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BBC:硕士端盘子学士当临演

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机会远低于毕业生人数。
(北京4日讯)中国的就业市场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BBC报道,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只能从事与学术背景极不匹配的工作,许多人的职业选择与家人期待严重不符。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社会各个阶层带来的深远影响。
南京一位25岁的孙展(音译)刚获得金融硕士学位,本希望进入投资银行实现高薪梦想,但现实却让他在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他坦言,父母对他的选择感到不满,认为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却是“丢脸”的职业。然而,孙展抱着自己的想法,计划未来开设自己的餐饮店,实现个人创业的目标。
青年失业率的攀升让很多大学毕业生感到前途渺茫。据统计,2024年8月中国青年失业率达到18.8%,尽管11月官方数据降至16.1%,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上海的29岁吴丹(音译)拥有香港理工大学金融硕士学位,但她放弃金融行业职位,转向运动伤害医学领域。她的父母起初无法理解为何女儿选择这样一份体力劳动强、收入低的职业。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她坦言,如果不是伴侣已经购房,她的收入不足以在上海维持生活。不过,吴丹乐观地表示,未来计划开设自己的诊所。
浙江横店影视城的临时演员群体中也涌入大量大学毕业生。26岁的吴星海(音译)毕业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今靠演保镖等角色维持生计。他将临时演员视为过渡性工作,等待合适的正式职位。另一位毕业于电影专业的李姓演员直言,“毕业即失业”已成常态。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章俊(音译)指出,就业市场的恶化使许多年轻人不得不降低期望。他表示,企业大规模裁员,过去广泛招收应届生的行业如今机会稀缺。现实逼迫人们重新评估理想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而许多年轻人的故事正是这一社会变迁的缩影。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官员:中国人形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 导致大规模失业

技术人员5月17日在第三十四届哈洽会深圳展区,讲解人形机器人。
(北京17日讯)就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之际,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说,人形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工人而引发大规模失业。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技枢纽之一。梁靓星期五(5月16日)在开发区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X-Humanoid)总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他不认为人形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但认为它们能够提高生产力,并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我们不认为机器人会让人类失业,反而会提升效率,或承担人类不愿意承担的任务——比如探索浩瀚宇宙或人类无法到达的深海,机器可以协助我们进行这些探索。”
梁靓说:“在夜间人类需要休息时,机器可以继续工作,为我们提供更好、更便宜、更好用的产品。因此,我们认为,这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他以北京4月19日举办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为例,称赛事正是要传达一个理念:人形机器人将支持和协助人类,而不是取代人类。
该比赛设有两条并行赛道,一边是人类马拉松选手,另一边则是由20支人类队伍操控的机器人,两条赛道之间以护栏分隔。
梁靓解释道:“你看,在这场马拉松中,人类在自己的赛道上挑战他们的体能极限,机器人在另一条赛道上挑战它们的极限,但它们不会试图冲入人类的赛道冲线。我们的未来也会是这样。”
在该场赛事中,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的“天工Ultra”机器人,最终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
该中心星期五还向外媒记者展示多款原型机器人,展示它们在应对日常任务、适应障碍和环境变化方面的研发进展。
在其中一场演示中,工作人员不断移动地面垃圾的位置,甚至多次从机器人手中抢走垃圾,机器人则持续重新定位并重复执行任务,直至成功完成任务。
该中心认为,这种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高效劳动力的关键。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