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在困境中活下来/拿督刘明

最近我出席很多场合,总会有蛮多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向我反映他们面对中资龙卷风式排山倒海的挑战!

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曾经有朋友苦着脸问我,如何去面对那看不到尽头的未来?

我告诉他:黑夜多长总有天亮的时刻!想尽办法活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疫情过后在零售协会举办的第一场聚会中,这位朋友在台上告诉出席的会员们,我的“先活下来!“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至少让他的内心安定下来,让看似没有出路的未来,找到了依据和方向!

我把同样的一句话告诉那些现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朋友:先想办法活下来,静级才能思动!

很快又到了年尾,新的一年又即将开始了,让我们以乐观的心情面对这个挑战!

今天我想借这个专栏,延续上一篇的精神,继续和大家共同探讨我对解决当前困境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假如我们把商场当作一个大舞台,挑战就是限时促销,竞争是“双十一”,顾客是挑剔的评委。而我们,就是在大促销中求生的主角。

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把每个“销售低谷”当成体力训练,把每个“客户刁难”看成辩论比赛。

当对手打价格战时,心里淡定地想:“没事,我卖的是服务和颜值。”

在商场上,重要的是把每个困难活成段子,把每个问题看成新创意的来源。这样不管面对“顾客是上帝”还是“竞争像修罗场”,都能带着笑意轻松应对,顺便还能把故事讲给同行听,传为佳话!(够乐观吧?)

2)重新学习

前阵子我被邀请去参加商道“老板战略”的三天课程,孙策老师的课真的干货满满!

可让我惊讶的是,他讲的方法很多我以前就用过,效果那叫一个绝——尤其是在我事业巅峰期,真是招招见效。

不过后来忙着各种社会工作,这些好习惯就慢慢被我“束之高阁”了。

现在回头一看才发现,经营事业需要全身心投入,管理也必须保持连贯,企业才能发展得更稳更远。

马来谚语说得好:Sesak Di Hujung Jalan,Balik Ke Pangkal Jalan(迷途了,就回头找对的路)。所以,这次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重拾初心,更是提醒自己,要坚持那些真正有效的方法!

3)发挥自己的优势

遇到难题时,最重要的不是慌,而是静下心来问自己:我有什么优势?公司又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优势,能在当前形势下帮我们找到突破口吗?

就像我这些年在零售连锁协会里积累了广泛的人脉。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利用这些资源切入一个全新领域,让自己如鱼得水,再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

比如,我认识一家做快餐的小企业,本来只会卖鸡排。

但老板发现自己特别擅长开发酱料,同时认识很多食品供应链的大咖。于是他大胆转型,把鸡排店变成酱料品牌供应商,直接卖给全国的餐馆。

几年下来,不仅酱料卖疯了,连原来的鸡排店都跟着火了一把。

所以啊,关键就在于深挖自己的优势,把它变成解决问题的王牌,一条赛道不够,那我们就自己画一条!

4)重新定义你的专业

当企业遇到危机时,也许我们深耕多年的专业就是最好的救命稻草。

有个朋友是位资深摄影师,但近几年因为手机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他的客户都“转投”手机怀抱,工作量骤减。

他一度很迷茫,但我告诉他:手机再厉害也代替不了专业的眼光!

于是,我鼓励他用自己的多年经验,为想深入摄影领域的人开课程,同时教普通人如何用手机拍出大片质感照片。就这样,他开辟了全新市场,工作又忙得飞起。

再比如,一家做实体书店的企业,因为电商和电子书的冲击,销量直线下滑。

后来,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于深耕多年的阅读社群。于是,他们转型做文化空间,举办读书会、沙龙、签售会,还带动了周边文创产品的销售。

最后,不仅书店起死回生,还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所以,当危机来临,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困难,反而要看看自己手里的“金钥匙”还能开哪些门!

5)要活的比敌人更久

要战胜强敌,有时候秘诀很简单:活得比他们久!

面对强大的中资对手,我观察到,他们很多只是把马来西亚当跳板,加上他们把“内卷文化”也搬了过来,卷几年后自己可能就撑不下去,散了。

而我们不一样,这是我们的地盘,我们可以慢慢打长久战,毕竟耐力才是关键。

就像三国里的司马懿,他没正面硬干曹操,也没急着出头,而是默默忍耐,结果活得比所有竞争对手都久,最后江山归了他。

现实中也是一样,很多疾病原本是绝症,但随着医学进步,只要积极活着、熬过难关,说不定哪天新药面世,绝症也能治愈。

所以,和中资的较量,不一定要拼速度,而是拼耐力。只要我们稳住阵脚,守好自己的赛道,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所以上一期的文章我开宗明义就劝大家节流开源!

6)专注在不变的“道

经营企业其实分两部分:不变的“道”和千变万化的“术”。

这个道理我在过去的文章讲了无数遍了,但我还是要继续提醒大家!

“道”是什么?就是产品质量、服务态度、顾客满意度这些基本东西。

这些是企业的基础,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

“术”呢?就像营销手段,天天变花样。

过去是发传单、做广告,现在是玩社交媒体,从脸书到短视频平台,比如TikTok、小红书,大家都在琢磨怎么吸引眼球。但术再多再炫,也只是锦上添花。

比如削价促销,这也是一种术,但如果品质跟不上,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反过来,企业若能把“道”做到位,专注于长期价值,顾客自然会为你买单。

我始终相信,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方法、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它就一定能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就在于细节,不管是大方向的“道”,还是灵活应对的“术”,只要我们用心去打磨、执行到位,任何策略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毕竟,经营企业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都放得稳,最终的成果才最坚固!

