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技术分析规避突发暴跌股/麦传球

对于许多投资者和交易者来说,最令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刚买入一只股票,就遇到它在单日内大跌。这种大幅下跌通常由财报不及预期、市场情绪恶化或机构投资者大规模抛售所导致,往往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近期的例子是贺特佳(HARTA),在发布业绩后单日暴跌超过23%。事实上,在财报发布前,技术面已经发出多个预警信号:股价低于20日和50日均线(20MA & 50MA)、呈现下降趋势(Lower Highs & Lower Lows)、走势疲软。

尽管股市充满不确定性,但通过技术分析,交易者可以提前识别高风险股票,避免成为市场的接盘侠。

6关键信号

以下六个关键信号,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开容易暴跌的股票。

1. 避免买入股价低于200日均线(200MA)的股票:

200日均线(200MA)是衡量股票长期趋势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只股票长期在200MA下方运行,通常意味着它处于熊市趋势,更容易进一步下跌。

●机构投资者通常不会买入低于200MA的股票,导致买盘支撑不足。

●当股票尝试反弹但无法突破200MA时,往往会遭遇强大抛售压力。

●如果股价放量跌破200MA,通常是趋势反转的信号,意味着下行风险加大。

●不要因为股价“便宜”就买入,低价股可能会变得更便宜!

2. 识别下降趋势(Lower Highs, Lower Lows)模式:

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走势持续形成下降趋势(Lower Highs, Lower Lows),说明空方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有反弹,最终仍会继续下跌。

如何识别?

●每次反弹都无法突破前一个高点,而下跌后却创出新低。

●查看日线或周线图,确保趋势明显,而不是短期波动。

处于下降趋势的股票很难短期反转,下跌趋势往往持续较长时间。许多投资者错误地在下降趋势中“抄底”,结果越买越亏。我们要避免在下降趋势中买入股票,除非出现明确的反转信号。

3. 避免成交量异常放大的股票:

成交量(Volume)是验证市场情绪的重要工具。如果股票在下跌过程中出现成交量大幅放大,意味着机构或主力资金正在撤离,后续可能还会进一步下跌。

如何识别?

●股价跌破关键支撑位,同时成交量大增,表明市场正在大规模抛售。

●如果股票连续多日卖出成交量高于买入成交量,说明主力资金在出货。

●跳空低开+放量下跌,通常意味着市场情绪极度悲观,后续可能继续探底。

●如果成交量异常放大,且股价没有止跌信号,应果断规避。

4. 避免接近关键阻力位的下跌趋势股票:

有些股票即使从低点反弹,可能只是短暂回升,最终会被关键阻力位压制,导致再度下跌。

如何识别?

●下降趋势的股票通常在20,50,200日均线或前期支撑位转变的阻力位附近受阻。

●许多短线交易者或空头会在关键阻力位加码卖出,导致股价再度下跌。

●股价在下降趋势中反弹时,要观察是否突破关键阻力,否则谨慎参与。

5. 警惕熊市信号的K线形态:

某些K线形态可以反映出空头力量强势,预示股价可能进一步下跌。其中最常见的熊市K线形态包括:

●吞噬形态(Bearish Engulfing)–大阴线吞噬前一天的阳线,说明空头主导市场。

●流星线(Shooting Star)–上影线长、实体小,表明上涨乏力,可能转跌。

●黄昏之星(Evening Star)–典型的见顶信号,预示趋势反转。

如果熊市K线形态出现在重要阻力位附近,建议远离该股票。

6. 避免在财报公布前持有技术面偏弱的股票:

许多股票在财报发布后会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在财报前已经技术走弱的股票,若业绩不及预期,很可能单日大跌。

●已经处于下降趋势的股票,如果财报不及预期,跌幅往往更大。

●如果技术面已经出现多个卖出信号(例如:低于50MA、成交量放大、弱势K线形态),建议在财报前规避风险。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提前卖出,导致财报前股价已经开始走弱。

贺特佳在财报前已经处于下跌趋势,结果财报一出,股价单日暴跌超23%。

股票投资不仅仅是寻找上涨的股票,更重要的是避免买入即将暴跌的股票。通过技术分析,投资者可以识别潜在下跌风险,远离高危股票。

买入股票前的检查清单:

●是否高于200日均线?

●是否处于上升趋势(Higher Highs & Higher Lows)?

●是否成交量健康,没有大规模抛售?

●是否没有接近强阻力位?

●是否没有明显的熊市K线形态?

●是否即将发布财报,但技术面偏弱?

如果一只股票不符合以上条件,投资者应谨慎考虑是否买入。保护资本比赚取利润更重要,避免踩雷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更久! 

