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木炭

短篇小说:傑夫

身着一身白袍的女人,呆立于门前沉思。在经过两分钟的犹豫后,颤抖的手终于探出来握向门把。可是光滑的金属表面,她又是扭又是转的可就是打不开。尝试了几次后,才恍然大悟收回手往腰际擦去。

终于打开了,可劈头就是一望无际的黑,像有头饥饿野兽潜伏等待吞噬闯入的勇士。女人进入后,立刻熟练地摸出开关的位置。还是熟悉的位置,她深吸了一口气,才屏息结实地压了下去。

耀眼的灯光,伴随呼气声充斥了这个没窗口的空房,宛若烈日当空。

尽管外头已近黄昏。

另辟的房间并不很大,正中只有一个原木制的小台子。在灯光正下方的这张桌子,外观朴实得找不出任何雕饰。为了满足师傅割爱的条件,她可是走了好多地方才找来的。

这一万块就当结个善缘,师傅说。

她微微眯上眼的脸,看不出是什么表情。

是怜惜……吧?

反正花掉攒了几年积蓄,换回这块有灵性的木炭总是值得的。它依旧静静地摆放在那张台子上,似在等待谁来觐见。她敬畏地跪下,这些日子下来越发不敢直视。在这本该是死物的面前,不知怎的女人却觉得每次在此静思都犹如再褪下一层外壳。

它能明白,早上自己的晴天霹雳吧?

师傅说的对,它真的可以吸附身边所有负面的气场。

但她没说过可以洞悉我心所思。

“你知道上神之外还有其他的能量,只要心够坚定就可连接吗?”

结识隐世高人

只是一次察觉友人埋藏的不快,就因此认识师傅,这中间的过程可谓一种意外的历险。还记得那次随后离城穿越重重小巷,进而结识隐世高人的那天,是个阴暗的午后呢。

政府探员不会找到这里来的,友人拍心口保证。

房子内除了她、友人和那为衣着朴素的师傅外,的确也没别人了。空空如也的小屋,颇还真的有那么一点苍凉的感觉。那时候接待厅里,唯一说得上是摆设的,就是它。身居都市多年的女人,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块的木炭。

烧得发亮的这块木炭,直立起来都快有半个小孩的高度。就算只是普通的木炭,这也价值不菲哦,友人当时很是羡慕地说。说得也是,就算要在户外野炊,一般店家也很少售卖如此完整一大块的。这要烧起来,大概也要很久才可燃尽吧。

“跟它说吧,然后用心感受回应。”

师傅没等两人结束话题,就发下白袍径自以命令的语气道。

是看出了内心深处的忧虑吗?

明明今早才听到耳语。

首先,闭起双眼。

深呼吸,然后数数,1到10。

结束后重复。

说不上是否长年累月的疲惫,她数一数意志竟开始模糊。

好遥远的声音,是谁,是师傅和友人么?

对话内容都是数目,是幻觉吗?

事后师傅说,3人当时都在同一空间打坐冥思,或许是她专注的同时感官放大了外头哪里的商贩的讨价还价声。

方圆十里尽是废屋的所在?

所有琐事不值一提

但几次下来,她和师傅总算慢慢熟络了起来。为修行得道,原来老人家他躲避宗教部算算也有十数年了。深聊到如斯地步时,女人也渐渐开始感应到了木炭的灵气。那种温暖和大量,似是毫无保留的接纳了自己的所有。所有的琐事,似乎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

友人和师傅,都不约而同对她才没几次就连接上的机缘表示惊讶。

特别是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师傅。

可它却依安分地矗立在桌上,没因为承载师傅和信徒们的负面情绪而有所崩坏。

那表面依然光亮无比。

心诚则灵,后来又没几次后,她斗胆向师傅提出购买的意欲。

难得呱噪友人当日不在场。

果不其然,师傅没立即答应。毕竟是陪伴了数十年修行之路的圣物,女人也明白那种不舍。

或许是缘尽了吧,过几天再会面上课时,师傅懊恼说第一次无法感应。

她不禁暗自欣喜,但马上给懊悔的感觉吞没。

“木炭非寻常物事,不得随善割爱。”

课后师傅特地留下了她,语毕不住长叹。

多多钱都可以!