退堂!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市场萎缩·销售大跌 收账难成本高中小企陷困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18日讯)客户延迟付款或无法及时收回账款,目前中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现金流考验,许多行业因赊账问题以致资金链紧张,并陷入营运困境。

随着市场需求萎缩及销售额下跌,企业资金回流困难,最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加剧整体经济下行压力。

根据中总不久前发布的《马来西亚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报告》(M-BECS),在2024年下半年,多达50%的中小企业正面临高营运成本和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商家已开始调整经营方式,注重精简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存货成本,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争取更灵活的付款条件。

此外,商家也更加重视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采取宁“小批量、多次数”的采购模式应对市场波动,减少因需求不稳定带来的损失。

陈棋雄:当前大挑战
中小企多缺现金流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坦言,确实目前许多行业处在苦在经营状态,解决现金流问题是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他说,如果现金流问题无法克服,最终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被迫裁员,甚至倒闭。

因此,中小企业极需政府的支援以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这些潜在的经济风险。


他透露,当前市场气氛低迷,零售市场持续萎缩,导致供货商收账困难,进一步造成“拖欠链”效应。

“客户无法按时付款,导致供货商也周转不灵,最后连自己的账单也难以按时支付。”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零售和制造行业,就连律师行业也受到波及。

“很多律师事务所表示,他们提供服务后,款项经常被拖欠,虽然涉及的金额不算大,但也反映出市场整体的流动资金紧张。”

银行条件趋严格
企业贷款更艰难

陈棋雄指出,当前融资环境也不乐观,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严格,企业即使想申请贷款,也面临重重困难。

“除非你的财务状况稳健,否则很难通过银行审核。再加上贷款审批周期长,往往需要6至8个月,等钱批下来,企业可能已经撑不住了。”

他直言,政府虽然推出了一些纾困措施,但中小企业的受惠程度有限。

“大企业在培训和聘请员工方面有不错的补贴,但中小企业往往很难拿到直接的财政支持。

“就算贷款获批,利率高、还款期短,压力还是很大。很多企业主也反映,申请贷款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符,反而增加了财务负担。”

企业恐裁员减成本

陈棋雄说,若经营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裁员、缩减规模,以减少营运成本。

“减员工是很多企业第一步采取的措施,毕竟人力成本是支出大头。”

此外,生产环节也受到波及,材料短缺、库存压力上升,最终可能导致生产链断裂。

陈棋雄透露,有些企业开始联合采购,以降低成本,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销售表现难以改善。

他建议,政府和银行应推出更灵活的融资方案,例如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以及缩短贷款审批周期,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银行的审批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应急需求,导致企业在最需要资金时却拿不到钱。

“企业能否撑下去,就看未来几个月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复苏速度。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可能会有更多企业被迫结束营业或申请破产。

“市场低迷时期,企业更需要灵活的现金流管理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帮助中小企业熬过这段艰难时期。”

刘明:斋戒月业绩跌
业者现金流紧张

马来西亚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表示,目前斋戒月期间,除了节庆相关产品外,其他商品的销售普遍疲软,导致现金流紧张,部分业者甚至面临营运困难。

他指出,零售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现金流挑战,主要压力来自销售下滑和营运成本上升,尤其是餐饮业和非节庆相关商品的销售受影响最为明显。

“斋戒月最大的压力是业绩下滑,导致现金流吃紧,尤其是餐厅和非节庆商品的销售表现更为低迷。”

刘明坦言,尤其在销售淡旺季波动和营运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很多业者面对短期的现金流压力时,往往别无选择,只能“忍一忍”,“毕竟一个月忍一下就过去了”。除非涉及同类型产品的恶性价格竞争,否则大型企业对小型零售商的现金流影响不大。

“企业大对小企业的现金流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除非是同类型产品的价格战,像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的‘内卷’竞争,就是恶性竞争的典型例子。”

刘明透露,政府对大企业在培训和聘请员工方面提供了不少补贴,但中小企业则受惠有限。

“中小企业其实很少能享受到政府补贴,或许在研发领域会有一些奖励,但整体而言,受惠程度不如大企业。”

至于银行贷款,刘明指出,关键在于企业的业绩表现。

“只要你的业绩表现不错,银行通常都愿意批贷。”

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刘明认为,电子钱包普及确实有助提升现金流效率,减少现金管理压力,同时降低员工舞弊的风险。

“电子钱包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频繁跑银行,且能有效减少现金流失和管理成本。”

购买力弱成本上涨
商家不敢贸然增库存

马来西亚食品暨玩具商公会会长叶立怡指出,今年的斋戒月市场放缓情况比往年更加明显,主要受到消费市场购买力减弱和成本持续上涨的双重压力所致。

她表示,每年斋戒月期间,生意都会因为消费习惯调整而放缓,但今年的情况更为严峻,原因是过去两三年市场已陆续走缓,货品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今年的斋戒月生意明显更慢,进口商在这段时间通常会减少进货量,商家在看到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增加库存。”

叶立怡指出,人工成本上涨和销量减少,商家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超市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延长账期、要求更多的折扣和回扣,甚至额外奖掖来减轻自身压力,但这无形中将负担转嫁给供应商,进一步加重了商家的困境。

“市场慢下来,利润减少,超市自然会找供应商‘开刀’,这让商家的经营压力更大。

“面对市场放缓和成本压力,商家普遍采取更为谨慎的经营模式,不敢贸然扩大投资或增加库存,以免进一步加剧财务负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