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如何选择医药卡?/萧伊妗

10年前,我一度以为拥有100万令吉终身限额的医药卡是足够用上一辈子的,直到我的顾客患上了淋巴癌。

顾客在政府医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化疗、检验,但是还是无法遏制癌细胞。

最后政府医院的医生建议顾客到私立医院接受骨髓移植。目前还在家中修养。不知不觉已经医疗了接近3年的时间,他前后已经花了将近80万令吉!

很多人误以为政府医院所有的医疗费低廉,都有手术不过千,药物不过百,看医生花几块钱的印象。

的确,一些长期的疾病药物如胆固醇、高血压药物等和普通问诊,政府有津贴。这些药物由于普遍,有些甚至由本地药商生产,政府医院几乎是免费提供给需要的病患。

但是一些特殊疾病如癌症,和需要特别手术工具的病人就没那么幸运,医院并没有贮存这些药物,病人需要向外国药剂公司订购。

虽然都是需要由政府医院开出处方,药剂行必须给予折扣,但是这些折扣根本微不足道,再加上通货膨胀和马币贬值,我的这位顾客的化疗药从1万5000令吉一支,逐年增加1000令吉。

普通百姓难负担

每次化疗需要3支化疗药,所以单单一次的化疗就得支付4万8000令吉。这是一般普通老百姓无法轻易拿出的钱。更何况病人需要经历超过10次的化疗和检测,病人在政府医院的治疗就已经花上50万!

有入住过私立医院的人都知道,在入院之前医生都会问:“有没有医药卡?”就连我这位顾客即使是在政府医院治疗,也会被关心是否拥有保额高的医药卡,这样医生能给予更好的方案。

我很感恩政府医院有完善的治疗设施,但毕竟政府医院已经承担庞大的医疗开销,他们的预算有限,所以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还是得自费。

医费药品通胀高

大多数的人都认可“医药卡”的重要性,通俗点都称它为入院的提款卡,让自己在医疗上无后顾之忧。然而,这几年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医药费和药品一直起价,医疗上的通胀率是15%以上,比任何生活用品的通胀率更高,因此几乎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医药卡都逐年起价。

年轻的保客保费涨幅也许不大,年纪较大的保客保费的涨幅可以高达20至50%以上,这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

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医药卡起价的挑战?

1. 认清是必需品

就好像储蓄一样,我们都要有现存后花的观念。机器都有会需要进厂维修的一天,更何况是更复杂的人体呢?既然知道人必定会在某刻需要入院治疗,那我们就必须准备一笔钱,让我们在未来可以利用这个户头医疗。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向保险公司买一张保额高的医药卡,无事当储蓄,有事向保险公司提款医疗。

2. 越早买越划算

保险公司并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提供的保单并不是普通的合约,保险公司会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职业等来判定保费,当你签下提议书的那一刻,你已经诚实地呈报你的健康状况,也同意了以支付的保费换取高额保障。

所以,想要在未来得到无忧的医药保障,最好在健康时购买,保险费也相对便宜些。

3. 根据理财习惯选择

市面上只有两种医药卡,一是:单一医药卡(Standalone), 没有储蓄成分,随着年龄增加保费,可以从年轻时几百令吉的保费,直到50岁需付高达6000令吉以上,甚至上万令吉的保费。很多人因此在晚年时大喊吃不消。如果顾客生了大病,也必须继续承担保费直到放弃为止。

二是:投资链接保单内的医药卡(ILP):这类保单已把未来晚年的保险率算在内,所以保费相对比较高。它并不会随着年龄调整保费。但是因为高医疗通胀率,我们开始注意到这类医药卡保费也逐年增加。保客可以加上其他附加利益如“豁免保费”,如果经历严重疾病如癌症等,保客无需付保费。这也进一步减低病人的负担。

如果你是位理财有方的人,第一种医药卡更适合你,因为你可以利用省下的保险费去制造更大的财富,为晚年时需要更高的保费做准备。如果你是属于不会自主储备或不想烦恼太多的人,那就选第二种。

不过,为了应付通胀,你必须预算每年约5%额外的费用在医药卡的保费上。

4. 可选择共保额(Co-Insurance) 降低保费

对于无法承担高额保费,又想拥有高保障的人士,可以选择共承担保额的方式。对于一般人来说,几千令吉的医疗费是承担得起的,但是上万令吉的医疗费就很困难了。如果面对小病或许可以自付,但当超过一定的数额时就由保险公司承担,这样可以大大减低保费,同时也不用担心财务受影响。

举例:入院治疗费5万,医药卡保额100万,3000令吉的共保额;

自己得先付:3000令吉,保险公司付:4万7000令吉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理财中最重要的一环,医药卡是必需的转移风险工具之一!

