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升温 美债为何安全?

(取自澎湃新闻)
(华盛顿9日综合电)尽管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但中国始终未动用“抛售美债”这张被外界视为强而有力的反制牌。对此,《华尔街日报》驻北京首席记者魏玲灵在一篇深度分析中指出,北京当局之所以迟迟不愿出手,核心考量并非外部关系,而是对内部金融稳定的高度警惕。
魏玲灵引述一位熟悉中国高层思维的政策顾问指出,习近平虽然在政治路线与对美战略上日益强调斗争思维,倾向于走毛泽东式的长期对抗路线,但其核心底线非常明确:“绝不允许任何可能威胁自身权力基础的重大危机发生”。换言之,抛售美债可能带来的金融震荡,恰恰是习近平最忌惮的后果。
中国目前是美国第二大国债持有国,持仓规模约为8000亿美元(约3.42兆令吉),一旦大规模出售,势必引发债市动荡,导致美债价格重挫、收益率飙升。而中国手中超过3.2兆美元(13.7兆令吉)的外汇储备价值也将遭到重创,直接削弱人民币汇率管理能力与经济应对空间。
魏玲灵指出,中国对美债的策略已从过去的集中持有,转为“低调但持续”的分散布局。自2020年美债持仓触及1.2兆美元(5.14兆令吉)高点后,中国政府已逐步调降持仓比重,同时悄然增持其他资产,包括日本股票、欧洲债券及美国企业债等。
然而,她也强调,中国即便心有防范,操作上却受限重重。当前全球资本市场中,拥有如美债般规模庞大、流动性强、风险较低的投资品极为稀缺,令中国在“去美元化”与实际投资安全之间陷入两难。
魏玲灵回顾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曾紧急致电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请求不要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抛售美债。当时中国选择稳定姿态,被视为避免全球金融体系进一步崩溃的关键动作。
如今,尽管中美高层互动有限,北京仍以“稳字当头”的方式管理风险。4月28日,中国外汇局官员邹澜表示:“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波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此番发言被市场普遍解读为中国无意近期抛售美债的信号。
魏玲灵总结认为,中国在处理中美博弈时,始终将政治稳定与金融控制置于优先地位。即使面对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美方再掀关税大棒,北京也倾向采取长期调整而非突然出手。她指出:“对中国而言,美债不是武器,而是权力稳定下必须稳住的地基。”
解禁了? 传中国恢复波音交机作业

达成关税暂缓协议后,中国政府允许国内航司与波音公司交机。(示意图/取自pexel)
(北京13日讯)中美贸易战在达成关税暂缓协议后,中国政府本周通知国内旗下航空公司和相关单位,解除对波音公司飞机的接受禁令,允许恢复交机的作业,此举不仅替波音公司带来短期利多,也为全球航空业带来正面的讯号。
根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当局已悄悄地对中国国内航空业者松绑针对波音公司的管制,允许自主安排飞机交付时程与条件,但这项进展是否可以持续,还是有待未来90天内中美谈判的结果而定。
波音公司长期受到美中贸易战波及,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启动贸易制裁以后,中方曾明确下令无限期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导致多架原本因为中国航空公司下单制造的飞机无法交付,一度被迫飞回美国。
直到4月底情势终于出现缓解迹象,中国官方表明愿意恢复与美国企业正常商业往来,暂停对部分美国进口的商品课征关税,包含医疗设备、工业用品与化学品、飞机租赁;而禁止交机的命令虽已暂时解除,但仍不清楚中国的航空公司何时能够实际取得飞机,波音发言人不愿意对此做出回应,中国民用航空局也未对此事作出评价。
新闻来源:东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