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危机再敲门/万年船
早在去年,就有分析员忧心忡忡,预测今年(2023年)是全球陷入大萧条的一年。
所谓大萧条,那是距离现在94年的1929年,从美国开始经济衰退,一直持续到30年代末的事。不要说新生代,即使是像万年船这种中生代也感觉年代久远,有不知道此物是何物的感觉。
大萧条的年代,国家税收和人民收入锐减,许多人失业,股市崩溃,全球各大城市的经济皆遭重创。
耐人寻味的是,在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主要原因是过度借贷、信贷宽松,导致资产泡沫化,最终银行周转不灵倒闭,当时就有人觉得这和大萧条的起因相似。
但是,随着时代进步,金融产品千奇百怪,美国全力回天,一个“量化宽松、利率归零”将接近崩溃的市场扶持起来,创造了未来15年的荣景奇迹。悲观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当时的危机始终没有解决,美国政府只是尽量将它延后。
就在大家渐渐淡忘2008年的危机,以为市场永远欣欣向荣的时候,2020年一场冠病大流行敲醒了警钟,市场在短短一个月内的大跌,让大家见证了金融系统的脆弱。唯之后却是大洒金钱的振兴经济配套,让市场强烈反弹,又让投资者几乎忘了危机将至。
不过,当灾难要来临之前,总是会有许多预警。大流行刚刚式微,又掀起俄乌战祸、全球供应紧缩、通胀开始张牙舞爪。15年以后,美国终于屈服在通胀之下,重新启动加息列车。这息一加,代表量化宽松也将告一段落,美国延长了15年的金融风暴,势将重新燃起火苗。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外观。
没有吸取历史教训
原来美国人并没有从历史教训中学习,2023年的金融市场,和2008年是如此相似。
而且,15年来的廉价资本,让今时今日的金融市场规模比之前更加庞大。今年三月第一家银行陷困倒闭的时候,美国人才发现,15年前的问题阴魂不散,借尸还魂来了!为了避免历史重演,美国财政部慌忙宣布拯救计划,丢开25万美元保证金的顶限,希望挽回存款者的信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存款者的信心,已经开始丧失,美国阻止得到吗?
再说呢,这两年来大企业纷纷裁员,显示经济已经到顶,无法再上一层楼。战争和通胀促使供需失衡,美国这个时候加息及停止供应廉价资本,给借贷过度的企业重重一击,无力周转,音乐椅即将骤停。
全球资金在寻找一个宣泄点,只是看谁先遭殃而已。
延迟了15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来敲美国的门。投资者认为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抑或美国又有什么神机妙算,再次将危机化为转机?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中国从“抢出口”到“抢转口”/安邦智库
据安邦智库(ANBOUND)资深研究员观察,当前,受到美国高关税压力驱动,且美国对其他75个国家的90天关税豁免,中国外贸正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
当前,转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也是全球贸易体系运转的枢纽环节,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从概念上看,转口贸易是指货物交易合同并非直接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签订,而是分别由生产国和消费国与中转国签订并在中转国完成交付,即贸易流程在中转国发生一次“中转”。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趋势,本质上是应对美国贸易壁垒的被动调整,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
存在5大风险
一是原产地规则风险。越南、墨西哥等国不仅加强原产地证书审查,美国更启用AI验货系统追溯供应链三级数据。企业若仅通过简单换标或初级加工获取原产地证书,可能被认定为贸易欺诈,导致货物扣留、高额罚金甚至法律追责。
近期韩国海关总署公布其第一季度累计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约9077万令吉)的非法转口商品,而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商品,本来是“Made in China”,在韩国摇身一变,成为了“Made in Korea”。
据了解,在此类非法转口商品中,有高达97%是发往美国的货物,相比去年62%的占比,出现了大幅提高。对此,韩国当局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脱不了关系。
二是政策窗口期短且依赖性强。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90天观察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墨西哥、泰国等频繁调整原产地标准。
企业一旦押注特定中转路径,可能因政策突变导致供应链断裂。此前,特朗普政府威胁打破《美墨加协定》,就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墨西哥转口策略。
三是价格战不可持续。当前,企业为争夺转口订单普遍降价,部分商品价格跌幅超15%,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临界点。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削弱行业盈利能力,还引发恶性循环。
低价倾销可能触发反倾销调查,比如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巴西、南非等国也跟进提高关税,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四是产业链空心化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至东南亚,导致珠三角等地区配套产业链断裂。中转国加工能力有限,难以承接完整产业链,形成“产业转移陷阱”,即中国失去中低端制造优势,又未完成高端技术突破,反而加剧供应链脆弱性。
五是转口贸易推高中转国对美顺差,引发美国针对性打击。据外媒报道,2025年4月美国对越南、泰国等四国太阳能产品征收最高3521%的关税,直接针对中国经东南亚转口的商品。
此外,美国财政部将越南列入汇率操纵观察名单,加大对其贸易行为的审查。美国还可能以贸易不平衡等理由,对韩泰新等国的特定商品进行调查,若发现转口贸易违规行为,极有可能采取加征关税等惩罚措施,以维护美国宣称的“公平贸易”。
中国外贸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转变,是对外部贸易环境压力的快速应变。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让中国不得不寻找绕过这些壁垒的替代路径,转口贸易便成为一种灵活的应对策略。
不过,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包括原产地规则的严格审查和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的不断调整,都将增加企业的政策不确定性。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