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政棍蝗虫夹击 中小企情何以堪/拿督刘明

最近市场水静鹅飞,很多朋友都叫苦连天,当然包括我自己。

有卖海产的朋友和我聊起他的近况,他说市场好像死水一滩,毫无生气,问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说我也正探索原因所在。

市场上利好消息源源不绝,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财报都显示他们在赚钱、政府三不五时都宣称有外资企业来马投资,而且一投就是一百几十亿马币,可是商界朋友尤其是零售业者都超级无感,特别是过去的开斋节,业绩简直淡出鸟来!

朋友说上市公司的财报是去年的,今年绝对不能同日而语。

做生意的朋友个个唉声叹气,但那些不知人间疾苦的政治人物,却为了自身利益而四处煽风点火。

开始时矛头对外,抵制美国餐饮集团如星巴克、麦当劳,后来借故升级到抵制本地商家,KK和Verns 不幸成为待宰羔羊!

抵制浪潮影响甚广,星巴克、麦当劳等都蒙受巨额亏损,最近从小陪我们一起长大的肯德基,竟然传出有超过100家店结束营业!

有记者来电,问我肯德基的关店事件,对零售业的冲击如何?

我说要看其他几个美式快餐巨头能撑多久,假如情况继续恶化没有好转,最终大家一起比赛关店,那将是一场世纪灾难!

我说市场停滞不前,原因很多:以巴战争、美元强劲导致进口商品和原材料高居不下而造成的通货膨胀也许是主因,但那是宏观的外来因素,不是我们控制范围;但国内因素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不生事端,政府还是能安然渡过。

唯恐天下不乱

我国的问题出在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政治人物。

他们天天借故制造问题,为了自身利益而拼命鼓吹人民群众动辄抵制为乐,才是经济停滞的根源。

政府或许轻视了抵制的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

肯德基大规模倒闭,导致养鸡农场损失惨重、餐厅员工失去工作、送餐小哥收入大减,一层层的恶性循环,让在这里上斑的B40底层百姓更加百上加斤,他们哪有钱消费?

我记得很多年以前,我看了一篇采访报道,至今印象还非常深刻!

当时回教世界的原教旨主义思想方兴未艾,我国的回教徒开始从开放趋向保守。

记者访问了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回教学者。

他语气深长地说: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势被有心人士利用宗教来捆绑选票,经过数届选举的洗礼,导致保守的原教旨主义在巴基斯坦崛起。

当时的巴基斯坦民众都有从众心态,不敢违逆保守势力的浪潮,很多教徒怕被唾弃甚至被谴责离经叛教,纵然心中千般不愿意或不认同,也只好随波逐流。

他接着语气深长地说:我真的不愿意见到马来西亚走向巴基斯坦的旧路,这是一条不归路啊!

一语成谶不归路

好多年过去,这位学者的话竟然一语成谶!所以,当有心人在马来西亚借宗教之名炒作抵制运动,试问谁能敢不从?

国内不是发生了不少在美国快餐店用餐被骂甚至被录影贴上网的事件吗?

我预测只要以巴冲突继续,这股抵制浪潮不可能停歇!

以巴战争没有结束的预兆,也许一年、或许两年,所以结局如何,我们真的可以自己想像!

消费市场的情绪低落,线上和线下竞争日趋激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这个只有3200万人口的小国,每天都有无数的中国人,利用免签便利进入马来西亚加入这个本来就拥挤的赛道!

我查了一下,原来我国在2009年,已经开放给外国人进来马来西亚经商,甚至可以拥有100%的股权,所涉及的行业除了金融、航空业等这些战略性领域以外,几乎所有行业都对外开放!当中包括贸易、会计 、建筑甚至法律!

天啊,这样子的门户大开,对面对自己国内经济萧条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喜讯。

门户大开行业失守

中国产能过剩是众所周知的事,他们把在中国的那一套,完全复制在马来西亚,试问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我这篇文章开头提及的海产业,听闻已经有很多的中国商家进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不久前和一位经营了数十年鹰架服务的朋友聊起,原来鹰架这个属于比较冷门的行业,也已经失守。

朋友说中国人财大气粗,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价,把对手打垮再说!

我有一位代理中国某音乐器材的年轻朋友告诉我,最近他出席了品牌商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会议,这家国企因为国内市道不佳,竟然宣布把产品一律降价50%,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求各国的零售价也一律降50%!

恰好他在某大学有一项电子琴竞标项目,虽然参与者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品牌,包括日本、美国等,他说他简直轻松胜出,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价差太悬殊!

疫情前的中国,自己国内的经济过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看马来西亚这个小国一眼。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任何能“润”的机会对他们来说都是救命商机,更何况马来西亚政府在这时刻大开方便之门,免签之外还送大包,让这些“入侵者“拥有100%股权。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来马经商只不过是4小时的航程,战略上就当马来西亚是一个省份来经营吧!

来大马“屠城”

另一位朋友愤愤不平地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位中国商人向他发下豪语,他们是来马来西亚“屠城“的!

