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滞胀阴影笼罩 欧洲央行首尾难顾/安邦智库

美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当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越来越乐观的同时,在货币政策上对美联储“亦步亦趋”的欧洲央行正迎来艰难的决策难题。

欧洲央行于9月14日举行议息会议,与此前不同,此次会议时欧洲央行正面临严重的滞胀威胁。这使得欧洲央行的“两难”选择更为艰难。

在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23年夏季经济展望报告,下调欧盟和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最新预测显示,欧元区20个国家2023年GDP只能增长0.8%,而之前的预测为1.1%;2024年的预期也下调至1.3%。

德国经济糟糕

欧盟称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应负主要责任。德国原本预计2023年实现经济增长,但目前面临0.4%的萎缩。

德国目前的情况极为糟糕,据报道,德国政府将把今年经济展望下调至最多萎缩0.3%,而不是4月底时预测的全年增长0.4%。

知情人士称,德国经济部将于10月11日发布秋季预测,此次修订将使德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其他预测机构保持一致。

很多市场机构都认为,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对欧元区经济的悲观预期,很可能会使得欧洲央行暂缓继续加息的步伐,也使得遏制通胀与拯救经济的争论更加激烈。

欧元区另一个难题还是在于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欧元区通胀率为5.6%,2024年为2.9%。报告指出,通胀压力并未消除,高通胀导致需求疲软、消费不振。报告预计,欧元区通胀将保持在高位,不会回落至欧洲央行2%年度目标。

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的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3%,与7月的数据持平,改变了此前持续下降的态势。德国8月调和CPI初值较上年同期上升6.4%,高于预期的6.3%;7月为上升6.5%。

通胀高企加息难止步

通胀的居高不下,使得欧洲央行恐怕难以下决心停止加息。

拉嘉德此前表示,9月14日的政策会议上的利率决定,将取决于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欧洲央行必须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胀,同时应对消费者和企业信贷成本上升的影响。

在欧元区确定升息之前,市场一再提高预期升息的概率,这种变化实际上来自对欧元区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担忧。

其实,欧洲央行行长拉嘉德此前表示,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高通胀和融资条件收紧正在抑制支出,对制造业构成压力,而制造业同时还受到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而住房和商业投资也显示出疲软迹象。

就此来看,与美国经济表现不同,通胀对于欧洲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住通胀的反复,欧洲经济可能会进一步陷入更深度的衰退。

在通胀持续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萎缩,意味着欧洲经济越来越深地陷入滞胀泥潭。更令人担心的是,近期全球能源价格开始出现反弹,不排除未来能源对欧元区通胀的贡献由负转正,这意味着欧元区通胀可能会更加难以克服。

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目前的欧洲央行已经处于“首尾难顾”的状态,实现“软着陆”几乎不可能。

相对于应对经济放缓,欧洲央行更可能会选择履行央行本身保持币值稳定的职责,继续加息以克服通胀带来的更为可怕的后果。但在通胀越来越具有长期性的情况下,欧洲只能接受“滞胀”的结果。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欧洲再降息——关税阴霾对马股影响/Eventure Group

在全球贸易局势持续升温之际,欧洲央行(ECB)选择再次出手稳定市场。

面对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的新一轮关税威胁,欧洲央行于最新会议中宣布将三大关键利率各下调25个基点,分别将存款利率降至2.25%、主要再融资利率降至2.40%,边际贷款利率则降至2.65%,符合市场预期。

这也是自2024年6月以来,欧洲央行进行的第七次降息。

欧洲央行在声明中坦言,“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已经对经济增长前景构成实质性压力”,并明确表示当前正面临需求端的负面冲击。

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指出,部分关税已正式生效,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贸易壁垒“可能正在路上”,这对欧洲区域的经济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确定性成全球主旋律

欧洲的货币政策转向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经济对贸易保护主义复辟的共同担忧。随着美国加强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征关税(包括对欧盟20%的进口税),外部需求疲弱正逐步拖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而欧洲,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也开始感受到持续压力,纷纷通过降息来对冲潜在的经济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在此次声明中首次移除“限制性政策”这一表述,显示利率已接近中性水平。然而,拉加德强调,“讨论货币政策是否‘限制性’已无实际意义”,因为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是一场接连不断的外部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货币框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德银与凯投宏观等投行普遍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欧洲央行或将继续降息,全年利率有望进一步调降至 1.5% 的水平,以增强对抗经济下行风险的缓冲力。

大马的影响

作为开放型经济体,马来西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欧洲连续降息并非仅为本地区经济纾困,其背后更暗示了全球资金流向与政策节奏的同步转变。

1. 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潜力提高

欧洲利率持续走低,将进一步压缩投资回报空间,进而推动部分国际资本流向估值相对偏低、增长潜力较高的新兴市场,包括东盟国家。分析师指出,马来西亚股市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特别是在外资持股比例已下探至约19%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市场下行空间有限,资金回流马股的窗口可能已逐步开启。

2. 出口导向型企业仍需保持警惕

虽然利率下降可能带动整体金融条件放松,但贸易壁垒对马来西亚出口行业仍构成压力。马来西亚出口至欧洲的电子、电器及棕榈油等产品可能面对订单下滑及利润压缩问题。在全球需求疲弱之际,出口企业需加快成本优化与市场多元化策略。

3. 国家银行料维持利率不变

相较于欧美已进入降息周期,马来西亚央行预计将维持隔夜政策利率在3.00%不变。原因在于国内经济结构仍具韧性,通胀率稳定在2.0%至3.5%区间。若外部冲击加剧,不排除国行于下半年进行适度宽松,以守护增长目标。

结语:估值修复契机

欧洲央行的连续降息再次敲响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警钟。然而,低利率环境也为马来西亚等市场提供了被低估后的“价值回归”契机。随着外资大规模撤离之后估值压力已基本释放,马股正进入一个风险有限、机会回升的阶段。

未来焦点,将是政策应对是否精准,企业适应力是否强劲,以及投资者信心是否能在不确定的周期中重新建立。风暴过后,价值终将显现。对长线投资者而言,如今正是应以更专业、更前瞻视角,布局未来回报的时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