临别再即,师傅那张看不出心思的感觉,就这样烙印在心头。

可是这大概只能止于猜想,师傅没几天就出门修行去了。友人特别告知说师傅像是失了魂不懂又到哪云游去了,临行前不忘特别交代木炭得好好处置。

那块木炭最后还是等了好几个星期,才妥妥当当地安放在张罗许久的朴素台子上。

好险先一步买回来,她无法想像失去它的日子要怎么苟活。

尽管它日益强大的灵力让自己心生敬畏。

有时候,她也说不上这东西是不是突然有对答的能力。可能一切只是幻觉,或许上神之外还真的有别的不知名能量。可惜的是,自己道行尚浅无从参透,再说此刻能问的师傅远行去了。

无解之谜呢。

遣散信,还静置在客厅里的茶几上。

〈南洋文艺〉欢迎喜爱文学创作者来稿(小说、诗歌、散文)(不设稿酬)     另也欢迎提供任何有关文学活动、讲座等讯息   电邮:[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反应

 

商余

深情共白首/惠娘

文|惠娘

每天清晨在公园晨运时,常常看见一对年迈的夫妻牵手同行,相互扶持。

每每看见这对年迈夫妻,我总产生羡慕之情。虽然我没有办法知道这对老夫妻的过去,但见他俩每天早晨携手同行,有时还有说有笑,蛮恩爱的,如此情深,难免叫人见了羡慕与尊敬。

但是,万万没想到,却招来在公园里晨运的另一群旁观者非议……。

“呀!都一把年纪了,还学年轻情侣那般亲热,不知羞呢!”

“是嘛,看来至少七老八十了,还来谈爱情,有没有搞错?”

“老年人,学人拍拖,肩并肩,手牵手,是做戏给人看吗?”

“……。”

爱情非年轻人专利

你一言,我一语,无非在道三说四:恋爱是年轻人的专利,年老人,还有什么爱情可言?众人面前,肩并肩,手牵手,有失体统,有伤风化,让人笑话!

虽说,对任何事,有各人不同的看法,不需争辩,但我总认为:老年夫妻携手同行,相亲相爱,恩恩爱爱,绝对是平常的事,不但平常,还非常难得。这种幸福,可不是每个人可得着的。

爱情,也绝对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品。一对年轻男女结合后,到年老时还在谈恋爱,是最美好不过的事,同偕白头嘛!谁说结婚是恋爱的坟墓?

这美好、幸福的晚年,更是两人一路走来辛苦经营的果实,得之不易呀!

貌合神离与日俱增

年轻时大家感情丰富,你侬我侬,爱得火烈,但婚后深切接触现实,各种各样生活上的考验到来了,这时这刻,如果不是依靠两人感情的基础来维系共渡生活上的难关,便是经不起生活上面对的难关而彼此分道扬镳。

这种年老夫妻仳离的现象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与日俱增。即使夫妻没有正式仳离,也过着彼此貌合神离的生活。

这种情况,不是我言过其实,老实说,在现代,已变得很普遍了。

这,会不会是与一般人误以为“老年人不宜谈爱情”的错误想法有关系呢?

每每看见年老夫妇出双入对(虽不多见),两人朝夕陪伴在侧,形影不离,我意识到他们已找到爱情的真谛。

特别是当我看见夫妻其中一人患了重病,另一伴侍候照顾相伴,正是“且有岁月可回首,能以深情共白首”,是世间上莫大的幸福。

毕竟,两人一路走来,喜乐与共,风雨兼程,多么难得、宝贵的一段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