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正面对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内忧外患,政府假如还不采取行动解决,我担心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将会成为历史名词。

我2024年的第一篇文章曾经很乐观的预测,今年将会是马来西亚的丰收年,但希望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确保中小企存活

拥有三分二席位的团结政府,连对付一个小喽啰如阿克马之流都无能为力,任由他把国家经济、人民之间的团结破坏殆尽,身为首相的安华连一句谴责都不敢!

执政党带头抨击以色列,导致一连串的抵制事件,至今一发不可收拾。

政府对外资完全没有筛选,饥不择食、大小通吃,甚至城门大开,如吴三桂引淸兵入山海关。

扶持中小企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确保他们能生存下来,不是鼓励外来者和我们竞争。

中小企业连生存都成问题,你再多的低息贷款都将成为坏账!

人家美国这个世界唯一经济强国,都不断对中国设防火墙,我们的邻国印尼也开始禁止抖音直播。

欧洲诸国为了保护自身的汽车工业,也将对中国汽车增加关税。

换句话说,自由贸易已死,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我们却大方地让蝗虫经济,毫无忌惮地吞噬我们的中小企业。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情何以堪?

退堂!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非大公司专美 中小企更该推先买后付

报道:梁仕祥

买炸鸡也能赊账?最近大马肯德基(KFC)推出的先买后付(BNPL)支付选项,掀起全网热议!

消费者只需在线下单结账时选择“先买后付”,即可先享用美味,后付款项则在30天内或分期还款,体验与传统信用卡类似,却免去了高额利息和年费。

实际上,先买后付并非新鲜课题。这种类似短期信贷的支付方式最早在欧洲由Klarna、Afterpay等巨头普及,随后在北美市场迅速扩张。

冠病疫情期间,电商平台Shopee、Lazada,以及超级应用Grab纷纷推出自建或合作的BNPL服务,进一步推动国人对于先买后付这种消费模式的接受度。

先买后付的崛起掀起了引诱国人超前消费的担忧,政府和国行更已表示会立法监管,但近年来先买后付继续高速增长。

支付方案数据分析公司PayNXT360在报告中预测,大马的先买后付市场今年将实现15.1%的年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到25.2亿美元(约110亿令吉)。

该公司在报告中写道,2021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先买后付市场经历了强劲增长,实现了24%的年均复增率(CAGR)。

持续双位数增长

PayNXT360预计这一上升趋势将会持续。2025至2030年期间,本地先买后付市场的CAGR高达10.9%,到了2030年底市场规模预计会扩大到约42.2亿美元(187亿令吉)。

在市场潜力如此显著之下,本地中小企业是否应该跟上潮流分一杯羹?而先买后付这种支付方式,是否只适合大企业采用?

税务及会计专家拿督孔令龙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先买后付不算是崭新的生意手法,它只不过是将常见的商业对商业(B2B)赊账方式,转变成商业对消费者(B2C)赊账。

“我认为是否应该采用先买后付,与企业规模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企业的产品类型有更直接的关系。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更加需要拓展客源的中小企业更应采用先买后付。”

孔令龙认为,产品毛利润较高,而且产品有较高回收价值的企业,例如家电和家具的销售更适合推出先买后付支付方式。“至于大型饮食连锁品牌推出的先买后付选项,更像是在制造市场营销噱头,并非真正的业务增长杠杆。”

他点出,中小企通常无法承受自建信贷体系的高昂成本,直接接入第三方先买后付平台,不仅能拓宽客源,还能在持续提升营收的同时,降低自身技术和风控投入。

风险管控

孔令龙指出,若商家自行推出先买后付选项,只提供30天赊账期会较为理想,因为这已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领薪周期。如果超过30天,坏账风险恐有显著上升之虞。

另外,在内部设定先买后付订单顶限,例如控制在总营收的10%以下,形成自上而下的风控红线,将可以更好地管控坏账风险。

孔令龙也认为,平时生意良好的企业,没太大必要推出先买后付选项。“若企业主营业务已平稳,且现金流健康,并不急于推出先买后付;毕竟过度刺激预支消费,对消费者理财习惯并非长期利好,也不宜强推。”

用户财务纪律良好

至于监管方面,孔令龙表示目前暂无出现企业大规模利用先买后付牟取暴利,或者涉及商业欺诈的现象,因此认为国行温和监管即可。

消费者信贷监管委员会工作小组(CCOBTF)已计划在今年内推动《消费者信贷法案》立法,将先买后付全面纳入法管范围,分阶段将所有非银行信贷机构及支付服务商纳入监管。

这项由财政部、国行及证监会携手推动的法案,将要求提供先买后付的商家,向信用评级机构报告消费者借贷数据,以规范信贷市场,加强消费者保护,提升行业透明度与公平性。

隶属国行的CCOBTF在今年3月的消费者信贷法案媒体汇报会上披露,截至去年12月,大马共有12家先买后付服务商。

若按活跃账户数量、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计算,目前本地三大营运商分别是Shopee的SPayLater、Grab的PayLater by Grab,以及Atome,它们占据逾95%的市场份额。

根据《2024下半年金融稳定评估报告》,去年先买后付交易量达1亿4900万笔,总交易额高达120亿令吉,是前年的近两倍。

CCOBTF也表示,虽然国内先买后付的交易量持续上升,但大部分用户的财务纪律依然良好。调查显示,有88%的用户能够按时还款,完全未偿还的用户比例不到1%。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