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高通胀时代 钱别只放定存/股悦

当前,全球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根据数据显示,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4月份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达到4.2%的水平。

回到大马方面,我国的CPI也创下过去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更是达到4.7%。有经济学家预计,国内的通胀在全年可达3%的水平。

在预计高通胀之下,身为投资者的,都期望可以获得更高的回酬率,以抵消高通胀带来的冲击,取得正面的回酬。那么,最为关键的是,钱,该放在那里呢?

相信不少人都有听过《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吧!在此将该故事简化其内容与众分享:

一天, 小和尚问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禅师要求小和尚去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在菜市场、博物馆和古董店去卖,并提醒小和尚,如果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两根手指,假如那人跟你还价,你摇头不要卖,并把石头抱回来。

第一天在菜市场,有位妇女出价20元;第二天在博物馆,有者开价2000元;而第三天在古董店,则有人出价20万元。

经历3次的买卖经验,也目睹价位越来越高,令小和尚惊讶不已。

三天后,禅师终于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你就值20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你就值20元!”

“位置不同,定位不同,你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同样地,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特别是在目前更为艰难的经济情况,你把钱摆放在哪里,它未来的价值也会带给你截然不同的数字。

在低利息高通胀的环境,一味地把所有钱存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只会让货币贬值。

1万放2%定存翻倍需36年

撇开消费能力下滑,存款多久才能翻倍?利用72法则,即72除以回酬率,可快速计算你的投资可以在多少年内翻倍。

如果将1万令吉存放在2%的定期存款,需要36年的时间,资金才能翻倍到2万令吉。

如果将钱放在4%回酬的投资工具,1万令吉将在18年后翻倍到2万令吉;而在36年后,再次翻倍到4万令吉。

这类投资工具如债券或债券型基金,具有一定的风险。债券的价格主要会受到通胀与利息环境等因素而起伏不定,回酬率可能高过或低过4%。

行动决定未来

若投资在8%回酬的工具,1万令吉将在9年后翻倍到2万令吉;18年后再次翻倍到4万令吉;27年后涨到8万令吉,以及在36年后翻倍到16万令吉。

潜在回酬高的工具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风险也相对的高。股票价格可以一飞冲天(如手套股在去年的表现),也可以一落千丈(如近期受会计审查问题的公司)。

今天的1万令吉,在36年后,增值到2万令吉,4万令吉或16万令吉,取决于今天所做出的决定。

努力工作赚钱和存钱固然是件好事,但如何对待或处理“钱财”的习惯更为重要。

把理财摆在第一位,将资金依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工具,让鸡蛋放在恰当的短中长期目标的各个篮子,实践精明理财。

反应

 

国际财经

终于可以停止升息? 美国基础通胀大幅放缓

(华盛顿30日讯)美联储看重的基础通胀指标创下2020年末以来最低月度升幅,有助于为决策层在下次会议上按兵不动提供依据。

美国经济分析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涨0.1%。美联储密切关注的一项关键服务业价格指标也录得2020年以来最低单月升幅。

经通胀调整后的消费者支出上个月增长0.1%;8月份名义个人支出上扬0.4%。

月度核心通胀维持低位对美联储官员树立赢得抗通胀之战的必胜信心至关重要,也为避免进一步加息创造了空间。

报告发布后,美国主要股指上涨,国债收益率和美元则继续走低。市场减少了对美联储11月会议加息的押注。

在美联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特别提到了通胀数据的改善。

他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希望看到过去三个月的这些良好通胀数据,我们希望不仅仅是三个月。”

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还显示,剔除住房和能源的服务业通胀上升0.1%。整体PCE价格指数上扬0.4%,反映了能源成本的增加。

消费势头消退

支出在前两个月大爆发后,美国消费者的强劲势头8月份开始消退。尽管韧性十足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支撑收入,但高物价、汽油成本上涨和学生贷款恢复偿付的综合效应可能会导致支出降温。

形势的发展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抑制通胀压力,但也有可能推动经济进一步迈向衰退。

彭博经济学家对此点评道,“对收入和支出数据的年度修正表明,今年居民的开支下降,储蓄则高于初估。这是居民重估消费习惯时的典型预防性储蓄。”

这可能是国会达成支出协议前美国政府发布的最后一份重要经济报告。资金缺口预计将导致联邦政府在新财年开始的10月1日停摆。

尽管薪资加快上涨,但作为消费者支出主要源泉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连续第二个月下降0.2%。攀升的利息支出也在让美国人的钱包越来越瘪。

储蓄率跌至年内低点3.9%,凸显出夏季的支出步伐可能无法持续到今年秋季。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