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重回暴力加息?/安邦智库
日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出席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时警告,美联储政策利率水平和通胀压力,均可能高于政策制定者此前的预期。
鲍威尔表示,目前的趋势表明美联储的抗通胀工作还没有结束,“如果整体数据表明有必要加快收紧政策,我们将准备加快加息步伐。”
这一超过市场预期的表态,暗示了美联储今年加息的幅度和周期,都有超过此前美联储自身和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这也引起了美股再次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1.72%,标普500指数跌1.53%,纳指跌1.25%。美元指数较日前上涨超1.2%至105.6。利率期货市场预计,3月加息50个基点的几率超过70%,一天前只有约31%。
通胀形势超过预期
这些变化预示着,此前一些乐观的预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击碎。资本市场在重新考虑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不久前曾指出,对美国而言,经济的“好消息”,却是通胀和资本市场趋势的“坏消息”。美联储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加息的幅度和周期,但其完全遏制通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来看,不仅是市场机构的估计过于乐观,鲍威尔也承认了目前的经济和通胀形势超过了预期。
他表示,1月份美国有关就业、消费者支出、制造业生产和通胀的数据,部分扭转了一个月前美联储在数据中看到的经济疲软趋势。
对上季度数据的修正幅度也表明,通胀压力可能会高于FOMC此前的预期。
“目前为止,除房地产外的核心服务领域几乎没有出现通胀回落的迹象。要使通胀率回落到2%,就需要降低核心服务(不包括住房)的通胀,而且劳动力市场很可能需要出现一些疲软。”
货币政策陷两难
鲍威尔说,“尽管近几个月名义工资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它仍高于2%通胀目标和当前产出趋势所对应的水平。强劲的工资增长对工人有利,但前提是它不被通货膨胀侵蚀。”
通胀和就业的问题,是短期和长期的问题,在美联储选择提高利率以压制通胀的情况下,经济需求必然会随之回落,以实现新的平衡。
经济的强劲表现,伴随着通胀的高企不下,可以说是美联储目前货币政策的“两难”之处。
这一问题可以说从去年开始就困扰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通胀所表现出的粘性,以及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都使得美联储更难以左右,其寻求软着陆的可能性也变得日益渺茫。这样一来,美国经济将难以避免地陷入停滞,甚至走入衰退阴影之中。
美联储主席对于美国通胀预期的改变,以及对美联储可能超预期收紧政策的警告,意味着美国通胀问题已经令美联储难以通过货币政策所控制,不得不回到去年“暴力加息”的路径之中。
其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不仅使得美国经济难以摆脱停滞或衰退的前景,更令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美联储悄悄印钞 上周买进1873亿国债

(华盛顿18日讯)美联储最近悄悄采取量化宽松(QE)购债行动,上周4天累计买了价值436亿美元(约1873亿令吉)的美国国债。
分析师直言,此举其实相当于美联储印钞,“问题是这些钱用来做什么?
“如果经济强劲,那么购债行动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是一个警讯,有些事情正在发生,美联储知道这一点。”
综合外媒报道,美联储上周不动声色买进美国国债,4天累计买了价值436亿美元,光是5月8日当天就买进88亿美元(约378亿令吉)的30年期美国国债,上周初买的348亿美元美债另计,“这可不是小数目”。
报道指出,此举类似于量化宽松政策 ,引发人们对幕后真正发生事情的重大疑问。通常情况下,量化宽松政策会公开宣布,透明度很高。然而,此次最新购债却悄无声息进行。
一位分析师指出,此举其实相当于美联储印钞,即使不是实体印钞,也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问题是这些钱用来做什么?”
这个问题在5月9日得到部分答案,当天美国财政部试图拍卖1500亿美元(约6443亿令吉)债券,最终仅售出780亿美元(约3350亿令吉),缺口高达720亿美元(约3093亿令吉)。
据悉,为避免收益率飙升导致市场动荡,美联储介入购买200亿美元(约859亿令吉)债券,弥补部分缺口。美联储并未将此举作为一项新政策宣布,而是保持沉默。
这种行动通常被称为“隐形量化宽松”,美联储为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但没有正式称之为量化宽松。如果这项措施公开实施,市场可能会做出负面反应,认为这是承认经济比声称的更脆弱,或利率过高。
美联储的举动表明幕后可能存在隐藏的压力,如果经济真如媒体报道的那么强劲,就没有必要突然大规模购买债券。尽管还不到恐慌时刻,显然是一个警讯,表明有些事情值得关注。
美联储的行动显示其决心维护稳定,但不承认任何错误。官方声明的政策保持不变,可能无法反映美联储的实际举措。正如那句老话:“看他们做什么,不要看他们说什么”。
有外媒认为,美联储的举措已经引起一些交易员关注,聪明的投资者也应该注意到了。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员,他们对货币政策的花招具有敏锐的嗅觉。
外媒研判,美联储的隐形量宽只是一场更大金融游戏的开场,黄金价格不断攀升,比特币的合法性不断提升,巴西等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也将从中受益。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