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谈价值基本面和成长/冷眼

许多投资者,对价值和基本面,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对于到底应该采用价值投资法还是基本面投资法,无所适从。

实际上,他们没有在价值与基本面之间,作出抉择的必要。因为基本面是达致价值的手段而已,换句话说,基本面因素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价值。

请允许我打一个比喻:

投资者是学生,价值是考试的得分,而基本面就是考获高分(或低分)的条件。

这名学生在某一科中考得高分(比如90分,甚至100分),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比如他很用心听课,很勤力温习,又很聪明……这些都是他考得高分的基本面因素,我们称这些因素为“基本面”,因为没有这些因素就不可能考获高分,高分就是“价值”高。

当我们要判断一名学生是不是优秀生时(通常称为“学霸”)我们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就直接看分数,高分就是优秀,低分就是不优秀,第二种是看他平时是否用心听课,是否勤力温习,又是否聪明。

如果是还没有考试,我们也可以从他具备这些条件,判断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生。所以,要判断这名学生是不是优秀生,我们既可以看分数,也可以看他考获高分的条件,两者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两种投资法无矛盾

判断一只股票是不是优质股,我们可以直接了当的看数字,比如价值2令吉、3令吉。也可以从有关企业的基本面来看,比如成长、股息、现金流、业绩纪录等。从这些基本面因素来判断一只股票的优劣,然后作出投资决定,前者叫价值投资法,后者就是基本面投资法,两者并无矛盾。

那么,有人把股票分为价值股和成长股,似乎投资者只能在这两类股票中选择一种,那又怎么说?

价值股投资者作出投资法定的依据是“价值”,而成长股投资者的依据是“成长”。

成长其实只是基本面因素之一(其他为股息、现金流……等),而基本面是创造价值(通俗的说法是“创富”)的手段而已。所以,我认为较恰当的区分是价值投资法和基本面投资法,以价值和成长区分是不大恰当的。

股市中人习惯地将股票区分为“价值股”和“成长股”,其实是已把基本面包括在“价值股”之中了。

“成长股”多少含有贬意,这是因为“成长股”很容易沦为“投机股”,因为大多数成长快速的企业,负债都相对的较高,而业务尚未稳当,业绩大起大落,风险较高。

成长股易变投机股

债高而业绩不稳定的企业遇到经济风暴时,生存率较低,所以“成长股”与“投机股”常被划上等号,尤其是在纳斯达克的成长股倒塌之后,“成长股”常被视为高风险股,稳健投资者多数不沾手。

我当然了解“成长股”的缺点,所以,在“终极方案”(GDP + PRC = W)中,我把股息包含在创富部分(GDP)中,就是要弥补“成长股”的缺点。

所派股息的成长股,表示净现金流强劲,净现金流强劲反映了有关企业的“资本开支”较低,而“资本开支”较低的企业,负债通常较低,而业务也相对的较稳定,这样的企业如果有合理的成长的话,就是创造价值的理想企业。

过于乐观易被套牢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成长股(即使是有派股息),都是理想的投资对象。

值不值得投资还要看股价(以本益比判断)而定,即使是最佳成长股,如果股价高得离谱(本益比六、七十倍,甚至百倍),也不值得投资,因为股价已反映了多年(五、十年)后的价值。这就是我把股价(P)列为终极方案“创富部”的主因。

在过去数个月中,部分成长股(多数是科技股,部分是医疗用具股),股价暴升十数倍,大部分(不是全部)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前途过于乐观,是不实际的,投机的成分较高,到将来业绩表现不符理想时,股价多数会打回原形,被套牢者可能5年、10年后都无法回本。股市菜鸟最好提高警惕。

推荐视频:物美为什么不能价廉?

 
 

 

反应

 

名家专栏

顾客与企业价值主张/林卓锋

创业解码(二):顾客与企业价值主张(上)

来到“创业解码”的第二期。在上一期中,我们探讨了如何寻找创业点子以及确定目标人群。本期将聚焦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顾客与企业价值主张(Customer/Corporate Value Proposition,简称CVP)。

CVP是企业存在的根本体现,它不仅阐释了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还清晰地说明了如何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及社会——创造价值。

CVP超越了单一的产品或服务销售,企业不仅需要展示其独特的产品和体验,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消费者应选择该公司及其独特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将产品或服务(Product&Service,简称P&S)的功能性、情感性及精神层面的好处,融入到引人入胜的叙述中,以便向所有相关利益者展示其核心价值。

功能性利益(Functional Benefits,简称FB)是CVP的首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P&S的基本功能、特点、性能和实用性,直接反映了客户在使用时所能获得的效益。这些FB为客户提供了明确的价值,使其在选择产品时能做出理性的决策。

紧接着,情感性利益(Emotional Benefits,简称EB)则反映了P&S如何与客户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一层面涉及品牌形象、客户体验和整体满意度,强调了客户在使用P&S时所获得的情感满足。

EB不仅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还为品牌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使客户在情感上与品牌产生共鸣。

战略利益至关重要

此外,战略性利益(Strategic Benefits,简称SB)也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并涵盖对未来的展望、永续发展实践及遵循的伦理标准(Sustainability&Ethics,简称SE)。

这些SB体现了企业在市场中的长期战略及其对未来趋势的适应能力,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简称SI)是CVS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I展示了企业如何超越商业利益,聚焦于更广泛的社会福祉。

这种关注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提升了品牌的信誉,使消费者更加愿意支持那些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深入市场分析

在构建一个强大的CVP时,第一步是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简称MA)。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理解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还需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识别市场中尚未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空缺,企业能够找到独特的切入点,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MA的基础上,企业必须具备深刻的客户洞察力(Customer Insight,简称CI)。了解客户的身分、他们所重视的核心价值,以及他们如何感知这些价值,是成功的关键。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人口统计学的分析,还需考虑心理统计学及行为模式的洞察,以便更好地对接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品牌的本质(Brand Essence,简称BE)也是构建CVP的重要部分。

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品牌所代表的意义、背后的故事,以及如何在情感层面与受众建立联系。

这种叙述不仅增强了品牌的吸引力,还能在个人层面上与客户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品牌的忠诚度。

创新与独特性

与此同时,创新与独特性(Innovation&Uniqueness,简称IU)是CVP中经常被忽略的一环。

企业除了强调产品的独特之处,还必须能够通过技术、设计、客户服务或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

这种独特性不仅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附加价值。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永续与伦理实践(Sustainability&Ethics,简称SE)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及其社会责任,已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支持那些与自身价值观相符的企业,因此在CVP中融入SE的考量,能够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价值沟通

实现企业价值主张的最后一环是价值沟通(Value Communication,简称VC)。

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包括营销、广告和产品与服务的本身,清晰且一致地传达其价值主张。

这要求在所有与客户接触的点上,确保信息的吸引力和一致性,以便在潜在客户心中建立起强烈的品牌印象。

篇幅所限,我们将在下一期继续探讨如何实施及衡量CVP的效果及演变关系。

视频推荐 :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