请阅读我之前的文章,以了解更多。

1. 技术分析-找出最佳投资时机(24/7/24)

2. 投机与投资的“三长两短”(24/2/21)

3. 移动平均“陷”,“近”而远之(20/1/21)

4. 一线之“叉”,一穷二“百”(11/11/20)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股票交易——女性应考虑的机会?/麦传球

股票交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女性寻求增强财务独立性、补充收入或保障退休生活的热门选择。

所以,越来越多女性学生报名参加我的股票交易课程,为了创造第二收入来源、替代现有收入,还有是为了未来退休而学习。尽管女性对股票交易的兴趣日益增长,但她们通常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如下:

1. 时间限制:

职场女性:女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管理时间。将全职工作与家庭责任以及额外的股票交易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堪重负。许多女性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股票交易或跟踪市场。

家庭主妇:虽然家庭主妇通常有更灵活的时间安排,但她们仍然面临众多责任,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易。

退休女性:虽然退休女性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但她们对股市的不熟悉或认为自己需要赶上多年的市场知识,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

解决方案:每天只花15-30分钟学习。从小的、易于管理的任务入手,利用周末或平时的空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使用移动应用程式和在线平台,使得在不打乱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股票交易学习。

2. 信心不足:

许多女性,尤其是初学者,可能会觉得股票交易是男性主导的领域,并且她们没有成功所需的技术能力。

解决方案:信心的建立源于知识。女性可以从适合初学者的课程开始,这些课程将复杂的股市概念,分解为易于理解的内容。加入交易者社区也可以帮助建立信心。这些社区为相互鼓励、分享技巧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提供了空间。

3. 金融风险:

任何交易都包含风险,对许多女性来说,这个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如果她们已经有了重要的财务承诺(如房贷或孩子的教育费用),对损失的恐惧可能是主要的障碍。

解决方案:女性应从模拟账户练习开始,在不冒任何实际资金风险的情况下感受交易。当她们感到自信时,可以从小额投资开始,只使用可支配收入或专门为投资设立的储蓄。

4. 资源有限:

许多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获得相同的资源或导师机会,这使得她们更难进入股票交易的世界。

解决方案:在今天的数字时代,有很多在线资源可供使用。女性应利用免费的网络研讨会、论坛和股票交易的社交媒体小组。

温馨提醒:请小心那些通过提供“免费”投资教育和股票建议来诱骗人的诈骗者或非法社交媒体群组。切勿向任何未经本地监管机构(如马来西亚国家银行、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或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的投资项目支付任何资金。

5. 心理障碍:

社会规范常常将女性塑造成在财务事务中更加谨慎、风险厌恶的角色。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在股票交易中表现为犹豫不决。

解决方案:需要将心态从害怕风险,转变为关注信息风险管理。了解成功的交易并不是赌博,而是基于分析做出知情决策。

应从小额开始,并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来减少情绪化交易。

6.“退休后再考虑”心态:

许多女性认为自己在退休后才会考虑股票交易,因为她们现在太忙了。

这种心态可能会限制她们,阻止她们早点采取行动。

解决方案:尽早开始是积累财富的关键,不需要等到退休。股票交易可以在小时间段内进行,现在开始可以让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7. 技术障碍与图表阅读信心不足:

一些年长或那些不熟悉股票交易平台,缺乏图表阅读和解释市场数据的女性,可能因信心不足而不敢开始或完全参与其中。

解决方案:女性可以从使用用户友好、提供视觉辅助和简单教程的平台开始。

许多平台提供清晰直观的图表工具,通过基础课程逐步解释技术分析,可以帮助建立信心。此外,引导视频教程和网络研讨会也可以提供支持。

股票交易对女性的好处

1. 财务独立

股票交易为女性提供了获得财务独立的机会。它允许家庭主妇或退休女性,在不依赖配偶或养老金的情况下赚取收入。对于职场女性,它提供了第二收入,减少财务压力并增加可支配收入。

2. 灵活性

交易是最灵活的收入机会之一。女性可以在家中舒适地进行交易,自己安排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交易。这种灵活性对于希望在平衡其他责任的同时实现财务目标的家庭主妇尤其有价值。

3. 赋权

股票交易赋予女性掌控自己财务未来的能力。它提供了做出知情投资决策的工具,使女性能够独立管理和增值财富。这种知识可以极大地赋予女性信心,让她们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管理和增长财富。

4. 第二收入与退休基金

股票交易可以成为女性的额外收入来源,无论她们是职场女性、家庭主妇还是退休女性。它可以帮助提高退休储蓄或创建第二收入流,以帮助实现财务目标。

实现长期财务安全

女性可以从结构化的教育方法开始股票交易之旅。寻找专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内容。这将帮助她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会感到压力山大。

通过正确的指导、心态和工具,女性可以克服以上的障碍,利用股票交易创造额外的财富,提高财务知识,并实现长期的财务安全。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