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中国制造业做最坏打算 一个没有美国买家的世界

(北京8日讯)彭博报道,2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曾亿宝,一直致力于面向美国市场销售宠物用品,包括喂食器和玩具等。如今,他正将目光转向其他地区的市场。

“对我们来说,今年亚洲市场的增量会大,因为亚洲经济活力好,我们会在产品设计风格上做一些调整,”广东休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曾亿宝,在广交会的展位上表示。

广交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贸易博览会,此次会议是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关税背景下举行的。

曾亿宝是众多中国出口商中的一员,这些出口商对美订单因中美爆发最新一轮贸易战而被搁置。

随着本周早些时候展会闭幕,有迹象显示出口商正准备增加更多非美客户,尽管中国和美国正准备举行会谈以缓和关税对峙。

尽管特朗普声称对华关税最终将远低于4月份宣布的145%水平,但工厂经理和销售主管们对达成协议几乎不抱什么希望。

对20多家中国制造企业的采访显示,他们一致支持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采取强硬态度。企业高管们正为最坏情况做准备:一个美国买家大幅减少的世界。

“我前几年出口80%以上是销往美国市场,但这几年比例在改变了,”辽宁芳香国际贸易的翟刚表示。

该公司向美国出口万圣节商品已有20年。“将来我主要还是往欧洲或者南美销售,”他说道。此时,附近的一个“死亡天使”人偶发出了尖锐的嘶吼声。

但开拓新市场绝非易事,因为许多国家将寻求保护本国经济,防止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涌入当地市场。

前路堪忧

贸易战已开始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4月份工厂活动陷入自2023年以来最严重的收缩,新出口订单也降至2022年以来最弱水平。

展会上美国买家寥寥无几,但广交会现场热闹非凡,中国企业报告称来自中东和非洲的访客数量激增。

主办方发布的数据显示,金砖国家(包括俄罗斯和印度)采购商增长24%,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增长17%。欧美采购商仅增长3%,尽管整体访客数量增长了17%。

新兴市场

许多消费品或家用电器出口商表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中东和东南亚等邻近市场,这些地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且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

“中东的业务估计发展会比较好,那里的人比较富有,消费力高,“斯达高陶瓷詹剑粧表示。该公司专门生产精美陶瓷制品。“今年也在努力做内销。”

近年来,东南亚已跃升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杜国臣指出,该地区许多国家在线零售已实现两位数增长,为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广东松发陶瓷副总经理袁立表示,美国的订单缺口将可能靠欧洲和一些新兴市场来弥补。

汇率波动也可能助力出口商开拓其他市场。在全球美元抛售潮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上月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跌至2020年以来最弱水平。

暂时搁置

然而,鉴于当前的不确定性较高,许多原本计划在中国以外地区建立或扩大制造业务的公司,目前已将相关计划暂时搁置。

“几年前我们在柬埔寨已经买了地,已经在建了,”珠光集团进出口业务经理茹渊表示。

“然后现在因为关税的问题,政策不停的变化,然后暂时考虑也不过去了,把厂房可能出租了。”该公司向南美洲和欧洲出口圣诞灯饰。

鉴于与美国关系动荡,该公司决定放弃做美国客户的生意。

“所以现在即便有美国客户来咨询,我们一般也不想接,”她说道。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从“抢出口”到“抢转口”/安邦智库

据安邦智库(ANBOUND)资深研究员观察,当前,受到美国高关税压力驱动,且美国对其他75个国家的90天关税豁免,中国外贸正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

当前,转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也是全球贸易体系运转的枢纽环节,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从概念上看,转口贸易是指货物交易合同并非直接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签订,而是分别由生产国和消费国与中转国签订并在中转国完成交付,即贸易流程在中转国发生一次“中转”。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趋势,本质上是应对美国贸易壁垒的被动调整,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

存在5大风险

一是原产地规则风险。越南、墨西哥等国不仅加强原产地证书审查,美国更启用AI验货系统追溯供应链三级数据。企业若仅通过简单换标或初级加工获取原产地证书,可能被认定为贸易欺诈,导致货物扣留、高额罚金甚至法律追责。

近期韩国海关总署公布其第一季度累计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约9077万令吉)的非法转口商品,而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商品,本来是“Made in China”,在韩国摇身一变,成为了“Made in Korea”。

据了解,在此类非法转口商品中,有高达97%是发往美国的货物,相比去年62%的占比,出现了大幅提高。对此,韩国当局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脱不了关系。

二是政策窗口期短且依赖性强。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90天观察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墨西哥、泰国等频繁调整原产地标准。

企业一旦押注特定中转路径,可能因政策突变导致供应链断裂。此前,特朗普政府威胁打破《美墨加协定》,就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墨西哥转口策略。

三是价格战不可持续。当前,企业为争夺转口订单普遍降价,部分商品价格跌幅超15%,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临界点。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削弱行业盈利能力,还引发恶性循环。

低价倾销可能触发反倾销调查,比如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巴西、南非等国也跟进提高关税,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四是产业链空心化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至东南亚,导致珠三角等地区配套产业链断裂。中转国加工能力有限,难以承接完整产业链,形成“产业转移陷阱”,即中国失去中低端制造优势,又未完成高端技术突破,反而加剧供应链脆弱性。

五是转口贸易推高中转国对美顺差,引发美国针对性打击。据外媒报道,2025年4月美国对越南、泰国等四国太阳能产品征收最高3521%的关税,直接针对中国经东南亚转口的商品。

此外,美国财政部将越南列入汇率操纵观察名单,加大对其贸易行为的审查。美国还可能以贸易不平衡等理由,对韩泰新等国的特定商品进行调查,若发现转口贸易违规行为,极有可能采取加征关税等惩罚措施,以维护美国宣称的“公平贸易”。

中国外贸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转变,是对外部贸易环境压力的快速应变。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让中国不得不寻找绕过这些壁垒的替代路径,转口贸易便成为一种灵活的应对策略。

不过,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包括原产地规则的严格审查和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的不断调整,都将增加企业的政策不确定性。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