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再创最大偏强幅度 中国央行发声稳汇率

(北京19日讯)人民币中间价周一调降至6.9396元,相比市场预测均值再创历史最大偏强幅度,反映出中国央行继续阻缓人民币贬值趋势的强烈愿望。
美联储本周继续加息在即,境内外人民币盘初双双走弱,继续在7元附近波动。
中间价相对于市场预测均值连续显著偏强的天数目前已经达到18个交易日,打平2019年以来最长连续偏强纪录。
人民币即期于上周一度跌破7元,除偏强中间价信号外,央行并通过媒体发声稳定市场情绪。
彭博在周一中间价发布前对10位机构人士进行调查,预测均值为7.0043元。
“中国央行准备好迎接本周美元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另外,显著偏强的中间价可能也是有意对冲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带来的贬值压力,”马银行资深外汇策略师菲奥娜林(译音)在采访中说。
周一时,中国央行开展20亿元(约13.3亿令吉)7天逆回购和100亿元(约66.7亿令吉)14天逆回购,净投放120亿元人民币(约80亿令吉)资金,公告并称此举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
美联储拟于大马时间本周四凌晨宣布利率决策。
央行唱稳
上周五晚间,央视援引接近中国央行的人士报道:“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引发短期内贬值的各种压力已得到释放”。
报道并称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是常态,中国央行将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维护市场秩序。
受美国加息预期强烈,美元近期走势维持高位等因素推动,境内外人民币上周于逾两年来双双跌破7元关口。不过周五晚间美元回落带动,人民币重新反弹至7元强方。
而在人民币反弹后,周六时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刊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的署名文章称,一天之内人民币汇率“双破双升”,或反映了全天美元指数上蹿下跳、冲高回落的影响。
“预计,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及其接续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国内经济回升势头得到巩固和加强,人民币汇率最终将回归反映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状况,”文章在最后写道。
加大支出应对关税冲击 中国预算赤字创新高

(北京21日讯)中国财政刺激措施推动四个月预算赤字创纪录高位,政府在与美国贸易冲突升级之际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根据彭博基于财政部周二公布的数据计算,1月至4月期间广义预算赤字达到2.65兆元人民币(约1.56兆令吉),为同期最高纪录。与上年同期相比,赤字规模增长超过50%。
这是北京方面今年以来,为帮助经济应对外部冲击而加快实施财政刺激计划的最明确信号。
美国对大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在4月份升至145%的极高水平,之后两国在本月早些时候同意暂时关税休战。
收入基本企稳的背景下,支出大幅增加。1-4月,中国两个主要财政账户下的总收入达到9.32兆元人民币(约5.48兆令吉),同比仅下降1.3%,而一季度降幅更大。
数据显示,总支出增长7.2%,至11.97兆元人民币(约7兆令吉)。该数字包含了一般公共预算账户下的支出(主要包括日常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账户下的支出(更侧重于资本投资项目)。
展望未来,在中美同意暂时降低对彼此产品的关税后,提供进一步财政支持的紧迫性正在减弱。
关税休战,加上4月份经济活动数据表现良好,已促使几家主要国际银行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并调弱了对政府进一步推出刺激措施的预期。
周二公布的财政数据让他们有了更多理由押注政府将推迟出台新的支持措施。
“政府支出正在加速,同时收入显示企稳迹象,“澳新银行资深策略师邢兆鹏表示。“年中扩大财政赤字的必要性已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