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粮食危机短期难解决/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在冠病疫情冲击、俄乌战争长期化的背景下,全球正日益笼罩在所谓“粮食危机”阴影之下。

就其本身含义看,学术界对“粮食危机”还没有形成严谨、统一的概念。但一般来讲,粮食危机指的是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涨幅过快等造成的恐慌和市场失序。

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发展,是否已经到达了十分紧迫的地步,有必要结合上述相关表象进行深入分析、理性判断。

全球粮价并非近期才开始上涨的,全球粮价自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起就已经步入了上升通道,近期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价格水平来看,正如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日宣称的,全球可能正在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贫困的国家和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将为粮价飙涨承担最痛苦的成本。

粮价高企之下,全球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足,需要援助的人估计有1.37亿。

供需区域矛盾突出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目前全球粮食的整体供给并没有出现明显短缺。以俄乌两国为例,两国小麦和玉米的合计出口量占全球30%和20%。

此外,当前印度的高温天气、美国北部地区的潮湿,对于2022年各自区域小麦和玉米的生产也都构成了威胁。

然而,尽管面临区域性减产的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在5月上旬仍然预测,全球粮食总产量将保持增长趋势。

据相关统计,世界12个生产和出口粮食的国家,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到世界的70%。

粮食生产出口国高度集中,而消费进口国分散,使得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市场具有天然的脆弱性。特别是处在对抗而非合作的世界关系里,粮食分配不均以及潜在担忧,都将会催生结构性的、区域性的粮食危机。

要看到,在近两年全球正在不断出现加剧粮食市场紧张形势发展的不利苗头。如在俄乌冲突引发全球粮食供应担忧并推高粮价的背景下,多国关于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频出。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新一轮的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全球粮食供需的“结构性”缺口预期持续被放大,市场炒作更是加剧了形势的紧张。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并非是粮食总量供给上的危机,其得以产生、发展,受到了疫情、区域战争、油价高企、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在本质上,在正常的市场秩序被破坏后,粮食分配不均衡,以及粮价高涨后消费承受能力的差别,正在导致粮食危机。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在疫情、俄乌战争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大部分工农业商品生产的供应链体系都可能进行系统性重构,过程投入增加、供需流向改变,最终都会硬性推高生产、贸易的成本。

对于全球粮食生产来说,化肥、柴油等原料、能源损耗、跨地区远距离运输的费用迅速提升已在显现这种影响,相对于粮食生产的年度变化而言,这种变化更具有长期性,不是简单通过一国或者多国进行生产调整所能解决的。

在此情况下,尽管4月份粮价有所回落,但全球粮价的高涨期可能远未结束,全球可能仍处于粮食危机的初期阶段。

 

 
 

 

反应

 

财经新闻

农业部借AI与基因科技 推动粮食永续与现代化

(吉隆坡24日讯)农业及粮食安全部正落实以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AI)为驱动力的举措,以加强其核心粮食生产领域。

农业部农业现代化组秘书阿兹瓦阿芬迪表示,人工智能和先进的基因工程相结合,用于培育优质、高抗性的农作物和牲畜品种。

他举例,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院(MARDI)已成功培育多个新品种,包括本地种植的洋葱和MS16品种的黄梨。他是在吉隆坡会展中心举办的农业部销售和展览会上,向马新社如此表示。该展览是与第46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同期举行。

阿兹瓦说,该部与大马数字经济机构(MDEC)和无人机服务供应商Aerodyne等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将最新数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融入三大主要次领域,即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增强国家粮食供应政策的永续性,并以更低成本来支持大规模生产。这可进一步提升农业领域作为主要出口贡献者的地位,同时增强其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

他提到,该部参加这项展销会,提供了展示本地成功开发的科技和出口导向型农产品的平台,包括在农民组织委员会、联邦农业销售局和其他相关机构指导下的企业家所研发的科技和产品。

“我们也致力于与东盟各国分享大马如何利用本土科技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该展会题为“大马的遗产科技”,共有36个展位,涵盖25家本地企业和各行业的参展商。展览将开放给公众至明日,活动包括现场传统手工艺演示、互动数字展示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