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政局安了,大马前景如何?/股悦

近期最令举国上下关注的课题,莫过于哪个政党的阵营会取下联邦政权以及谁又会出任第10任首相。

本届的全国大选,首次出现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的阵营取得简单多数国会议席执政,导致出现悬峙议会的困局。

大选后的首个交易日,鉴于政府难产并在政局不确定的因素之下,马股早盘时段一度大跌21.57点。

而当时令投资者更为担忧的是,随着国盟旗下的伊斯兰党崛起成为国会最大党,并传出国盟组阁在望,罪恶股受到严重打击,兵败如山倒。

具有最多国会议席的两大政党阵营的首相候选人,不仅在争取“人数”组建政府和任相,也在股市上较劲。

取决于有望组阁消息的发展,这一切都反应在安华概念股和慕尤丁概念股的股价表现上。

政府难产的僵局直至周四,随着国家元首宣布第10任首相并将在下午5时宣誓的消息才结束。

罪恶股收复失地

马股在周四跳高开盘呈一片绿海,此正面的的宣布大受市场欢迎,午盘后再接再厉,凌厉上涨冲破1500点的水平。

周四闭市时股指狂飙58.38点或4.04%,收报1501.88点,盘中最高达1502.11点。

而此前因国盟可能执政遭到抛售的罪恶股,也在周四出现强劲的反弹,收复失地。

股汇气势如虹

更有马股投资者笑言,当天即将宣誓成为首相的拿督斯里安华,是过去几任以来最好的首相,还没正式走马上任,股市就大幅飙升。

不仅股市表现气势如虹,令吉汇率也随着翩翩起舞,兑美元汇率突破4令吉50仙,上扬幅度达2%。

由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是结合希盟、国阵和砂盟所组成,足够和稳定的“人数”让市场少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然而接下来,让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即将成立的内阁成员、需要重新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以及其他政策等。

当然,曾获评为“亚洲最佳财长”的新任首相,人民的期望或许更高,以提振国内经济、纾缓人民通胀压力等课题。

预算案为首要任务

鉴于11月已接近尾声,1个月后就是2023年,因此,一旦内阁成立后,预算案是新政府的首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政府收入、降低财政赤字以及推动国家发展的政策,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同时,为兑现大选竞选的诺言,安华已宣布不领取首相之位的薪金,虽然在整体上的行政开销比率微不足道,但也是好的开始。

在过去的预算案,发展开销往往只有大约20%到30%,若更多资金分配到发展计划上,将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打造有利的经商环境、设定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政策,让国家走向繁荣。

视频推荐:

 

 
 

 

反应

 

名家专栏

为何出席股东大会?/股悦

每年的五、六月份,又来到了上市公司常年股东大会的旺季,也可能是一些小股东们最“活跃”的日子。

每逢这个时节,关注公司发展的小股东们,开始翻阅年报和其他资料,准备前往会场“问政”。

今年尤其不同,因从3月起,上市公司必须恢复以实体形式,或以混合形式(实体加线上)召开股东大会。

过去,一些公司“象征式”召开线上股东大会,提问不透明、避重就轻,甚至限制发言时间,严重削弱了小股东们的监督能力。

实体形式召开大会让小股东们的发声空间更真实、更具监督力,董事部也难以逃避现场所提问的尖锐问题。

伴手礼成焦点

在股东大会上,经常会被小股东们发问的一道问题,往往离不开:公司会提供什么伴手礼给予出席的股东们。

尽管一些公司在股东大会通知函上已表明,公司不会派发任何的礼品,甚至无茶点招待给予出席大会的股东,但依然逃不了小股东们的追问。

针对伴手礼的提问,其中一家公司的董事部就此回复道:公司将以更实际的方式,也就是将伴手礼所省下来的钱,用于派发股息来回馈股东们。

但部分小股东依然不依不饶,对董事部展开“炮轰”,仿佛公司“欠”了他们一份伴手礼。

这可能与疫情前所举行的股东大会有关系,不少公司都会派发“礼包”,甚至盛款招待,安排茶点、自助餐,场面热闹非凡。

这引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出席股东大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出席股东大会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参与公司的监管、了解公司的运作,以及监督管理层。

当然,如果公司能为小股东们派发礼品,这无意是一个额外的奖励,反之也不该如“孙悟空般大闹天庭”。

股东大会是小股东们一年一次,难得可以与董事成员和高级管理层“见面”的机会,甚至让自己犹如“大老板”般审问有关公司的运作状况。

无论你是持有100股还是10万股,作为股东的你都拥有发声的权利,而股东大会是唯一一个正式平台。

在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可以针对董事报酬、财务表现、管理和运作,以及未来方针等相关议题发表意见或作出质询。

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股东大会上才能第一时间从公司董事部或高层口中获得直接回应。

提醒、监督、质询

虽然作为小股东的你和我或许无法改变全局,但在大会上提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点醒董事部的关键。

同时,你我的一次发言,也许会引起其他小股东们甚至是媒体关注,进而推动公司改善透明度。

正是这些小小的行动,逐渐累积成影响力,让公司知道——小股东不是沉默的人数,而是真正关心公司方向的伙伴们。

出席股东大会,不只是一个仪式,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投资负责的表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