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国行还需再升息?/黄锦荣

国行去年5月开始升息,升了四回,合计100个基点,既不迅速,也不猛烈,和美联储全年升了425个基点相比较,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无论是国行或美联储,启动升息循环的导因是通胀,因此,把通胀给拉下来也就成了货币紧缩的目的。

要完成此项任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有效地展开工作。

一般的理解是,升息加重现有贷款者的还债负担,促使潜在贷款者在举债购房、买车、买耐用品以前三思,于此同时,银行储蓄回酬率变得更有吸引力,所以升息能抑制家庭支出及商业投资。

更何况在既定的公司业绩及现金流表现下,升高的贴现率意味着较低的估值,资产估值难免在涨息循环下往下调整,股价一旦跳水,缩了水的财富也将体现在消费支出当中。

简单来说,升息最大的传导机制就是冷却经济,然后让通胀冻住。

通胀后来也确实是开始下滑,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胀在去年8月达4.7%以后就逐渐泄了,扣除了价格波动的食品及非酒精饮料的核心通胀,更是迅速趋向2%的水平。

但经济表现没有丝毫放缓的迹象,去年下半年的GDP同比2021年扩张超过了10%,环比增长7.5%,比疫情以前的很多的年份都要好。

虽然资本财及中间产品的进口在去年年末有所放缓,但商业投资在下半年持续取得双位数增长。更有趣的是,信用卡未结余额在升息以后不减反增,显示消费欲望丝毫无损。

监督经济过热迹象

这是货币紧缩失败了吗?当然不是,通胀既然放缓了下来,货币紧缩也就完成了历史任务。

虽然之前不少人对国行升息的举动嗤之以鼻,以为通胀乃供应面瓶颈所致,与需求面无关,涨息只会苦了老百姓,并无助于压制供应推动型通胀,而且通胀后来的放缓,很大程度上也还得归功于国际粮食价格、油价及运输费的回稳。

但强劲的经济表现,却没有给通胀推波助澜,衍生出另一波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那便是适时升息的功劳。

换言之,即便通胀的源头是供应面,货币政策还是能够通过调整总需求来配合供应的变化,以维系宏观经济的稳定。

接着下来,如果家庭支出及商业投资的整体表现依然良好之余,通胀也能继续放缓,那就是供给面在持续改善中,也表示现有利率水平适中,因此国行没有再升息的必要。

相反的,若通胀在供应面转好的情况下展现下行刚性,那是经济过热的迹象,升息就在所难免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国行:仅少数出口商受关税冲击

(吉隆坡16日讯)国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指出,在特朗普作出“解放日”关税宣布后,国行快速与部分出口导向企业进行交流,发现只有少部分出口商,会在短期内受到关税的打击。

“根据我们与36家出口商交流后得到的调查结果。只有31%的商家,预料会在未来3个月内,面对关税的负面冲击。另外的69%出口商认为,关税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冲击,甚至对他们有利。”

上述认为短期内不受关税影响的出口商,其产品或是豁免关税,或是对美国的出口有限,而有者估计,关税将让他们在短期内赢获更多订单,理由是美国商家需要预先补货以充实库存。

“就从这些出口商的初步反应来看,大多商家认为,关税在未来3个月不会带来显著冲击。”

国行是在4月20日至5月13日之间,展开上述调查。

目前3%利率水平合理

另外,对于国行会否在短期内降息的问题,国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重申,国行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并保持国内物价稳定。

“目前3%的隔夜政策利率(OPR),符合国行目前对本国通胀和经济增长前景的评估。”

“我们承认,贸易摩擦和全球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形成了外围风险,而现在情况变化极快,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市况发展,接下来的各种新数据将会很重要。”

当被询及国行在5月货币政策会议文告中,并未使用“当前货币政策依然支撑经济”的字眼,对此,阿都拉昔并未正面回应。

他说,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会对政策的“支撑力度”造成影响,但强调3%的OPR,依然符合国行目前对本国经济和通胀前景的评估。

此外,阿都拉昔指出,此前国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SRR)的决定,不应该视为降息的前置动作。

“调整SRR是一种控制流动资金的工具,我们是为了增加银行系统内的流动资金,最终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才做出降低SRR的决定。”

相关新闻:

国行:强势应对外围挑战 我国仍有工具支撑经济

关税扰乱首季仅增4.4% 国行将微降GDP预测

逊于预期 我国首季经济增长4.4%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