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要金融稳定还是抑通胀?/安邦智库

近期,由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美国银行业危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美国,尽管美联储提出新的流动性支持计划,但仍未能阻止对一些银行的挤兑和投资者的抛售。

此次银行业接连“爆雷”,在包括安邦智库(ANBOUND)在内的大部分研究人士看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是银行业风险加剧的根源。

这意味着,硅谷银行等中小银行只是“冰山一角”,在高通胀、高利率的情况下,这些看似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其实蕴涵着整个银行业盈利的系统性问题。这是造成市场恐慌不断蔓延的根本原因。

尽管美国、瑞士等央行提出流动性支持的保证,但在高利率的背景下,仅仅提供流动性,并不能阻止出现问题银行的持续亏损失血。这也是瑞信、富国银行等长期问题银行突然恶化的根源。

正因如此,此次银行业的危机,正使得年初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已经明确了的加息路径,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持续加息正在压垮银行业,另一方面是通胀仍然居高不下。

吞下苦果

对于美联储而言,此前大部分市场机构都预计3月份会加息50个基点;但在银行风暴之后,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份暂停加息的比例不断上升,一些机构预计会放缓加息节奏至25个基点。

在欧元区,欧洲央行此前已经明确3月份加息50个基点,但目前其同样陷入两难,是继续维持信用,还是暂缓加息避免银行业崩溃?结果,欧央行还是遵守承诺继续加息50基点,但对外来利率走向抱持沉默。

欧美央行在面临更为艰难的选择。继续加息则会有更多的银行垮掉;而停止加息,则通胀问题难以解决,势必拖累整个经济陷入萎缩。这种政策困境可以说是这一轮银行爆雷带来的直接影响。

在金融稳定和通胀之间进行平衡,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新目标。

目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放缓加息、甚至暂停加息,可以说是一个大概率的趋势。即使央行不再加息,未来为避免银行业爆雷带来金融危机,央行也不得不“放水”为问题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的紧急贷款计划可能会向美国银行系统注入多达2兆美元的资金,才能缓解流动性危机。这实际上意味着央行不得不回到此前的宽松政策上。

因此,无论两大主要央行3月份是否继续加息,其未来政策调整将是不可避免的。欧美货币政策不得不面临新的逆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银行危机的蔓延。

不过,这样一来,虽然短期内银行危机的风险可以暂时化解,通胀引起的长期风险仍然会继续积累,长期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将日益恶化。这意味着欧美这些曾经长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经济体,不得不吞下“苦果”,面对一个悲观的前景。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收购瑞信有代价 瑞银承受1566亿商誉减损

(苏黎世17日讯)瑞士银行表示,已拨备40亿美元(约180亿令吉),用于支付收购瑞士信贷的潜在法律和监管成本,并预计将记入其它一些资产减记。

瑞银周二发布了三周前首次公布的并购说明书的更新版本。新文件显示,瑞银预计将记入348亿美元(约1566亿令吉)的商誉减损。

这种商誉减损发生在一家公司以低于价值的价格收购资产时,收购对象往往处在困境中。

在3月份达成的并购交易中,瑞士金融监管机构选择将瑞信约170亿美元(约765亿令吉)AT1债券的价值清零。

这些债券为其他债权人提供了损失缓冲,但许多债券持有人表示,他们原本预计受偿顺序会先于股东。

全球投资者在瑞士法院对这一AT1减记提出挑战,称此举不公平地惩罚了他们,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

作为并购交易的一部分,受偿排名低于其他债权人的瑞信股东将获得超过30亿美元(约135亿令吉)的瑞银股份。

随着把瑞信的资产和负债价值纳入账面,瑞银还将对其账户进行各种公允价值调整。

该银行计划进行99亿美元(约445亿令吉)资产减记录,包括针对瑞士住房抵押贷款。

瑞银还表示,其负债可能会增加约31亿美元(约139.5亿令吉),源于承担瑞信向客户提供的一些尚未提取的贷款。

瑞银称,为可能的法律风险计提40亿美元(约180亿令吉)准备金符合相关会计规定。

这些规定要求公司确认收购的所有潜在麻烦,即使这些麻烦不太可能发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