反应

 

财经新闻

【视频】Xtenz Warranty收费合理服务至上 汽车医药卡备受青睐

【南洋百年企业风云奖-新秀企业奖:Xtenz Warranty有限公司】

为了减轻车主的经济负担,同时确保汽车获得良好的零件及维修服务,Xtenz Warranty有限公司推出“汽车医药卡”,保障车主及其车辆。

“汽车医药卡”包括合理收费,专业汽车维修知识,也秉持服务至上,因此推出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创下百万佳绩。

Xtenz Warranty有限公司创办人谢万源表示,他从事汽车行业已有20多年,逐渐发觉很多车主容易缴付车贷,但是往往在维修汽车方面遇上难题,因为他们无法预测汽车零件损坏,有时候可能需要支付昂贵的维修费。

“尤其是在冠病疫情及行动管控令过后,很多车辆因长时间没有驾驶,而导致许多问题出现,加上行动管控令的冲击,不少车主付费不起维修汽车费用。”

于是,谢万源萌生一个想法,为何没有一个机构或是行业来帮助和保护这类车主,为何人们有医药卡,却没有相关的保险机制保障车主和汽车?

谢万源于是在2021年开始布局,凭着汽车零件买卖和维修汽车累积的经验,想要推出一个针对汽车的保险机制,称为“汽车医药卡”。

“我在一个饭局上遇见公司现在的联合创办人彭建文和黄胤铭,把我的计划和想法与他们分享,他们也很感兴趣就与我合伙创办公司,投资于这门生意。”

联合创办人彭建文表示, 该公司的汽车医药卡提供的保障范围包括引擎、牙箱、冷气系统、引擎电板和牙箱电板。

该公司目前涵盖的市场是西马和东马,希望日后能够冲出大马市场。

线上线下推广扩客源

谢万源提及,创业讲究时机,经过冠病疫情和行动管控令,让他有足够时间观摩其他同行、收集数据及进行分析,得以在适当的时间拓展新业务,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2019年我从事汽车维修,对于汽车医药卡略有所闻,开始研究市场上类似的公司,当要踏出第一步时候,面对冠病疫情及行动管控令而暂停,利用一年时间好好思考和做好市场策略,事实证明做好万全准备后,我们的汽车医药卡一推出市场,获得高度关注及很好的反应。”

虽然如此,他表示,该行业依然会面对市场竞争,为了让公司突破重围,占市场一席之地,公司提供优惠价格,专业的汽车维修知识,服务至上的待客之道,让顾客对于汽车维修保险有信心。

“另外,我们几个合作伙伴在社交媒体平台都拥有庞大的粉丝流量,无形中提高公司及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汽车医药卡。”

“我在汽车维修行业也有20多年经验,因此结合种种优势,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很快赢得消费者青睐和信心。”

他提及,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该公司除了进行线下推广,还会通过线上平台如短视频及直播力推,希望更多人了解汽车医药卡,并从中受惠。

营运4个月业绩百万

联合创办人黄胤铭说,该公司成立前已经准确锁定顾客群,拟好一套全面的市场策略,所以汽车医药卡推出市场后,获得消费者认同。

“我们的顾客群属于B40群体,我们也了解车主对于汽车维修方面的烦恼,比如在经费方面。因此我们对准整个市场需求,设定大众化的收费,甚至高额配套,我们也提供短期分期付款。”

他说,公司刚开始营运4个月,业绩已经有100万令吉,现在的营业额也在持续增加。

此外,他进一步表示,如今汽车医药卡也得到保险公司认可,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愿意与他们接洽,他们也选择与其中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合作。

打造完整汽车生态圈

谢万源透露,公司的目标是希望在接下来3年内,让“汽车医药卡”在本地普及化,越来越多车主能够从中获得保障。

“除了为车主提供合理的费用,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完整的汽车生态圈,对接汽车零件商、仓库和批发商,让所有车辆的零件也能够得到保障。

“我们希望汽车医药卡能够真正帮助广大消费者,当他们要维修汽车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谢万源也表示,在获得银行及保险公司的支持和合作后,该公司希望获得政府机构的关注,例如陆路交通局,双方有机会进一步探讨合作事宜,以扩大汽车医药卡的权益,惠及更多人。

大胆创新与时并进

谢万源非常认同一句话,“没有传统行业,只有传统思维”,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任何企业在面对新时代洪流,都需要不断创新、变化和冒险,才能在市场中突围而出。

“时间就是金钱,企业家们不能怠慢,也要抓紧时间和机会,跟上市场的趋势,与时并进,避免被淘汰。”

他回忆到,3年前与伙伴谈到短视频,但真正去拍短视频的人却很少,如今每个人都拍短视频。

“同样的,现在开始很多人谈论做直播带货,但没有人把握这次趋势,真正去实行直播带货,结果会错失流量,尤其是现在中国免签证,相信日后会有更多中国商家入驻我国,国内中小企业可能面对更大挑战。”

保持谦卑不断学习

作为新世代企业,谢万源认为,无论新旧企业,领导层都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因为每个行业都可能遇到瓶颈,如果想要突破,必须不断创新,尤其是新时代的消费群体已年轻化。

他说,除了不断创新,也必须去了解新世代,“零零”后消费者的需求,他们要求方便、简单和容易,而不是复杂化,因此不要把简单的生意买卖变复杂,否则会被市场淘汰。

“无论在什么时候,新时代企业家必须要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照顾身心健康、最重要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断向长辈们学习,并带领好晚辈。”

谢万源也建议,若有意创业或投入商界的年轻人不妨尝试投身于自媒体渠道,但前提是需要拥有自媒体的基础知识。

他说,从商期间,企业家不能墨守成规,可以大胆创新,但也需要积累生意经验,避免自己“碰钉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