特斯拉享有垄断地位。
除了取消电动车补贴的难关,车厂还要背负庞大的减碳压力。与正经历转型阵痛的传统车厂相比,专注电动车的特斯拉把碳权拿好拿满,甚至借此获利。对特斯拉以外的制造商来说,这些负担正变得越来越重。福特和通用汽车可能会在复杂的营运决策考量下大幅缩减其电动车事业。
日本车厂中,致力于电动车的本田和未能在北美市场推出热门车款的日产也面临重大风险。
《PRESIDENT Online》的报道中还表示,不排除特朗普有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协议”,允许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在美国开始本地生产。
报道总结指出,然而即使环境急剧恶化,只有能够在当地生产最畅销的燃油车与混合动力车的TOYOTA才能很好地承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在美国生产部分电动汽车的同时生存下来。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纽时:全球地缘政治紧张 大马高阶芯片梦遇变数

(吉隆坡22日讯)根据《纽约时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关税政策,并考虑对半导体进口全面加征关税,马来西亚高科技发展计划正面临不确定性的挑战,相关企业和政府正密切应对,力保该领域转型不断线。
报道说,近年来,大马被视为中美科技竞争中的受益者,美国对中国实施人工智能芯片限制后,许多企业将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转移到马来西亚,以规避美中对抗风险。
大马政府早前提出10年发展蓝图,计划将大马从“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中心”,升级为具备芯片设计和生产本土高端芯片的国家,目标直指台湾的台积电。
政府今年3月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2亿5000万美元(约10亿6808万令吉),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安谋控股(Arm Holdings)合作,发展本土芯片设计能力,目标是孕育出10家可年创200亿美元(854亿4600万令吉)营收的本土芯片企业。
除了吸引美国企业,大马近期也迎来法国、澳洲和日本在半导体设计领域的投资,成为替代中国产能的新选择。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宣布与本地企业杨忠礼集团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可是,大马的高科技芯片美梦,如今正面临严峻考验。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我国能否从传统制造向高端科技转型,尚未明朗。
报道说,上个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大马出口美国的所有产品加征24%对等关税,虽暂缓执行,但仍维持10%的基准关税。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在以国家安全为由下,已考虑对所有半导体进口征收至少25%关税,虽然特朗普已对部分关税政策作出调整。
据大马政府,包括英特尔、甲骨文等美国科技公司,近期也就特朗普关税政策对我国造成的营运影响,与安华举行会谈。
特朗普料不轻易让步
大马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美玲分析道,但在涉及核心议程,例如半导体相关的国家安全议题上,特朗普可能不会轻易让步。
芯片设计量产需时
企业仍有调整空间
大马芯片设计公司Oppstar联合总执行长黄明泰表示,虽然新关税可能带来短期压力,但芯片从设计到量产通常需数年,企业仍有调整空间。
他指出,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部分公司放缓投资和开发。
报道提到,我国因具备半导体制造优势,吸引美企投资,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力图在中美科技竞争中扮演中立关键角色。
目前,在大马营运的美资企业约贡献了全国65%的电子电器出口;2024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半导体总值达162亿美元(约692亿1126万令吉),占美国同类进口的近两成。
一旦增加关税,要是企业无法自行吸收成本,最终可能转嫁至美国消费者,推高相关电子产品售价。
与跨国科企合作面临考验
我国槟城被称为“东南亚矽谷”,工业园区内聚集了英特尔、美超微、惠普等国际科技巨头,展现出全球科技产业紧密合作的格局。
早在50多年前,美国企业就开始在这里设厂,如今槟城已发展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关键的一环,也是美国芯片供应的重要基地。
在吉打州,奥地利科技企业AT&S新建的工厂正在为美超微(AMD)生产下一代芯片。
该公司在奥地利、印度、韩国和中国也设有生产基地,具备灵活应对政策变动的能力,其高层也坦言,仍在密切关注关税局势,并持续强化供应链韧性。
然而,随着特朗普再度执政,并重启高关税政策,大马与全球半导体及科技巨头跨国合作的前景正面临严峻考验。
“大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在记者会上坦言,我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高度依赖美国,但他也直言无法接受“由他国决定立场”的做法,批评华府对中美贸易战中其他国家选边站的压力。”
黄明泰强调,各国应有权自主决定发展方向。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